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53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在ST细胞系中的稳定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沉默p53基因的ST细胞系。通过改造p EGFP-C1载体,构建了猪源U6启动子启动编码p53 sh RNA序列的载体,将其转染ST细胞,用G418筛选细胞,并分析获得细胞的生长特性。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质粒介导的sh RNA有效地沉默了p53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细胞生长特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p53基因沉默组ST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增多,而且p53基因沉默组ST细胞生长较快。本研究结果证实质粒介导的sh RNA高效、稳定地沉默了ST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甘薯的生物量累积、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品种甘薯的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选用广薯87、苏薯16、南薯88、宁紫薯1号和宁紫薯2号5个甘薯品种移栽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在不同生育期取样并测定各品种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干物质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淀粉型甘薯南薯88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相同条件下更容易获得高产。食用型甘薯广薯87和苏薯16收获期蔓薯比最低,分别为0.20和0.21,表明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转移比例更高。地上部旺长期,甘薯氮、磷、钾吸收速率分别为1株21.21 mg/d、8.19 mg/d和25.68 mg/d;薯块膨大期,甘薯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分别为1株7.40 mg/d、2.83 mg/d和11.17 mg/d。不同品种甘薯每形成1 000 kg鲜薯所需要的养分不同,其中宁紫薯2号和南薯88所需养分总量最高,分别为10.29 kg和8.98 kg。供试品种中紫甘薯对磷的需求量较其他品种高,食用型甘薯对氮的需求量较其他品种高,南薯88和宁紫薯2号对钾的需求量较其他品种高,但总体来说甘薯养分吸收量大小顺序是钾>氮>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管理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负面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稻田苗床环境的改善是减缓麦秸还田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评估大量麦秸还田(麦秸/土壤重量比为2%)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采用施化肥、换水、双倍水层及泡田等不同水肥管理组合,以期筛选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负面效应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大量麦秸单独还田(麦秸/土壤重量比为2%)使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水稻植株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或升高(P<0.05),同时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和分枝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而在麦秸还田时,通过施用化肥、换水、双倍水层及泡田等水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的负面效应,水稻植株株高、生物量均不同程度得以恢复,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根系形态也表现出积极的响应;在所有水肥管理技术措施中,以施用化肥并延长泡田时间至10天的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光谱法的AMP与肌动球蛋白相互作用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和肌动球蛋白结合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探讨AMP与肌动球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及改善鸭肉嫩度的最佳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肉肌动球蛋白为材料,采用荧光光谱法,选择不同影响因素(pH值、反应时间、缓冲溶液及离子溶液)处理AMP-肌动球蛋白体系,测定其荧光光谱和反应过程中猝灭常数(Ksv)及结合常数(KLB)值,通过比较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AMP-肌动球蛋白体系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pH值、反应时间、缓冲溶液及离子均对AMP-肌动球蛋白体系稳定性有不同程度影响。AMP-肌动球蛋白体系的pH值在6.0~7.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在5.0~5.5范围内稳定性较差。AMP作用于肌动球蛋白,可以和肌动球蛋白形成作用力,并促进肌动球蛋白解离,反应10 min后,荧光强度基本保持稳定。用离子溶液处理体系时,Cl-对体系的结合能力略有增加。用不同缓冲溶液处理体系时,Tris-HCl缓冲溶液对体系的结合有增加作用。[结论]当溶液pH值为6.0~7.0时,Cl~-和Tris-HCl缓冲溶液处理AMP-肌动球蛋白体系时,可以促进AMP对肌动球蛋白的解离,改善肉品嫩度。
关键词: 鸭肉 肌动球蛋白 一磷酸腺苷(AMP)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方式对山药泡菜理化特性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研究山药自然发酵、混料自然发酵、山药接种发酵、混料接种发酵等4种发酵方式对山药泡菜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接种发酵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的发酵周期分别为11 d和14 d;与自然发酵泡菜相比,接种发酵山药泡菜的pH值下降快、总酸含量高、亚硝酸盐含量低,乳酸菌数量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少,但其脆度与感官评分偏低;混料发酵山药泡菜口味纯正、品质优良,pH值为3,总酸含量为8.01 mg/kg。其中混料自然发酵亚硝酸盐含量1.4 mg/kg、乳酸菌数7.33(lg(CFU/mL))、菌落总数3.2(lg(CFU/mL))、大肠菌群数15 MPN/100 g、脆度2 975.00 g、感官评分89.10;混料接种发酵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1.2 mg/kg、乳酸菌数9.04(lg(CFU/mL))、菌落总数2.1(lg(CFU/mL))、大肠菌群数6 MPN/100 g、脆度2 765.00 g、感官评分86.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叶多酚组成及其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对蓝莓叶多酚组成进行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含有槲皮素-3-O-戊糖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对香豆酰奎尼酸及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等多种酚类物质;通过对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效果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鲍氏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氏阳性(G+))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革兰氏阴性(G-))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30 mg/m L,对其他菌株的MIC<4.65 mg/m L,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鲍氏志贺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含有较多生物活性组分,抑菌性强且抑菌谱广泛,可以开发为新型天然防腐剂。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组成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盐胁迫降低后甜高粱的补偿生长和盐离子分布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逆境补偿效应在作物中普遍存在,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为阐明土壤盐度降低后甜高粱的补偿生长效应,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将甜高粱拔节期的土壤含盐量设置3个梯度:5 g×kg~(-1)(高盐处理)、由5 g×kg~(-1)降低到2 g×kg~(-1)(盐度降低处理)、2 g×kg~(-1)(低盐对照),测定2个甜高粱品种地上部器官(茎秆、叶片、叶鞘)干物质生长速率与积累,以及盐离子(Na~+、Cl~-、K~+)在不同器官的含量。结果表明:高盐处理甜高粱地上部干物质增长速率一直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盐度降低后,各器官干物质生长速率明显升高,并超过对照,产生了超补偿效应。成熟期高盐处理株高与地上部干物质大幅下降;土壤盐度降低后‘辽甜1号’的株高与地上部干物质较低盐对照分别下降7.69%和33.21%,而‘中科甜3号’的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重与对照没有差异。高盐处理后各器官干物质中Na+和Cl-含量较对照大幅度提高,K+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土壤盐分降低后的35 d,甜高粱Na+和Cl-在各器官中含量虽仍高于对照,但比高盐处理已大幅下降;茎秆与叶鞘K+的含量较对照有小幅提高,而叶片K+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甜高粱盐胁迫降低后离子毒害减轻、生长速率加快直至超过对照,耐盐甜高粱品种补偿效应尤为明显,成熟期干物质产量可与对照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甜高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盐胁迫 土壤盐度降低 甜高粱 补偿效应 干物质 离子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农药及与化学农药复配对桃流胶病菌的毒力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生物和化学农药复配对桃流胶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10种生物药剂对桃流胶病菌的毒力,将毒力强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丙环唑、多菌灵和咪鲜胺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桃流胶病菌的联合毒力效果。[结果]毒力作用最强的生物农药为梧宁霉素,其次是多抗霉素和申嗪霉素,EC_(50)值分别为0.6761、5.0119、6.9183 mg/L。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与3种化学农药复配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而梧宁霉素与多菌灵、咪鲜胺复配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结论]生物与化学农药复配能增加对桃流胶病菌的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