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土腥味物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高水平蚕豆对其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土腥味物质的影响。选取吉富罗非鱼50尾,初始体质量(402.32±8.59) g,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5个重复,5尾鱼为1个重复。2组试验鱼在49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未添加蚕豆的普通配合饲料(对照组,记为G0组)和添加70%蚕豆的配合饲料(试验组,记为G70组),2种试验饲料等氮等脂。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70%蚕豆对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肠体比和脏体比(P<0.05)。2)饲料中添加70%蚕豆对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水分、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P<0.05)。3)饲料中添加70%蚕豆对罗非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4)肌肉脂肪酸组成中,G70组C8∶0、C11∶0、C12∶0、C13∶0、C15∶0、C16∶0、C17∶0、C20∶0、C21∶0、C22∶0、C23∶0、C24∶0、C15∶1t、C16∶1t、C18∶1n-7t、C18∶1n-9t、C18∶1n-12t、C18∶1n-9c、C18∶1n-7、C20∶1t、C20∶1、C22∶1n-9t、C24∶1、C20∶2、C20∶3n-6、C22∶2、C22∶4、C22∶5n-3、C22∶6n-3含量均较C0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低于G0组(P<0.05)。5)与G0组相比,G70组肌肉中土腥味物质土臭素(GSM)含量显著降低。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70%的蚕豆能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的肠体比和脏体比,还能显著降低肌肉中粗灰分、粗脂肪及土腥味物质GSM的含量,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70%蚕豆影响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会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n-3/n-6比值。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生长性能 肌肉营养组成 土腥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红茶发酵模式判别模型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是红茶加工中最关键的步骤,为解决传统加工依赖人工经验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视觉和电子鼻联合数据融合策略快速无损检测红茶的发酵质量。通过茶多酚质量分数将红茶发酵程度划分成不同等级,并与图像和气味信息建立关系;采用不同的数据融合策略结合随机森林(RF)、K最近邻(KNN)和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红茶发酵的定性判别模型,并与单一传感器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据融合策略结合了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获得了更全面的数据,其模型判别结果优于单一传感器;特征级融合策略提取了不同传感器的信息特征值,简化了模型数据,获得了比数据级融合策略更优的模型性能;其中基于特征级融合策略的SVM模型分类效果最好,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100%,预测集分类正确率为95.56%,实现了对红茶发酵程度的快速、准确判别。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电子鼻 数据融合策略 红茶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5份设施番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根本。为筛选适宜云南省设施栽培的、农艺性状优良的番茄种质,本研究引进115份番茄种质,对其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特征规律进行研究。本研究筛除了9份极易感病的番茄种质,余下的106份中筛选出86份抗病种质;106份番茄种质均为蔓生型,其果实形状及颜色比较丰富,共有3种果型、7种果色;植株长势整齐度高的种质共计15份,无裂果及裂果程度中等的种质共计35份。其中,番茄种质的心室数、单果重、首花序节位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转色总台数、坐果总台数和总台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单花序坐果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转色总台数、坐果总台数和总台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番茄种质分为3个类群6个亚群,筛选出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平均单花序坐果数多和平均坐果总台数多的番茄种质共计47份;平均单株产量大于5.00 kg的番茄种质23份;平均单果重大于200.00 g的番茄种质9份。分析结果表明,番茄首花序节位越高坐果总台数越少;单果重越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单株产量越高,单花序坐果数越少。果实横径、果梗洼大小、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果肉厚度可作为评价设施番茄种质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变异系数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柰李果肉褐化现象与果园土壤营养因子、叶片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研究柰李果肉褐化发生与发展机理,分析褐化现象发生与果实成熟期微环境以及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叶片元素的相关性。以广东省乐昌市15个果园为试验园,采集柰李果实并按照褐变情况分类,对果园的土壤营养因子含量、叶片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成熟期套袋柰李果肉褐化率显著增加,且果袋越厚发生褐化现象越严重;同时低海拔果园柰李果肉褐化率较高。相较于高褐化率(>20%)的果园,低褐化率果园土壤条件更优渥,如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均显著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柰李果肉褐化率与土壤pH、速效磷、镁元素、铁元素、铜元素以及叶片镁元素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钙元素、锌元素、锰元素、硼元素呈负相关。因此,降低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园环境温度,提升土壤pH、有机质、钙、硼等元素的含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果肉褐化率。

