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省安顺烟区烟草主要病毒种类及复合侵染类型分析
《烟草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贵州省安顺烟区烟草主要病毒毒源种类和侵染类型,2023年从安顺烟区采集表现为花叶、叶脉扭曲坏死、畸形、闪电斑和斑点黄化等症状的烟草样品306份,并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和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5种主要病毒病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检测,统计病毒的检出率并分析复合侵染类型。结果显示:总病毒检出率为89.87%。其中,TMV占比最高,为81.70%;ChiVMV次之,为67.97%;CMV占比最低,为16.34%。复合侵染是主要的侵染类型,检出率为68.30%。其中,ChiVMV+TMV类型占比最高,为22.88%,其次是ChiVMV+TMV+TVBMV、ChiVMV+TMV+PVY和ChiVMV+TMV+CMV 3种类型,分别占11.11%、10.46%和9.15%。贵州省安顺烟区烟草病毒病的优势毒源为TMV和ChiVMV,复合侵染普遍发生,以ChiVMV+TMV复合侵染类型为主。
关键词: 贵州安顺烟区 烟草 病毒病 烟草花叶病毒(TMV) 黄瓜花叶病毒(CMV) 马铃薯Y病毒(PVY)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VMV) 侵染类型


澳洲坚果新品种'正成1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成1号’是从云南云县澳洲坚果基地的实生群体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青皮果饱满、壳果圆形、种脐不明显;青皮果平均单果质量24.12 g,鲜壳果单果质量12.01 g,出籽率50.1%,出仁率37%,果仁含油量73.9%,蛋白质含量9.87%。盛果期青皮果单株产量为36.8 kg。该品种产量高,耐瘠薄,抗旱,适宜海拔800~1 000 m、年均温大于17.5℃、年降雨量大于1 000 mm及相似地区种植。


不同茶树品种γ-氨基丁酸(GABA)富集差异分析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试材,采取厌氧/好氧间歇交替富集技术富集茶鲜叶,对富集前后谷氨酸(Glu)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游离氨基酸(FAA)总量和茶叶色泽、香气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GABA高富集潜力茶树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 h厌氧/好氧间歇交替富集处理显著提高了茶鲜叶GABA含量和FAA总量;不同茶树品种GABA富集潜力、富集前后FAA总量及富集前鲜叶GAD活性和Glu含量均以‘白叶1号’显著最高,其次是‘福鼎大白茶’;茶鲜叶FAA总量、Glu含量和GAD活性可作为筛选GABA高富集潜力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厌氧富集处理 游离氨基酸总量 谷氨酸脱羧酶


