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尾水颗粒物质沉降特征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养殖尾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沉积和分解会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并影响鱼类健康,了解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池塘养殖尾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沉降规律及其对养殖水体的影响,为其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研发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置沉降处理尼罗罗非鱼池塘养殖尾水,分别于不同沉降时间采集不同深度的养殖尾水样品,对养殖尾水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溶解性有机物组分及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静置沉降对养殖尾水水质无显著影响(P > 0.05),仅降低了养殖尾水表层中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静置沉降可显著分离养殖尾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藻类(P<0.05)。经5.0 h静置沉降后,2.0 m高处水体总悬浮固体(TSS)浓度减少3 854 mg/L,叶绿素a浓度减少42 mg/L,浊度减少0.23 NTU,色度减少309度,养殖水体中的TSS和叶绿素a浓度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粒径分布结果显示,静置沉降可有效分离养殖水体中粒径大于100 μm的易沉降颗粒,但无法分离粒径低于30 μm的微细颗粒。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分布范围和浓度有关,固体颗粒沉降速度随其粒径分布范围减小和浓度的上升而降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养殖尾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以类富里酸质为主,静置沉降无法完全改变养殖尾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结论】短时间静置沉降能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易沉降颗粒,TSS和叶绿素a的浓度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静置沉降无法完全改变尾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组分,也无法显著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养殖尾水 沉降分离 固体颗粒 粒径 溶解性有机物 尾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种质间的花粉形态差异,为番石榴的杂交育种和系统分类工作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泰国和巴西的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测花粉粒极轴长度(LP)、赤道轴长度(LE)、花粉大小(LP×LE)、极赤比(LP/LE)、萌发沟长度(单面)和萌发沟宽度,对不同种质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并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粒以单粒形式存在,呈辐射对称,极面观为近圆形或近三角形,有明显三孔沟,具角萌发孔,赤道面观均为椭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瘤状纹饰。27个番石榴种质的花粉大小为11.53(10.06~18.42)μm×14.45(13.45~19.64)μm,均为小型花粉粒;极赤比为0.80(0.73~0.94),其中‘草莓’番石榴的花粉粒形状为近球形,其余26个番石榴种质的花粉粒形状均为扁球形;萌发沟长度为5.51(3.27~9.95)μm,萌发沟宽度为0.78(0.33~1.26)μm;上述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为2时可将27个番石榴种质分为5个类群,其中‘草莓’番石榴种质单独聚为一类,其花粉的LP、LE、LP×LE、LP/LE均显著大于其他种质。【结论】不同番石榴种质的萌发孔、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数具有遗传保守性,花粉特征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番石榴种质间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榴皮活性物质提取及其W/O/W乳液稳态化包埋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榴是药食同源的水果,在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石榴皮渣等副产物。为提高石榴副产物利用率,本文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石榴皮活性成分,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水包油包水型乳液(W/O/W乳液)对其进行稳态化包埋,研究W/O/W对多酚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超高压提取和酶法提取,超声辅助醇提法具有较高的多酚提取率,为25%。石榴皮渣活性提取物对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力、总还原力好于VC;ABTS+清除活性与VC无显著差异;在质量浓度0.4mg/mL以下时,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高于VC。W/O/W乳液能提高石榴皮渣活性提取物的储藏稳定性,且可使石榴皮活性物质免受体外胃消化的影响,靶向地在模拟小肠内传递和释放。本研究为石榴皮副产物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石榴皮 多酚 抗氧化活性 W/O/W乳液 稳态化包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品质分析及判别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金蝉茶鲜叶的叮咬程度的判别是其加工过程中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主要由人工对鲜叶的蜜香浓郁程度进行判别,但该方法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采集新鲜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同时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技术对紫金蝉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理化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叮咬程度的增加,茶多酚、儿茶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叮咬程度适中的时候达到最大值;氨基酸含量呈现正相关,最大增加量为0.27%,而咖啡碱含量呈现负相关,最大减小量为0.90%。这些变化主要是茶树抵抗茶小绿叶蝉叮咬的性能体现,并且对茶叶口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分析的气味特征表明,不同叮咬程度的茶叶香气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出现了来自于3-苯丙酸乙酯以及环戊乙酸甲酯的蜂蜜气味。此外,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揭示了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与HS-SPME-GC-MS检测到的香气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支持向量机对降维后的电子鼻数据建模能够最大程度地辨别不同叮咬程度的茶叶。研究结果实现了紫金蝉茶特征香气的定性分析,为紫金蝉茶叮咬程度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番茄对弱光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响应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弱光对番茄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耐弱光材料,为培育耐弱光番茄品种提供基础。【方法】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以正常光照(500 μmol/m2·s光强)为对照、100 μmol/m2·s光强为弱光处理,比较耐弱光番茄自交系‘GC303’和弱光敏感自交系‘LA2838’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正常光照(CK)条件下,‘LA2838’的干质量、鲜质量等显著高于‘GC303’;在弱光处理下,‘LA2838’的干质量、鲜质量等的增长相比‘GC303’显著减缓,且叶面积增加、植株徒长。在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水平方面,正常光照(CK)下‘LA2838’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GC303’,两者光合指标无显著差异;弱光处理下,‘GC303’的光合抑制损害的猝灭值(qL)显著降低、光氧化损伤程度较轻、植株光保护增强,‘GC303’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在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方面,在正常光照(CK)条件下,‘GC303’的SOD和POD活性高于‘LA2838’;弱光胁迫下,‘GC303’叶片中的SOD、CAT和POD活性比‘LA2838’显著减少,MDA含量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更强的过氧化物清除能力。