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刈割时期对饲料油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饲料油菜不同刈割时期对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及稳定性,以高蛋白饲料油菜牲饲 2 号刈割时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时期刈割、不同种植地点及两者互作对牲饲 2 号植株生物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时期和种植地点可极显著地影响牲饲 2 号植株鲜重、显著影响植株干重,但互作效应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均不显著.种植地点除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对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刈割时期对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磷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则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和刈割时期互作对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对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稳定性分析表明,盛花期刈割的鲜重及粗蛋白质、钙、磷含量在两试点的变异度最小,分别为 0.32%、0.05%和 19.09%;初花期刈割的干重、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异度最小,分别为 1.46%、4.59%、5.90%、1.95%、2.44%和2.06%.综合干物质和营养成分产量,终花期刈割优于盛花期和初花期,黔西点优于长顺点.


基于双力育种技术筛选铁皮石斛新株系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力育种技术是利用叶片的电学行为,获取作物的胞内水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植物生理动力学参数,表征作物生命力和生产力(双力).以"双力"为评价指标在线快速评价作物的生长机能、发育机能、代谢能力和抗逆机能等,对常规育种中的表型和株系、杂交育种的后代以及分子育种的基因型实现在线快速筛选和评价.利用双力育种技术,对16份仿野生附树栽培铁皮石斛资源的叶片胞内水代谢、营养转运能力以及代谢活力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得分高低从中筛选出5份适应喀斯特林地附生干燥树皮的铁皮石斛优异株系.继续对得分最高的3份铁皮石斛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价,最终获得两次排名均为第一的适宜仿野生干旱逆境铁皮石斛品系LH1,表明双力育种技术能使优良株系筛选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双力育种 电生理参数 抗逆机能 优良株系筛选


薏苡ClSAD、ClFAD2基因单倍型鉴定与相关脂肪酸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仁油是薏苡仁主要功能性物质之一,脂肪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9个省份的19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检测其种仁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析ClSAD、ClFAD2基因序列多态性并鉴定单倍型,进行脂肪酸含量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薏苡种质种仁3种脂肪酸含量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为15.84%~23.05%,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22~5.23,其中油酸含量最高,硬脂酸含量最低,各脂肪酸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lSAD和ClFAD2内部各有14个和3个SNP,分别鉴定到5个单倍型组合,ClSAD基因单倍型Hap3和ClFAD2基因单倍型Hap1分别与参考基因组一致。ClSAD基因单倍型Hap3与硬脂酸含量显著关联且具有负效应,利于硬脂酸向油酸转化。ClFAD2基因单倍型Hap1利于亚油酸的积累,而Hap2与亚油酸酸含量显著关联且具有负效应,不利于亚油酸的合成。在2个基因内部各鉴定到1个关键SNP位点,分别是形成SAD和FAD2酶活性差异的关键位点。研究结果将为高油薏苡优良品种的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和相关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薏苡 脂肪酸 单倍型 硬脂酸脱饱和酶SAD基因 油酸脱饱和酶FAD2基因