'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与正常果实内源激素和矿质元素变化比较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是否可正常坐果膨大,以‘玛瑙红’樱桃为试材,对果实果肉的各内源激素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及矿质元素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内源激素在果实果肉中含量的变化、总多胺含量、促进生长激素与抑制生长激素之间的比例对胚败育果实正常坐果且正常生长膨大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果实果肉矿质元素含量关系不大;内源激素与矿质元素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矿质元素之间大多数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总多胺与其他各指标无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玛瑙红’樱桃 内源激素 总多胺 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多环境下的稻谷粒厚QTL定位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粒厚性状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食味品质的控制因子之一,运用籼爪交(V20B/CPSLO17)遗传背景的重组自交系(RIL)开展稻谷粒厚QTL定位分析,获得粒厚性状主效QTL,为新的粒厚基因挖掘和开发功能分子标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稻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和籼爪交遗传背景的RIL群体基础上,结合3种不同生态环境(2020年贵州贵阳、2021年贵州贵定、2021年海南三亚)下RIL群体的稻谷粒厚性表型数据,运用 IciMapping 4.0 软件的 ICIM-ADD 方法进行粒厚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稻谷粒厚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下均呈现连续单峰分布,其受种植环境因子影响不显著。3种不同生态环境的水稻中共检测到分布在第3、5、8和10号染色体上的5个稻谷粒厚QTL(qGT3-1、qGT5-1、qGT5-2、qGT8-1和qGT10-1),它们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V20B,LOD 值在3.431~14.081,表型贡献率变幅为5.479%~26.483%。2个QTL(qGT5-1和qGT5-2)的表型贡献率超过10%,其中qGT5-2是唯一在2种生态环境(2020 年贵州贵阳、2021 年海南三亚)下被反复检测到的,分别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率的26.483%和14.933%。QTL qGT5-2位点在染色体上的物理距离约为3.9 kb,仅有1个候选基因(LOC_Os05g07920);qGT8-1位点的物理距离约为2.3 kb,仅有1个候选基因(LOC_Os08g10360)。【结论】稻谷粒厚性状呈现出受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遗传特性。qGT5-2是1个稳定遗传且贡献率高的稻谷粒厚主效QTL,对粒厚调控基因挖掘和优质丰产稻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稻谷粒厚 重组自交系 连锁图谱 多环境 QTL 遗传效应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紫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因子对油用紫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紫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期(D1正季播种,3月30日;D2推迟播种,4月14日;D3提前播种,3月15日)、密度(S1低密度,50 025株/hm2;S2中密度,100 050株/hm2;S3高密度,200 010株/hm2)、施氮量(N1低氮,不施氮肥;N2中氮,施尿素240 kg/hm2;N3高氮,施尿素480 kg/hm2)3个栽培因子在不同水平组合条件下紫苏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以产量、含油量和α-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利用极差分析明确各目标性状下3个栽培因子的最佳水平组合。【结果】播期与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茎粗、单株穗数、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施氮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以产量为评价标准时,各栽培因子的影响程度为播期>密度>施氮量,最佳水平组合为D2S3N3,产量可在1 543.47 kg/hm2以上;以含油量为评价标准时,栽培因子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播期>密度>施氮量,最佳水平组合为D2S2N1,含油量可在45.23%以上;以α-亚麻酸含量为评价标准时,栽培因子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施氮量>播期>密度,最佳水平组合为D2S3N1,α-亚麻酸含量可在66.08%以上。【结论】以紫苏产量为评价标准时,适当晚播、高密度、高施氮量栽培条件下紫苏可获较高产量;以紫苏含油量为评价标准时,适当晚播、中密度、低施氮量栽培条件下紫苏籽粒含油量较高;以α-亚麻酸含量为评价标准时,适当晚播、高密度、低施氮量栽培条件下紫苏籽粒α-亚麻酸含量较高。


从江柑橘黑点病发生调查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从江柑橘黑点病发生情况及规律,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为从江柑橘黑点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情普查及系统调查方法,开展从江柑橘黑点病发生情况与发病规律调查;通过在田间设置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处理,开展黑点病防控药剂筛选。【结果】调查果园的柑橘黑点病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大于50的果园占40%,老果园发病重,不同品种均可感病,夏季雨季及9月上旬是防治关键时期。以80%代森锰锌7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氟啶胺悬浮液1 000倍液3种药剂按次序轮换使用2次以及50%氟啶胺悬浮液1 000倍液+绿颖矿物油200倍液2种处理方式对柑橘黑点病的田间防效最佳,防效达100%;其次为50%氟啶胺悬浮液1 000倍液,防效达92.31%。【结论】从江柑橘黑点病发病率高,其中以老果园发病较重,防治关键时期为夏季雨季及9月上旬。从江柑橘黑点病防治推荐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氟啶胺悬浮液1 000倍液3种药剂按次序轮换使用2次,或用50%氟啶胺悬浮液1 000倍液配合绿颖矿物油200倍液施用,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柑橘黑点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发生规律 田间防效 贵州 从江