关键词: 柰李 果肉褐化 元素 土壤 叶片 乐昌市 套袋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肠道和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肠道和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初始质量为(3.45±0.01)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60尾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20%和40%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3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期为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终末体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FBW、WGR、SGR、蛋白质效率和肠体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FCR(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但饲料中添加20%或40%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血清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饲料添加20%或4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血清胆固醇和肠道丙二醛(MDA)含量(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肠道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肝脏SOD、CAT活性和MD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前、中、后肠的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和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20%和40%棉籽蛋白导致肝细胞变性,造成肝脏组织损伤。综上所述,饲料添加20%棉籽蛋白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FCR,对生长性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饲料添加40%棉籽蛋白通过抑制大口黑鲈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降低生长性能和增加FCR。饲料添加棉籽蛋白对大口黑鲈肠道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导致肝脏组织损伤,并影响蛋白质和胆固醇的吸收代谢。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棉籽蛋白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CT)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为(10.85±0.02)g的健康花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3组分别饲喂常规饲料(含20.0%面粉,G1组)、高糖饲料(含45.8%面粉,G2组)和添加CT的高糖饲料(含45.8%面粉和0.1%CT,G3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G1组相比,G2组花鲈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与G2组相比,G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花鲈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投喂后1 h,G2组花鲈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而在投喂后3和6 h,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G2组花鲈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G1组和G3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花鲈肠道中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G1组>G3组>G2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5)G2组花鲈肠道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2(SGLT2)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G1组和G3组(P<0.05),G2组肠道中YY肽(PYY)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G1组和G3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高糖饲料可提高花鲈血清葡萄糖含量,诱导肝脏损伤,降低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和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抑制花鲈的生长和营养物质沉积.高糖饲料中添加0.1%CT可修复花鲈肝脏损伤,通过调控肠道激素的基因表达,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提高花鲈生长性能.

关键词: 高糖饲料 缩合单宁 生长性能 糖代谢 花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市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准确描述广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环境效应和潜在风险程度,该研究在广州市选取了210个样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法、健康风险受体模型和蒙特卡洛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浓度特征、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研究,并结合生态风险评估结果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对各点位进行协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壤中Pb、Ni、Cu、Cr、Zn、Cd和As的有效态浓度平均值依次为13.66、3.64、17.92、1.74、51.77、0.22和0.38 mg/kg,Cd已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均为强变异;除Cd为轻度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均为较清洁,整体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Cr和As对土壤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可忽略不计,Cu、Ni、Pb和Zn在部分样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危害,Cd是广州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主要的生态风险危害因子;经口摄入是重金属对儿童和成年造成健康危害最主要的方式,儿童受到的健康风险大于成年人,各重金属有效态均不会对儿童和成年人造成显著的健康风险,主要非致癌因子为Cu和Pb,主要致癌因子为Cd和As;广州市79%的样点潜在风险较小,20%的样点存在潜在风险,仅一个样点存在严重风险。