在转录组方面,与‘LA2838’相比,‘GC303’有1 913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有987个、下调基因有92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响应非生物胁迫、叶绿体运动、金属离子运输、基于微管的运动等植物胁迫响应和光合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弱光胁迫对‘GC303’和‘LA2838’的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影响较大,是鉴定植株弱光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果实心腐病病原鉴定及初始侵染点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火龙果心腐病,以田间果实心腐病分离菌株为材料,采用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室内、田间活体接种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确定初始侵染点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火龙果心腐病在田间导致部分幼果黄化脱落或幼果果皮提前转红,果实内部褐变腐烂。经分离、鉴定明确所获得的致病菌株为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病原菌的初始侵染点为雌花的柱头,孢囊孢子可直接或通过花粉带菌定殖在雌花柱头上,随着授粉授精、果实发育造成心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5,光照不利于产孢。以上结果表明,桃吉尔霉可通过侵染柱头引起火龙果心腐病。建议在授粉后及时割除花瓣或进行药剂防治,减少初侵染源量从而减轻桃吉尔霉对火龙果果实的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豆素对白花鬼针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明确香豆素对农林入侵植物的除草活性,以白花鬼针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香豆素对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抑制活性和生理影响。结果表明,香豆素对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IC50=108.16 mg/L)大于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焦儿茶酸3种常见化感物质。在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过程中,香豆素处理(50、100 mg/L)诱导了O2·-和H2O2在白花鬼针草幼苗中的积累,其中O2·-在幼苗子叶和胚根中的积累尤为明显。同时,香豆素处理也显著影响了白花鬼针草幼苗POD和SOD的活性。生长基质中添加香豆素(100~1000 mg/kg)对白花鬼针草植株的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有显著影响;处理15 d后,白花鬼针草的干重比空白对照降低18.4%~67.6%,净光合速率降低22.1%~40.5%,暗呼吸速率降低20.9%~41.7%。综上所述,香豆素通过诱导活性氧的积累、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效抑制了白花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因此,香豆素有潜力开发成为防治白花鬼针草的药剂。
关键词: 香豆素 生物活性 白花鬼针草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糠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对其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脱脂米糠为原料,通过比较微生物种类、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对米糠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优化建立米糠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分析发酵前、后米糠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单体酚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米根霉固态发酵米糠增加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的能力最强,最高为612.29 mg GAE/100 g dw;优化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30℃、接种量1%。在该工艺条件下,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米糠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162.2%和58.4%,而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游离态和结合态单体酚含量均有所改变,其中没食子酸含量均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2.44和8.11倍;米糠游离态酚类物质的ABTS、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显著提高了100.7%,71.3%和67.0%。结论:米根霉固态发酵能促进米糠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释放,增加米糠总酚含量,同时提高其总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或丁酸钠对大口黑鲈幼鱼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B)或丁酸钠(SB)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试验配制3种等氮(50%)和等脂(9%)的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对照组)、基础饲料+10 mL/kg CB(CB组)、基础饲料+1.0 g/kg SB(SB组)。试验挑选360尾大口黑鲈[(5.02±0.01) g],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56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CB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SB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CB组肠道中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CB组和SB组肠道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CB或SB可显著提高肠道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CB组肠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SB组肠道中钠钾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 CB组和SB组肠道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B组肠道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CB组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B组中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减轻了肠道炎症反应。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CB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添加CB或SB增加了大口黑鲈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肠道消化酶活性与抗氧化指标以及改善肠道结构,与SB组相比,添加10 mL/kg的CB对提高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指标以及增加肠道绒毛宽度效果更佳。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丁酸梭菌 丁酸钠 消化酶 抗氧化酶 肠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冷藏条件下斜纹夜蛾卵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优势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繁殖夜蛾黑卵蜂的优良寄主,明确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时长对夜蛾黑卵蜂繁殖能力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斜纹夜蛾卵不同冷藏温度(4、8、12 ℃)和冷藏时间(0、3、6、9、12 d),统计其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卵不同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均能显著影响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P<0.01),且随着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的下降和冷藏时间的延长,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繁殖指标呈下降趋势。当冷藏温度分别为8 ℃或12 ℃、冷藏时间为3 d时,夜蛾黑卵蜂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分别为85.98%、94.71%、56.15%(8 ℃,3 d)和85.49%、94.61%、60.00%(12 ℃,3 d),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是最适宜的冷藏条件;当冷藏温度为12 ℃、冷藏时间为6 d或9 d时,夜蛾黑卵蜂寄生斜纹夜蛾卵受到显著影响(P<0.05),夜蛾黑卵蜂寄生繁殖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可维持种群正常繁殖,可作为备选的冷藏条件。其他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寄生斜纹夜蛾卵有显著影响(P<0.05),不宜作为斜纹夜蛾卵的冷藏条件。【结论】生产上需短期冷藏斜纹夜蛾卵时,可选择冷藏温度8或12 ℃、冷藏时长3 d;冷藏时间更长时可选择12 ℃,但不应超过9 d。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斜纹夜蛾 草地贪夜蛾 冷藏条件 寄生 繁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