益蝽成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碳源代谢功能
《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肠道微生物对宿主昆虫的代谢、生长发育及免疫等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益蝽Picromerus lewisi成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碳源代谢能力.[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分离纯化益蝽成虫肠道微生物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基因测序,解析益蝽成虫肠道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利用PICRUSt和FUNGuild对细菌和真菌及其基因功能进行预测;利用Biolog ECO技术解析益蝽成虫肠道细菌和真菌的碳源代谢功能.[结果]共分离益蝽成虫肠道可培养优势细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菌株10株,优势细菌为粪肠球菌E.faecali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益蝽成虫肠道优势细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58.51%)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38.92%);主要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56.53%),其次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11.34%).在属水平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25.05%)为主要优势细菌属,其次是乳球菌属Lactococcus(相对丰度12.23%)、沙雷氏菌属Serratia(相对丰度11.48%)和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相对丰度2.38%);优势真菌属主要为Biappendiculispora(相对丰度18.30%),其次是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11.83%)、Vishniacozyma(相对丰度5.17%)和鬼笔属Phallus(相对丰度3.62%).益蝽成虫肠道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较强的碳源代谢能力,可高效代谢α-环式糊精、L-丝氨酸、腐胺和D-苹果酸等27种碳源.功能预测显示,益蝽成虫肠道细菌主要分布于新陈代谢类群、环境信息处理类群和遗传信息处理类群等,真菌主要分布于未定义类群、植物腐生菌、未定义腐生菌、内生菌-植物病原菌、真菌寄生菌-未定义腐生菌、叶子腐生菌和动物病原菌-内生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菌类.[结论]益蝽成虫肠道细菌和真菌种类多、多样性高,在属水平,优势细菌为肠球菌属、乳球菌属、沙雷氏菌属和普罗威登斯菌属,优势真菌为Biappendiculispora、枝孢菌属、Vishniacozyma和鬼笔属,具有较强的碳源代谢能力.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辣椒耐镉性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镉胁迫条件下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为快速筛选耐镉性优良辣椒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低浓度(0.5 mg/kg)和高浓度(4.0 mg/kg)]镉胁迫对48个辣椒品种(系)的株高(PH)、株幅(PW)、茎粗(SD)、叶色(LC)、单株挂果数(NF)和单株产量(YPP)共6个数量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耐镉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浓度镉胁迫条件下,48份辣椒品种(系)的6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均较CK(44.87 cm、38.87 cm、5.47 mm、3.15、29.25个、209.43 g/株)明显降低,其中,低浓度和高浓度分别下降5.06 cm/9.08 cm、6.45 cm/9.88 cm、0.97 mm/1.26 mm、0.98/1.48、6.23个/11.42个、44.60(g/株)/81.37(g/株),以叶色对镉胁迫响应最敏感;低浓度和高浓度胁迫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92%和17.38%、16.59%和17.87%、9.78%和13.54%、35.94%和39.52%、28.93%和29.61%、48.21%和52.55%,均高于对照,且浓度越高,变异系数越大。通过聚类分析按不同浓度胁迫下的加权隶属函数D值将48份辣椒品种(系)分为高耐、耐、中耐、敏感和高敏感5个类群,其PH、PW、SD、LC、NF和YPP的隶属函数值之间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耐镉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高耐镉品种6份,分别为H13(成都二荆条)、Z15(新一代)、Z9(凤鸣辣椒)、SX(陕西线椒)、H31(紫色椒)和YZ12(自交系);耐镉和中耐镉品种分别为7和16份,敏感和高敏感品种分别为13和6份。【结论】通过辣椒的农艺性状可表观快速地对辣椒耐镉性进行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辣椒耐镉品种选育进程。


SfAp参与调控白背飞虱的翅发育
《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Apterous(Ap)属于LIM结构域家族的发育调控蛋白。本研究旨在探究Ap基因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翅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白背飞虱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T-PCR验证SfAp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SfAp在白背飞虱不同发育阶段(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和成虫不同组织(头、胸、腹、足、翅、体壁、脂肪体和肠道)中的表达量;通过RNAi技术靶向沉默3龄若虫SfAp后观察白背飞虱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统计RNAi后的存活率、总死亡率和翅畸形率,采用RT-qPCR测定翅发育信号通路关键基因(鞣化激素基因SfBurs-α和SfBurs-β、 Hippo信号通路基因SfHippo和SfSal、 Wnt信号通路基因SfWg、 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SfHh和SfDpp及SfHOW)的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白背飞虱SfAp(GenBank登录号:PP901867)的开放阅读框,长1 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编码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47.41 kD,理论等电点为8.99, SfAp含有典型的LIM保守结构域;SfAp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NlAp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84.86%。发育表达谱结果显示,SfAp在4龄若虫前表达量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到5龄第3天若虫期表达量显著升高,成虫羽化后表达量下降;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SfAp在成虫胸部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腹部、脂肪体和肠道中高量表达。显微注射dsSfAp导致羽化成虫表现出翅不伸展及畸形,并且翅发育相关基因SfBurs-α,SfBurs-β,SfHippo,SfSal,SfWg,SfHh,SfDpp和SfHOW的表达也被显著抑制。【结论】SfAp通过影响翅发育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影响白背飞虱的翅伸展及发育过程。
关键词: 白背飞虱 LIM结构域家族 发育调节蛋白 Ap基因 表达谱分析 翅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