科研产出
地下水中锰离子氧化细菌的分离与筛选鉴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沈阳张士经济开发区净水厂的成熟生物滤池中,分离筛选得到了3株具有较强Mn2+氧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命名为Mn1、Mn2和Mn3。经3个菌株的16S rDNA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菌株Mn1和Mn2为Delftia属,菌株Mn3为Klebsiella属。进一步考察了3株菌对地下水中浓度为2 mg/L的Mn2+氧化及发酵能力。结果表明,3株菌均可在12 h内达到使1 m3生物滤料成熟时所需的最少生物量;且Mn1、Mn2和Mn3对Mn2+的相对氧化能力分别为96%、94%和85%,为生物滤池法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的快速启动提供了菌种基础。
关键词: Mn2+氧化细菌 筛选与鉴定 系统发育学分析 生物滤池快速启动 地下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近10 a来通过审定的163个大豆品种的11S和7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并对其进行了省份间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大豆蛋白各亚基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63份供试材料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8.95%和56.30%,变幅分别为18.40%~36.20%和47.90%~71.50%,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1.34~3.32之间,平均值为1.97;初步筛选出α和A3缺失或稀少的特异大豆品种9份;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大豆群体蛋白亚基组成及11S/7S比值存在显著差异。7S和11S组分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2862,P<0.01)。东北大豆品种贮藏蛋白7S和11S组分及其亚基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变异,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制品加工业原料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大豆 贮藏蛋白组分 球蛋白 SDS-PAGE 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优质饲用玉米饲喂生长育肥猪的试验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用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40±1)kg相近的大白×长白×杜洛克商品猪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以普通玉米(N组)和饲用玉米吉单198(T1组)、吉单327(T2组)为饲料原料的日粮,进行了78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T1组、T2组育肥猪的日增重分别较N组提高了10.37%、2.22%,各组试验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基本一致。平均每头猪的纯收入:T1组和T2组分别比对照组每头多85.1和36.1元。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玉米能够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野生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遗传多样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决定着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方面,是在分子层面上揭示生物多样性的本质。近10年来世界上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发展迅速,主要手段是运用基于DNA分子标记方法。采用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吉林省野生杏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对吉林省野生杏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目的是从理论上证明其资源多样性非常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石楠工厂化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再生苗遗传稳定性的分子鉴定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石楠[Photinia glabra(Thunb.)Maxim.]为材料,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适合工厂化生产的腋芽再生组织培养体系。该体系包括芽诱导培养基(MS+1.2mg.L-1BAP+0.2mg.L-1NAA),继代培养基(WPM+0.75mg.L-1BAP+0.15mg.L-1NAA)和生根培养基(1/2MS+2.5mg.L-1IAA+0.3mg.L-1IBA)。在培养出的超过10万株的组培再生苗中,随机选出36株和24株进行AFLP和MSAP检测遗传和DNA甲基化的变化。在检出的615条AFLP条带和392条MSAP条带中,并未发现任何变异,表明建立的腋芽再生培养体系稳定可靠,适合于日本石楠的工厂化生产。
关键词: 日本石楠 腋芽再生 遗传/表观遗传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荧光标记分析90个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取混合取样策略,利用荧光SSR技术对来源于我国7个省(自治区)的90份糯玉米地方品种和6个标准测验种自交系基因组的31个简单序列重复(SSR)位点进行了分析。在90个糯玉米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出216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出2~12个,平均6.9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为0.67,标记指数(MI,marker index)为4.92。可初步将90份糯玉米地方品种划为3个类群,其中,广西和贵州的糯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