基于UPLC-MS/MS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猕猴桃果实中代谢物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金猕为试验材料,探究氯吡脲(CPPU)和赤霉素(GA3)对果实中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代谢组进行分析,共检测到代谢物411种,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及醇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5 mg/L CPPU处理、10 mg/L CPPU处理果实中水平下调代谢物数量高于水平上调代谢物数量,而50 mg/L GA3处理、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果实中水平上调代谢物数量高于水平下调代谢物数量。与对照相比,5 mg/L CPPU处理、10 mg/L CPPU处理、50 mg/L GA3处理、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果实单果重、横径、侧径显著提高(P<0.05)。50 mg/L GA3处理、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果实单果重显著低于5 mg/L CPPU处理、10 mg/L CPPU处理(P<0.05)。综上所述,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金猕产量和品质相对更佳,本研究结果可为金猕栽培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 UPLC-MS/MS 氯吡脲(CPPU) 赤霉素(GA3) 代谢物 品质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马铃薯植株氮素累积估测与验证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不同年份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冠层RGB高清影像,并同步测定马铃薯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氮素营养指标,以2020-2021年数据作为建模数据,以2022年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建立氮素营养指标估测方程模型并绘制实测值和预测值的1∶1线性关系图.结果表明,与其他冠层光谱参数相比,红光和蓝光比值(R/B)能更好地表征马铃薯氮素营养指标,其与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二次函数模型相关性均优于其他函数模型.利用2022年相同独立试验验证该模型准确性,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9、0.977、0.977,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368、0.149、0.073和10.42%、6.05%、8.8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综上,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可用于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块茎形成期最佳预测参数为R/B,二次函数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本研究为马铃薯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红凤菜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序列比较分析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红凤菜叶绿体基因组(cpDNA)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对红凤菜cpDNA进行了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近缘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凤菜cpDNA全长为150 929 bp,总GC含量为37.18%,包含一个大单拷贝区(LSC,83 112 bp)、一个小单拷贝区(SSC,18 127 bp)以及两个反向重复区(IRa/IRb, 24 845 bp)。cpDNA共注释到131个功能基因,其中86个为蛋白编码基因,37个为tRNA基因,8个为rRNA基因;共鉴定出58个SSRs位点,其碱基组成以A-T类型为主。RSCU分析表明,红凤菜cpDNA明显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4种菊三七属植物cpDNA在结构和组成上非常保守,变异主要集中在LSC区和SSC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野茼蒿属与菊三七属亲缘关系最近;菊三七属种间,白子菜、狗头七与红凤菜亲缘关系最近。


优质稻大粒香的粒型与香味提纯复壮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种性退化的优质稻大粒香的粒型和香味进行提纯复壮,为大粒香的推广应用提供种质支撑。【方法】2018年选用大粒香品系材料38株,经外观和香味鉴定从中筛选出6个株系于2019年种植,连续4年对外观品质、香味表型和2-乙酰-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主要香味物质)含量检测及分子标记验证,在粒型和香味方面对初选材料进行提纯复壮。【结果】通过连续4年提纯复壮最终获得粒大饱满、具有香味、食味品质极佳的大粒香新品系DLX-1,其香味基因Badh2在第7外显子发生8 bp缺失和3 bp突变,与原始材料相比,Badh2基因未发生改变或丢失;2-乙酰-1-吡咯啉相对含量达0.016%。与大粒香提纯复壮前初始材料相比,新品系DLX-1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提高4.63%、16.09%和8.45%;粒长增加3.15%,粒宽降低3.53%,长宽比增加4.87%;垩白度降低21.46%。【结论】针对优质稻大粒香的粒型及香味进行为期4年的提纯复壮过程,最终完成大粒香粒型和香味优良种性恢复,在保持香味基础上,出米率和垩白度均明显优于提纯复壮前初始材料,尤其在恢复大粒香长粒型特点方面表现更明显。


5种种质桑葚香气成分的比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5种不同种质桑葚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桑葚种质鉴定、栽培、育种及生产加工等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官庄基地的长果桑、大十、黑珍珠、白玉王、野生桑等5种种质桑葚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5月桑葚达到成熟期后,挑选大小、质量、颜色和成熟度基本一致、果形相对均匀的无损伤新鲜果实为试验材料,破碎匀浆后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不同桑葚的香气成分组成,并通过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标准谱库进行解析,比较5种不同种质桑葚香气物质的异同,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其差异香气成分.[结果]从 5种种质桑葚中共鉴定出101种香气成分,分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和酸类、酯类、醛类、酮类、酚类、醇类、烷类、烯类、炔类及其他类等11个类别,其中共有化合物为5种,各种质特有化合物为57种.5种种质桑葚香气成分含量由大到小分别为野生桑>黑珍珠>大十>长果桑>白玉王.运用OPLS-DA模型筛选出25个关键差异香气成分,其中邻羟基苯乙酮、水杨酸甲酯、正二十七烷、Z-11-十四醛、(E)-5-二十碳烯、3-糠醛为野生桑所独有,三环为黑珍珠所独有.[结论]不同种质桑葚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用于不同桑葚种质的鉴定.野生桑香气成分种类、总含量均优于其他4个栽培种,且独有6种关键差异香气成分,可作为高品质桑葚种质资源进行培育及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