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胡柚果醋生产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1株适合胡柚果醋生产的醋酸菌。方法:从自然发酵胡柚果醋中筛选产醋酸菌种,研究其酒精耐受性、酒精消耗速度、产醋酸速度;分别发酵生产胡柚果醋,对其进行感官分析,以Vitek-32型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最适菌种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3株性能较好的醋酸菌株,分别命名为HY05、HY19与HY36,其中HY05菌株性能最优,能够耐受14%的酒精浓度,起始酒精浓度为10%时酒精转化最快,产酸速度快,所生产的果醋色泽淡黄,质地澄清透亮,风味芳香怡人;根据形态观察与Vitek-32系统的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醋杆菌属的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命名为A.pasteurianus HY05。结论:A.pasteurianus HY05适宜胡柚果醋的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土壤及黄瓜中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黄瓜及其叶片中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1δ5N‰)及硝酸盐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施有机肥比例的降低,黄瓜中1δ5N呈现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各处理单施化肥初期时黄瓜中1δ5N与有机肥60%和40%配施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中期时与有机肥60%、40%配施处理及对照间的差异显著(P<0.05),末期时与有机肥60%配施处理间有差异(P<0.05),与其他不同配施时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处理的不同采摘时期黄瓜中1δ5N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时叶片与黄瓜间的1δ5N呈正相关(r=0.9836),其1δ5N主要受不同肥料配施处理的影响。随着有机肥比例的降低,黄瓜中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与黄瓜中1δ5N间的线性相关性差(r=0.6568);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提高,其中对照处理、100%、80%和60%有机肥处理时与叶片中δ15N丰度呈正相关(r=0.9187);60%、40%、20%有机肥和100%化肥处理时与叶片中1δ5N呈负相关(r=-0.9773)。总体来看,可以初步利用1δ5N作为标记来区分有机肥和化肥种植的黄瓜,但需要进一步研究1δ5N在作物中的分馏和分布规律。
关键词: 稳定性氮同位素 有机肥料 硝酸盐 硝酸还原酶 黄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阳’猕猴桃叶片和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阳’猕猴桃雌株的幼嫩叶片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诱导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带腋芽茎段直接出芽,不定芽增殖、生根,从而建立高效稳定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叶片极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中各种类型培养基对其的诱导率均达100%,其中MS+1.0 mg/L ZT+0.1 mg/L NAA所得到的愈伤组织易于分化成苗,芽分化率达到99.33%,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平均达到5.2个;MS+1.0 mg/L 6-BA+0.1mg/L NAA最适宜带芽茎段上腋芽的萌发,最高诱导率达83.33%,不定芽在MS+2.0 mg/L6-BA+0.2 mg/LNAA+0.1 mg/L GA中的增殖系数平均达4.5;培养基1/2 MS+0.7 mg/L IBA诱导不定芽生根效果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适合烟粉虱实验观察的微虫笼的改进及其制作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改进并制作了一种适合烟粉虱Bemisia tobaci(Gennadius)试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该微虫笼由透明塑料杯、不锈钢夹子等材料制作而成,底部直径45mm,高约20mm,其优点在于制作简易、个体轻便(3.53~3.55g/个)、易于观察(透明度高)。该微虫笼适用于烟粉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适应性以及毒力测定等试验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致死基因的SSR定位
《遗传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雄蚕的两条Z染色体分别携带有一个非等位、紧密连锁的隐性胚胎期致死基因l1(lethal gene1)和l2(lethal gene2)。两个致死基因的致死时期分别是转青期和G2期。将S-14品系的雄蚕和家蚕P50品系的野生型雌蚕杂交,F1代雄蚕和P50品系雌蚕回交,即P50×(P50×S14)。回交后代雌蛾根据父本(F1代雄蚕)携带l1或l2基因分成两类BC1-l1和BC1-l2,分别用来做l1和l2基因定位。利用公布的家蚕全基因组序列筛选l1基因和l2基因所在Z染色体与P50品系Z染色体间的差异SSR标记,分别获得16个和18个差异性SSR标记,用差异性标记检测BC1-l1和BC1-l2,最终将l1基因定位在Z染色体物理图谱中的19.79Mb位点到染色体末端约2.60Mb范围内,将l2基因定位在Z染色体物理图谱的17.86Mb位点到18.55Mb位点约0.69Mb范围内。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致死基因 SSR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技术进步构成因素的分解及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解农业技术进步构成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的办法,对浙江省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与政策、服务技术三大类12项构成因素的权重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技术进步起决定性的作用,贡献度超过了50%;12个单项因素中,动植物品种改良技术贡献最大;管理与服务技术中,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技术贡献较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加强良种良法的研究和推广;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促进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协调发展等。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构成因素 德尔菲方法 政策建议 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LTB增强PRRSV-GP5蛋白免疫反应的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主要中和表位所在的糖蛋白GP5为模式抗原,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免疫方式免疫6~8周龄ICR小鼠,利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三免后GP5弗氏佐剂乳化组小鼠血清抗体的水平最高,LTB+GP5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独GP5免疫组,肌肉注射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皮下注射组,滴鼻免疫组没有检测到特异性血清抗体;各GP5免疫组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其中GP5弗氏佐剂乳化组、LTB+GP5肌肉注射和LTB+GP5皮下注射组B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除了GP5弗氏佐剂乳化免疫组外,其他各免疫组均无明显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2010年大麦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2009年国内外大麦生产与贸易现状、国内外大麦生产技术研发进展以及国内大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2010年大麦产业发展趋势。2009年我国大麦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4×106hm2和5.5×106t,取得4项省部级奖成果、3个品种授权和8项专利公告。我国大麦产业主要存在优质专用大麦育种效率较低、生产栽培技术滞后、食用和饲用加工技术缺乏、产供销流通环节混乱等问题。建议政府重视大麦生产、建设大麦优势产区、形成产业链共赢合作关系、加快培育优质专用大麦新品种、加强栽培与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大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