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市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数字化是数字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数字化,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产销对接智能化、农业监管智慧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虽然浦东新区在人工智能、农业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储备,在全国先行发展数字农业有一定的优势,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发现,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编制实施方案,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进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区、镇、村三级数字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加强信息融合,分类实现产销精准匹配,最终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高效对接的"上海样板"提供决策依据.


LC-MS分析CmSnf1基因过表达对蛹虫草代谢组的影响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ucrose-nonfermenting1(SNF1)蛋白激酶调节大量基因的转录,改变代谢酶的活性,并控制各种营养反应性细胞发育过程。本研究通过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野生型菌株Cm01和CmSnf1基因过表达菌株菌丝体的化学成分,从整体代谢物水平阐明CmSnf1基因过表达对蛹虫草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CmSnf1基因过表达后,在LC-MS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出547种差异代谢物,同野生型菌株相比,220种产物上调和327种下调。尤其显著的是黄酮类物质2-香叶基-3,4,2′,4′-四羟基二氢查耳酮上调了140.55倍,甘油磷脂代谢中的磷脂酰丝氨酸(PS)下调了47.53倍。差异代谢产物参与甘油脂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降解、半乳糖代谢、丙酮酸和酮类化合物代谢等多种途径。CmSnf1过表达菌株与野生型相比在酮类化合物代谢上具有优势,推测CmSnf1基因在蛹虫草药用功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SNF1 蛹虫草 Cmsnf1基因过表达 代谢组学


基于SNP芯片分析新浦东鸡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新浦东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家系结构。本研究采用“京芯一号”SNP芯片对368只新浦东鸡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NPs进行检测,对新浦东鸡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近交系数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共得到55 023个SNPs,通过Plink软件质控,剩余42 267个有效SNPs,其中78%的SNPs具有多态性;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52,PIC为0.237,MAF为0.226,Ho为0.355,HE为0.353。新浦东鸡群体的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80 9,110只公鸡的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280 1。通过聚类分析(标准为亲缘关系系数大于等于0.1)构建新浦东鸡家系,110只公鸡被划分为32个家系。新浦东鸡个体ROH长度在0~350 Mb之间,其中,个体ROH长度在100~150 Mb内的个体数比例最大,基于ROH值计算的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0.155,近交程度较高。综上,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新浦东鸡的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的种群选育及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利用潜在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上海市奉贤区主要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底泥还田后的土壤养分及属性、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并采用耕地生产性能综合指数、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还田后的耕地地力等级较高,处于一级地和二级地(即高产田)的面积占97.02%,不存在等级最差的五级地.对土壤养分和属性元素进行等级评价时发现,除容重(CY)的平均含量处于5 级(低)水平外,其余土壤养分元素和属性指标[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耕层厚度(Apl)、水溶性盐总量(TDS)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均处于1级(高)—3 级(中)水平.底泥还田土壤中的 Hg、As、Cd、Cr、Pb、Cu、Zn 和 Ni 的均值分别为 0.20 mg/kg、8.43 mg/kg、0.114 mg/kg、53.00 mg/kg、22.87 mg/kg、26.93 mg/kg、87.73 mg/kg和 25.42 mg/kg,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有毒有害物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和苯并[a]芘(BaP)未检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可作为耕地使用.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和生态风险评价总体结果为安全,但Hg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危害级别达到强,是重金属中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来源.其他重金属元素都属于轻微级别.因此,奉贤区河道疏浚底泥农用是安全的,但需要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


基于区间分析的自动移栽机苗盘定位控制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苗盘输送部件是自动移栽机的关键部分,由于国内标准塑料苗盘易变形造成苗盘外表面的光反射率不稳定,导致单个光电传感器识别苗盘到位信息误差大,苗盘定位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推杆平移输送、双传感器融合定位的苗盘输送装置,并提出一种苗盘精确定位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双传感器分别感知苗盘与推杆的到位信息,并融合输送装置的结构信息,得到苗盘从起始位置输送至取苗位置的精确输送距离;然后设计了一种苗盘与推杆之间放置位置的判定方法,判定苗盘当前放置位置后输入对应的位移量将苗盘输送至取苗位置,最后驱动伺服电机实现苗盘输送的精确控制。以128穴标准PVC硬塑苗盘为测试对象,开展了苗盘输送定位及取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准确判定苗盘任意放置在输送链推杆上的具体位置,在苗盘不同放置位置及不同输送速度下,电机脉冲频率越快,定位偏差越大。当电机脉冲频率为800 Hz时,输送定位偏差最大值为1.35 mm,最小值为0.79 mm,此时定位偏差平均值最大为1.07 mm,定位偏差变异系数最大为14.1%。在不同输送速度下,取苗成功率均达100%,满足精确输送定位要求,解决了单个光电传感器定位不稳定的问题,为自动移栽机适应标准塑料苗盘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移栽机 苗盘定位 光电传感器 区间分析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灵芝液态发酵培养基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胞内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多糖组分的峰面积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液态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及其浓度,按照Box-Behnken设计29个实验组,并进行发酵培养实验,建立数据集;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24组)和测试集(5组),训练集用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拟合结果进行寻优。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可达0.984 8;最佳培养基组成为29.0 g·L-1无水葡萄糖、3.7 g·L-1酵母自溶粉、0.3 g·L-1MgSO4·7H2O,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培养比未优化的基础培养基培养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多糖峰面积提高40.8%。
关键词: 灵芝 液态发酵 胞内多糖 相对分子质量 人工神经网络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高产多糖黑木耳菌株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高产多糖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以黑威单片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原生质体,经过3轮迭代诱变,从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诱变菌株中筛选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5代继代培养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稳定性,采用拮抗实验观察菌株间的拮抗情况,通过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与黑威单片相比,诱变菌株D3-56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5.02%和48.40%,诱变菌株D3-60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3.15%和60.83%,诱变菌株D3-56和D3-60的多糖产量分别提高70.69%和81.97%;诱变菌株D3-56和D3-60菌丝生长速度稳定,且与黑威单片存在遗传差异。


电子束辐照对烧卖中微生物生长模型及货架期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食品烧卖产业化生产中因微生物滋生而导致的保质期短的问题,作者以预制生烧卖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烧卖微生物生长规律及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降低烧卖微生物数量,延长烧卖保质期,但较高剂量处理会促进脂质氧化.6~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对脂质氧化影响较小,30℃贮藏3 d时,辐照烧卖的过氧化值与未辐照产品无显著性差异(P>0.05).4 ℃下冷藏时,6~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烧卖的保质期可达30 d,较未辐照产品延长20 d.依据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变化,分别建立了相应的Gompertz微生物生长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能够有效描述辐照烧卖贮藏期间微生物动态变化,可预测不同贮藏时间内的微生物生长水平.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烧卖 微生物 Gompertz模型 过氧化值


香菇新品种'沪香922'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香922’是以工厂化主栽品种‘沪香F2’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中低温型、中短菌龄(90 d)品种。菇形圆整,等级为中大至大型,平均单菇质量为(26.7±3.26)g;生物学转化率达77%;工厂化长棒栽培多糖含量可达13.21%。适合于工厂化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