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新品种鄂杂棉34的选育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鄂杂棉34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自育棉花(Gossypium spp.)新品系"8142"为母本、F-29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好,早熟性好,纤维品质较优,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适合在湖北省棉区种植。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spp.) 鄂杂棉34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7株空肠弯曲菌湖北禽源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
《微生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湖北地区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其分子特征,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2013–2014年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湖北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以空肠弯曲菌的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tA、glyA、pgm、tkt和uncA为目的基因,提取样本基因组后PCR扩增,测序和分析。将测序结果上传数据库进行比对,制作成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结果】分离株共有38个ST型,10个克隆群,其中最多的克隆群为ST-353CC和ST-464CC,发现2个新的等位基因编号和25个新的ST型。遗传进化树显示,不同家禽宿主中空肠弯曲菌序列型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呈现出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对湖北分离的47株禽源空肠弯曲菌进行了MLST分析,其结果显示菌株多样性较为丰富,将为我国家禽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的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粕酶解发酵物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酶解发酵物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144头49日龄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阴性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添加的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60 g/t吉他霉素,试验组饲喂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10%豆粕被豆粕酶解发酵物替代)。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试验组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阴性对照组高5.06%、10.07%、5.03%(P<0.05),腹泻率比阴性对照组低39.59%(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2)试验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抗生素对照组仔猪血清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仔猪盲肠、大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中总细菌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P<0.05)。综上,豆粕酶解发酵物能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利于乳酸杆菌在肠道内形成优势菌群,降低腹泻率,生长性能达到使用抗生素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和1B/1R异位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利用与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1B/1R异位系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8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色泽品质状况,并为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育种提供优异亲本资源。结果表明,低PPO活性相关等位基因Ppo-A1b和Ppo-D1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7.6%和67.7%,低黄色素含量相关等位变异Psy-A1b和Psy-B1b的频率分别为47.5%和60.1%,高黄色素含量相关等位基因Psy-B1c的出现频率为5.1%,1B/1R异位系的分布频率为21.5%。158份材料中同时携带低黄色素含量、低PPO活性等位变异组合,且为非1B/1R异位系的材料有16份,频率为10.1%,可用于高白度面粉小麦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黄色素含量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1B/1R异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生产有机硒菌的筛选鉴定及有机硒转化能力测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从烟草废弃物中分离出一株能大量生产有机硒的微生物菌株。采用细菌分离筛选方法选育出单菌种,用无机硒配制发酵液,进行有机硒转化效果试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种形态特征,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一系列生理化学反应观察其生理生化特征。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确定物种归属。结果表明,该菌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种的新菌株。该菌可将700 mg/L亚硒酸钠全部转化为水溶性有机硒,用于水稻根外喷施,水稻对该发酵液发酵生产的有机硒利用率最高达64.12%,稻米中总硒含量最高达0.432 mg/kg,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最高达84.9%。
关键词: 富有机硒菌 菌种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2—2014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和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的群体结构、变异动态和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为病害流行预测、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02—2014年从陕西省8个市(区)的28个县(区)和毗邻的甘肃省、四川省和湖北省部分地区共采集鉴定小麦条锈菌标样2 779份,监测到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45个,其中,CYR33和CYR32为目前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新致病类型G22-9和G22-14虽然目前出现频率不高,但对贵农系列、92R系列以及Moro均有毒性,且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小麦条锈菌群体中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绝对优势,这与我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单一化有较大关系,应加强开发和利用新的、多元化的抗源材料。对2 952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病性测试结果表明,其整体抗性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抗病性分析结果,目前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应以抗CYR33和CYR32为主,同时注意对G22-9和G22-14的抗病性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与手采茶鲜叶加工恩施玉露的比较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机采和手采的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恩施玉露茶,比较2种鲜叶的机械组成、所制干茶的感官品质、内含成分、加工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机采毛茶外形和叶底的感官得分也低于手采毛茶;但精加工后的机采毛茶与手采毛茶品质趋于一致。机采比手采的采摘成本和精制率分别低96%和25%,机采的加工成本(含精制加工)比手采高出18.2%。综合分析发现,机采鲜叶的单位利润比手采高5.2%。由此得知,机采鲜叶加工恩施玉露茶不仅降低了采摘成本,保证了茶叶品质,也提高了鲜叶的单位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