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有效态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广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50K SNP芯片评估广东省四类地方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畜牧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揭示广东省4类重点保护地方猪种的保种情况,评估其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信息,辅助保护和利用地方猪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2023年采集自6个保种场的广东省4类地方猪共488头(新丰板岭大花白猪92头、新丰板岭蓝塘猪34头、紫金东瑞蓝塘猪68头、乐家庄小耳花猪77头、壹号食品小耳花猪109头、北礤粤东黑猪108头)。使用50K SNP芯片对比了包括欧洲野猪、瘦肉型猪、其他华南地方猪以及其他中国地方猪在内的41个地方猪品种,共2 144头。质控后保留20 590个SNPs位点。对广东4类地方猪种保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血缘纯度、亲缘关系以及家系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新丰板岭大花白猪的近交系数(F值)为0.409,观测杂合度(Ho)为0.181,期望杂合度(He)为0.172,连续纯和片段(ROH)长度为475.81 Mb,连锁不平衡(LD)长度为467.88 kb,平均FROH值为0.212,保种场内分为5个家系;新丰板岭蓝塘猪的F值为0.316,Ho为0.210,He为0.189,ROH长度为441.76 Mb, LD长度为475.78 kb,FROH值为0.201,分为4个家系;紫金东瑞蓝塘猪的F值为0.239,Ho为0.233,He为0.218,ROH长度为224.13 Mb, LD长度为463.53 kb,FROH值为0.100,分为5个家系;乐家庄小耳花猪的F值为0.319,Ho为0.208,He为0.221,ROH长度为262.62 Mb, LD长度为460.88 kb,FROH值为0.117,分为7个家系;壹号小耳花猪的F值为0.435,Ho为0.173,He为0.171,ROH长度为113.41 Mb, LD长度为418.59 kb,FROH值为0.051,分为6个家系;北礤粤东黑猪的F值为-0.028,Ho为0.314,He为0.300,ROH长度为247.47 Mb, LD长度为467.88 kb,FROH值为0.110,分为5个家系。对各保种群体血缘组成进行分析,除粤东黑猪群体血缘仍大量受瘦肉型猪血缘影响,平均中国猪血缘比例为69.37%,其他4个群体均受瘦肉型群体血缘影响较小,血缘较纯,平均中国猪血缘比例大于90%,保种情况较好。综上,广东省各地方猪保种场后期应加强对地方猪的扩繁和选育工作,在保持血缘纯度稳定的情况下,降低近交程度。

关键词: 华南地方猪 SNP芯片 保种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太阳'墨兰不同叶色时期的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红太阳’墨兰不同叶色变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模式,为墨兰叶色改良提供指导。【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红太阳’墨兰红色、黄色以及绿色叶片进行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同时对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关键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的验证。【结果】从红叶向黄叶转变过程中一共筛选到861个差异基因(DEGs),其中上调基因数为204个、下调基因数为657个;从黄叶向绿叶转变过程中一共筛选到81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492个、下调基因有323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色素合成和代谢相关通路上的基因在‘红太阳’墨兰叶色变化过程中均出现显著富集。在叶色转变过程中,MYB、NAC、WRKY以及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表达量出现显著性差异。与代谢组数据联合分析发现,黄酮类、异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和黄酮醇以及代谢物合成途径中的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在‘红太阳’墨兰叶色变化过程中显著富集。类黄酮代谢途径中共鉴定出2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红叶向黄叶转变过程中均表现出显著下调,5种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显著下降。在黄叶向绿叶的转变中,17个基因和2种代谢物(新橙皮苷和柚皮苷查尔酮)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花青苷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相关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导致‘红太阳’墨兰叶片红色逐渐消失,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是导致‘红太阳’墨兰叶色由黄最后变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墨兰 叶色变异 转录组 联合分析 相关性网络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氧对果汁模拟体系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降解机制探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花色苷是一类天然水溶性色素,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易氧化降解,该研究旨在探究低氧对果汁模拟体系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花色苷在果汁中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矢车菊素-半乳糖苷(Cy-gal)、芍药素-葡萄糖苷(Pn-glu)、芍药素-阿拉伯糖苷(Pn-ara)、锦葵素-半乳糖苷(Ma-gal)4种蓝莓单体花色苷作为研究对象,配制柠檬酸缓冲盐溶液模拟体系(pH=3.0,接近于蓝莓汁体系),研究充氮(低氧组)和不充氮(常规组)对果汁模拟体系在37℃贮藏过程中花色苷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低氧和常规条件下不同的金属离子、抗坏血酸和酚酸对花色苷的影响,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分析检测花色苷的降解产物。【结果】在模拟体系贮藏过程中,4种花色苷含量均不断下降。贮藏至40 d,常规组Cy-gal、Ma-gal、Pn-ara、Pn-glu的损失率分别为72.28%、58.76%、47.73%、59.54%,而低氧组的损失率分别为66.44%、47.85%、44.09%、52.72%,明显低于常规组。低氧还能减轻Zn2+与抗坏血酸对花色苷的破坏作用。对比低氧和常规条件下花色苷的降解产物发现,芍药素在常规条件下的降解产物主要是槲皮素和香草酸、在低氧环境下的降解产物主要是香草酸和香豆素类衍生物,矢车菊素在常规和低氧条件下的降解产物均为原儿茶酸。【结论】低氧对果汁模拟体系中的4种花色苷均具有保护效果,并能减轻金属离子和抗坏血酸对花色苷的破坏,其机理与花色苷降解途径改变有关。

关键词: 低氧 果汁体系 花色苷 金属离子 稳定性 降解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