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饥饿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温条件下,探讨不同饥饿时间对拟环纹豹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饥饿时间处理的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在饥饿初期(雌蛛0~12h、雄蛛0~4h),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体内的蛋白酶活性起促进作用,雌、雄蛛的蛋白酶活性分别较未饥饿处理上升了36.8%和35.8%,差异显著;而后期起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体内的脂肪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在饥饿的初始阶段(0~4h),饥饿处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大,雌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39.6%,差异显著,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较未饥饿处理的脂肪酶活性下降了15.3%,差异不显著,而后期饥饿处理对拟环纹豹蛛雌、雄成蛛的脂肪酶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此外,拟环纹豹蛛雌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各相同饥饿处理时间均高于雄成蛛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关键词: 饥饿 拟环纹豹蛛 蛋白酶 脂肪酶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花萼形态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及因子模型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花萼一直伴随果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是花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被在花的最外层,对花蕾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试验以29份不同品种、不同果型的番茄为材料,对其花萼的发育过程、形态指标、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萼片形态发育过程为闭合、微展、张开、收合、变形、定形,在番茄果实红熟期,萼片形态基本稳定,主要出现平展、上翘、直立、微合、完合、内卷6种,不同品种的番茄萼片数也有所差异,大多数番茄萼片数为2~7片;番茄红熟期萼片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萼片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SESA(37.07%)>SET(23.81%)>SEUD(22.96%)>SEW(21.07%)>SEL(20.25%)>SESC(19.58%)>SEC(1.29%);Pearson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红熟期萼片的形状主要由SEW决定,而与SEL、SET、SESA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萼片的卷曲度与上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2),而与其它5个性状都无相关关系,说明SEUD、SEC与SEL、SEW、SET、SESA、SESC性状是相对独立的遗传性状;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萼片形状贡献率大小依次为:SEL>SEW>SET>SESA>SESC>SEUD>SEC;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和建立的因子数学模型可知,F_1、F_2、F_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主因子,说明萼片的性状与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番茄 花萼 形态多样性 相关性 因子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短喙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诊断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BDS)以及鉴别鹅细小病毒感染鸭群中新发短喙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SBDS-GPV),本研究通过对GenBank登录的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比对分析,根据该病毒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特征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BDS-GPV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显示,水禽细小病毒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得到约200 bp的目的片段,SBDS-GPV PCR产物能够被SspⅠ酶切为140 bp和60 bp两个片段,番鸭细小病毒与德兹西氏病小鹅瘟病毒则不能被酶切,检出SBDS-GPV DNA的最低浓度为2.28×10~7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对14份疑似SBDS临床样品检测,阳性样本采用SPF鸭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SBDS-GPV PCR-RFLP检测的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均为SBDS-GPV。上述研究表明,该SBDS-GPV PCR-RFL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SBDS的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关键词: 短喙矮小综合征 鹅细小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SspⅠ限制性内切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株香菇菌株的ISSR和F-MSAP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到的20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遗传及甲基化多样性分析。ISSR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可扩增出98条稳定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0.82%,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20 4~0.9897。F-MSAP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产生13 487个CCGG位点。在全部检测位点中,半甲基化位点为1 704个,平均半甲基化率12.6%;全甲基化位点为1 865个,平均全甲基化率13.8%。进一步将MSAP数据分为甲基化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polymorphism,MSP)和甲基化不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 insensitive polymorphism,MISP)。Mantel检测结果表明,ISSR与MISP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但ISSR与MSP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香菇不同株系间广泛存在DNA甲基化多样性,在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香菇 ISSR 甲基化 MS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花茶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

摘要:金花茶为广西壮族传统用药和新资源食品,含有黄酮、多糖、皂苷、茶多酚、挥发油、氨基酸、矿质元素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过敏等作用,并被开发成茶、饮料、日化用品和药物等。本文对金花茶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有效开发和利用金花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花茶 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鲍鱼饲料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8

摘要:探讨米糠作为鲍鱼饲料配料的可行性,以提高米糠利用价值。对米糠基本营养组成、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营养价值,并将其与鲍鱼肉、鱼粉、海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米糠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3.99%、25.99%和48.42%,均与鲍鱼肉、鱼粉、海带相对含量相似。米糠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明显高于鲍鱼、鱼粉和海带。米糠中矿物质元素种类丰富,其中Mg含量高达3 600mg/kg。米糠中营养组成能较好满足鲍鱼生长需求,其在鲍鱼饲料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米糠 营养成分 鲍鱼 配合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化型红茶焙火修复关键技术探讨

广东茶业 2018

摘要:本文应用建阳红茶、武夷山红茶、福安红茶三个脂化型红茶为试验样本,系统探讨脂化型红茶焙火修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脂化型红茶焙火修复关键技术与烘茶机具型号、茶叶机具风力控制、茶叶机具温度控制、茶叶焙火时间控制等因子有关。

关键词: 红茶 脂化型 修复技术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18

摘要:以新品系‘福萱’(0314C)的春季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不同杀青方式(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和干燥方式(炒干、烘干)制作绿茶,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及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青绿茶样的品质最佳,感官特征为外形毫洁白,乌绿翠,汤色嫩黄绿,花香尚显,滋味清醇,叶底嫩黄。炒青样的水浸出物总量(42.30%)和游离氨基酸总量(4.75%)均为最高,同时其酚氨比值(3.48)最低,而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均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7.35%、3.44%,儿茶素总量及L-EGCG、L-ECG含量亦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3.37%、8.61%、1.68%,L-EGC含量则以蒸青样最高(2.14%),而烘青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548.68)。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系 ‘福萱’(0314C) 绿茶 杀青方式 酚氨比 儿茶素品质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果渣面包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研究龙眼果渣面包的配方工艺。[方法]以龙眼果渣为原料,探讨其对面包制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标准,确定龙眼果渣、糖、水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试验得出,龙眼果渣面包的最优配方为面包粉100 g,龙眼果渣25 g、糖16 g、水38 g,按照此配方制作的面包口感松软细腻有劲道,爽口又不黏牙,具有龙眼特有的香味。其感官评分为98分,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品质高于对照面包。[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龙眼果实资源,增加龙眼的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龙眼 果渣 面包 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坦布苏病毒E基因与沙门菌鞭毛保守区的嵌合表达研究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 MD-Flic AC-E-Flic DB,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接入p 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Flic AC-E-Flic DB。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后,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Flic AC-E-Flic DB嵌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证实与预期融合蛋白一致。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E基因 沙门菌 鞭毛 嵌合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