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几种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筛选试验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种新杀菌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和科佳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增产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增产50%以上,商品率达90%以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以大豆(Glycine max)绥农10号为材料,通过人为控制水分(干旱和水渍处理),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水分胁迫对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提高了大豆苗期叶片内赤霉素(GA)、脱落酸(ABA)的含量但也降低了玉米素核苷(ZR)和生长素(IAA)的含量,同时干旱处理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渍处理降低了ABA含量和SOD活性,提高了IAA、GA以及MDA的含量。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大豆幼苗 内源激素 保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培肥对农田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农田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利于培肥农田黑土。

关键词: 农田黑土 土壤微生物量 长期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地方常用自交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未改良自交系)和导入热带玉米种质选育的8份自交系(改良自交系),每份改良自交系分别选定2个测验种,配制16个杂交种(改良杂交种),未改良系与选定2个测验种组配的杂交种(未改良杂交种)作为改良杂交种的相邻对照,对比法设计。改良自交系和未改良自交系、改良杂交种和未改良杂交种的性状观测值作为一对数据,按成对资料统计方法分析,t测验。结果表明:甸骨11A导入Suwan1、5-56的改良自交系与红玉米杂种优势较高,红玉米导入Suwan1、EVT5的改良自交系与甸骨11A杂种优势较高,长3导入Suwan1、墨黄9的改良自交系与海014的杂种优势较高。改良自交系主要性状变化表现为生育时期延后、单株产量增加。未改良自交系熟期越早,改良自交系及改良杂交种生育时期延后时间越长,改良自交系单株产量增加幅度越大。改良自交系及其改良杂交种的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的抗性有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 玉米种质 自交系 杂交种 对照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沙棘发展概况及对策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沙棘是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树种,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现对沙棘的生产现状进行概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黑龙江省的沙棘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沙棘 概况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多重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引物不同比例关系及退火温度对SSR标记扩增的影响。在不改变其他成分浓度的条件下,对PCR反应体系的4个组分(Taq酶、MgCl2、模板DNA、dNTPs)进行浓度或用量梯度试验;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反应体系的4对引物组合(STM0014、Pat、SSI、UG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最终确立了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优化体系,总体积为20μL;2.5μL 25 mmol.L-1 MgCl2,0.6μL 10 mmol.L-1 dNTPs,Taq酶0.8 U,模板DNA 80 ng;4 mmol.L-1的4对引物之间的用量比为2:1:2:3,退火温度为54.7℃。优化后的反应体系重复性好,扩增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明显区分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进一步探讨马铃薯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DNA指纹图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标记 多重PCR反应体系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异黄酮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家禽的应用研究中发现,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显著促进家禽生长、调控机体养分代谢、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期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免疫机能等作用。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家禽生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月弯孢霉菌丝球对染料脱色作用的研究

菌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 JQH-100液体培养时产生的菌丝球对多种染料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多种染料在24h内的脱色率均达到80%以上,且菌丝球稳定性良好,可重复使用6次;以菌丝球对孔雀绿脱色效果为优化指标,正交实验优化获得制备菌丝球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g/L、硫酸铵5g/L、马铃薯200g/L、KH2PO43g/L、MgSO45mg/L、CuSO40.5mg/L、VB15mg/L及pH5、摇床转速120r/min。在上述优化后的基础培养基(不含MgSO4、CuSO4)中分别添加微量元素Cu2+、Mn2+、Mg2+或Ca2+制备的菌丝球,对孔雀绿脱色能力增强;添加Fe2+制备的菌丝球,对孔雀绿脱色能力下降;分别添加Zn2+、Al3+或Na+制备的菌丝球对孔雀绿脱色能力与对照相近。应用优化后培养条件制备的菌丝球处理含多种染料的混合废水,也获得了较好的脱色效果。

关键词: 新月弯孢霉 菌丝球 脱色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龙稻5号10500kg/hm~2高产栽培模型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超级稻龙稻5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水平的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的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显示,制约龙稻5号产量的各因子顺序为:施氮量>插秧密度>施钾量。得出龙稻5号高于10500kg/hm2的高产栽培模式为栽培密度19.34~24.15穴/m2,施N量172.65~180.00kg/hm2,施K量34.05~67.2kg/hm2。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免耕、旋耕和翻耕玉米田试验区调查杂草种类和出苗数量,并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调查杂草种类、株数和鲜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有明显差异。免耕、旋耕和翻耕玉米田禾本科杂草高峰期都在播种后5周发生;阔叶杂草发生高峰期不同,免耕田为播种后1周,旋耕和翻耕田均在播种后2周。杂草种类不同,玉米生长中后期,免耕田有8种杂草,旋耕田有10种,翻耕田有12种;杂草发生总量不同,免耕田杂草总量最多,旋耕田居中,翻耕田最少;杂草单株鲜重不同,免耕田杂草单株鲜重最低,旋耕田居中,翻耕田最高。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模式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