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泌乳期湖羊乳汁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采集30只分娩后湖羊泌乳早期(泌乳第1周)、中期(泌乳第4周)和晚期(泌乳第6周)3个时期的乳样,分别检测氨基酸含量和平衡性、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探究湖羊在泌乳期不同阶段的乳汁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泌乳第1周乳汁中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6周,泌乳第1周乳汁中组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第6周,而脯氨酸含量随着泌乳期显著增加.泌乳第1周的乳汁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6周,非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仅在泌乳第1周时极显著高于第6周,呈味氨基酸含量在泌乳第6周显著低于第1周和第4周.泌乳第1周的乳汁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6周,而泌乳第1周和第4周的乳汁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第6周.泌乳第6周乳汁中铜和铁含量显著高于第1周和第4周,不同泌乳期乳汁中P含量差异不显著;泌乳第1周乳汁中VA和VD含量极显著高于第4周,但极显著低于第6周.研究结果可为湖羊羔羊早期断奶料的制备提供一定依据.


GC-IMS分析不同菌龄香菇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的重要农艺性状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菌龄阶段的香菇只在产量和蕾数上有显著差异,同等菌龄、不同香菇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个香菇品种分别鉴定出包括单体和二聚体在内的17和1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发现,不同菌龄的香菇中挥发性有机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香菇品种中挥发性有机物质也呈现一定的差异,菌龄为95 d和105 d时挥发性有机物均较为相似。2个香菇品种中柠檬烯均是随着菌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乙酸乙酯和壬醛均是逐步降低。此外,3-甲基丁醇、戊醛、庚醛、己醛和柠檬烯可作为区别“申香1513”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丁酸乙酯和柠檬烯则可作为区别“5550”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GC-IMS可快速对不同菌龄的香菇品种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分析,为香菇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香菇 菌龄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物 主成分分析


砂梨品种果实冷藏期间质地及品质差异性评价
《食品与机械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砂梨品质形成及劣变关键点。方法:以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为试材,将成熟度一致的3个品种的梨果实于(1.0±0.5)℃、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60 d,每10 d测定果实品质和10个电子鼻传感器的感应值。结果:沪晶梨18和早生新水为典型的果糖积累型,沪晶梨67为山梨醇积累型,3个品种梨均为苹果酸积累型。冷藏期间,沪晶梨67可保持较高的果实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脆性和咀嚼性;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山梨醇和总糖含量,可滴定酸、苹果酸含量较稳定;贮藏风味浓郁,受冷藏时间调控小,耐贮性佳。沪晶梨18的果皮特性、紧实度和脆性优于早生新水,拥有较高的果糖、苹果酸含量和果糖/总糖,可保持较高的甜酸度,贮藏风味浓郁。早生新水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呈急剧下降趋势,综合风味受贮藏时间调控大,不耐贮。早生新水和沪晶梨67梨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氮氧化合物、甲烷、硫化物、乙醇等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的安全冷藏期分别为30,40,60 d。


适合鱼菜共生栽培系统的生菜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鱼菜共生栽培系统的耐热生菜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高温条件下处理的生菜品种(含对照)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不同生菜品种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生菜品种'辛普森'和'罗马直立生菜'表现较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0个耐热指标通过降维处理转化成2个互不干扰的主成分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93.11%.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将11个生菜品种聚成3类:不耐热品种、中等耐热品种和耐热品种.其中,耐热生菜品种为'罗马直立生菜'辛普森'美国大速生'.该聚类结果与供试生菜品种的耐热指纹图谱聚类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反映参试生菜品种的综合耐热能力.


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采后贮藏品质比较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将采后的子实体在4℃条件下贮藏7 d,测定品质相关指标,探究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的贮藏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菌株,菌株901、XXX、K6、福蘑38和8302的失重率、L*值、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下降较慢,MDA含量及PPO活性较低且增加较慢,说明该5个菌株的子实体较耐贮藏,具有较长的鲜菇货架期.


应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之间的互作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技术研究依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的靶标肽与互补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定位情况,为进一步利用该多肽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检测积累前期基础和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所带电荷种类、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能力、极性的强弱、疏水性能等理化特性设计出靶标肽;根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设计出在理论上与其相互作用的互补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靶标肽与互补肽进行预测分析;将靶标肽与互补肽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EcoRΙ/XhoΙ双酶切后的pBiFC-VC155与NotΙ/SalΙ双酶切后的pBiFC-VN173载体中,构建出BiFC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转染Vero细胞来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的互作关系以及形成的BiFC复合物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靶标肽和互补肽分别带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构域,亲水性结构域都带有正负电荷,能够产生静电引力;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BiFC-VC155-靶标肽和pBiFC-VN173-互补肽真核表达质粒;细胞转染试验表明重组质粒共同转染后靶标肽和互补肽能够在Vero细胞内形成BiFC复合物,表明两者发生了相互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该BiFC复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结论】研究证实了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设计的多肽能够在活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表明该肽段用于检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靶标肽 互补肽 蛋白互作 双分子荧光互补 病原诊断


不同品系及生长时间金线莲活性成分及挥发性物质比较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2个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为金线莲鉴别、筛选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小叶栽培品系土豪金以及大叶栽培品系大元宝为材料,分析评价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结果]总酚含量以种植18个月大元宝最高(265.07 mg·kg?1),总黄酮和可溶性糖均以种植12个月土豪金最高(32.68 mg·g?1、27.71 mg·kg?1),可溶性蛋白则以种植18个月的土豪金最高(600.62 mg·g?1).通过SPME-GC-MS共检测到6种醇、8种醛、4种酮及2-戊基呋喃,其总量以种植24个月的大元宝最高,而组织培养6个月的土豪金和大元宝挥发性物质含量为栽培苗峰值的22.9%与16.7%.此外,通过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反)-2-己烯醛、辛醛、壬醛是土豪金关键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是大元宝关键挥发性物质.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表明,通过挥发性物质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系及生长时间金线莲.[结论]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差异显著,利用其活性成分和挥发性物质可区分不同品系及不同生长时间金线莲,这为建立适宜的质量控制体系鉴别金线莲以及筛选优质加工品种提供了依据.


基于全基因组的金针菇光受体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金针菇全基因组中鉴定到4个蓝光受体基因和1个红光受体基因。分别对5个基因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基因一级结构分析、保守结构分析、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跨膜区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金针菇蓝光受体FfWC-1和红光受体FfPhy同时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其他3个光受体定位于细胞质中;跨膜区分析显示5个光受体都没有跨膜区。组织表达分析FfWC-1、FfWC-2和FfCry-DASH主要在成熟菌盖中表达,FfCpl和FfPhy主要在菌丝中表达。经蓝光处理和红光处理后,5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各不相同。在金针菇基因组中未发现有VIVID基因和绿光受体基因。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金针菇乃至食用菌的光生物学特征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