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钾肥不同施用期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与施肥时期在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徐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钾肥用量(0,150,300 kg/hm2)和3个施钾时期(生长早期即栽插后2周内、封垄期和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对甘薯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早期施用钾肥300 kg/hm2时,块根鲜薯和薯干产量获得最高值,分别为36 495.0,12 175.5 kg/hm2。钾肥不同施用期和施用水平对所测甘薯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甘薯生长早期追施钾肥有利于淀粉、麦芽糖和蔗糖的积累;低钾处理有利于淀粉及糖类物质的积累,而高钾处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关键词: 甘薯 钾肥 施用量 施肥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黄瓜种子萌发期对NaCl的耐盐性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NaCl胁迫处理对不同品种黄瓜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不同品种黄瓜种子发芽期各项指标差异明显,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所用品种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一级侧根数均有所下降。在120,180,240mmol/L盐浓度下,测定5个品种活力指数下降率、发芽指数下降率和一级侧根数下降率,并参考吐尔逊娜依的综合评价法给每个黄瓜品种计算分值。结果显示:品种‘冬美901’和‘冬美906’得分最低均为57分,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而‘津研4号’、‘冬美905’、‘金粒达B6’次之,耐盐性较差。这对指导地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盐胁迫 黄瓜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明确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防效,探明不同药剂种类在小麦赤霉病重发生及轻发生地区防治效果差别,采用两地药剂小区试验同时测定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而发病较轻的地区,参试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在气象条件适合,赤霉病重发生地区,参加试验的药剂其防效均低于70%,表现不佳。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保持较高的防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防效相对较差。

关键词: 赤霉病 药剂 复配剂 防效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镇油6号'油菜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万~18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镇油6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单株分枝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总角果数、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每角粒数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油菜 ‘镇油6号' 种植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倍体西瓜无子化栽培技术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二倍体西瓜花粉辐射处理剂量对不同品种着色子率、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0Gy射线的处理剂量可以获得无子西瓜,但不同品种对辐射剂量的要求有差异;不同授粉日期对坐果率影响小;花粉经辐射处理后,对西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有影响,其高低与无子化效果相一致;辐射处理对瓜氨酸质量分数也有一定影响,但对番茄红素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关键词: 西瓜 辐射 二倍体 花粉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坦布苏病毒病抗体NS1-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病抗体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利用鹅坦布苏病毒JS804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建立重组表达pET32a-NS1,转化至BL21(DE3)中。经IPTG诱导得到NS1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变性和复性,纯化的坦布苏病毒N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在最佳检测条件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坦布苏病毒病(Tembusu virus disease,简称TVD)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在条件优化后抗原最适包被量为1.925μg·孔-1,抗原最佳包被条件为37℃放置1 h后4℃过夜,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最佳封闭时间为1 h,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1 000,显色时间10 min。阴阳性临界值判定标准为0.346。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TVD阳性血清样品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板内和板间重复试验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7%和8.2%,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间接NS1-ELISA方法对81份疑似鸭坦布苏病毒病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有43份样品呈现阳性,E-ELISA有48份呈阳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NS1-ELISA方法的建立为TVB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NS1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北沙参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北沙参对盐胁迫的响应,利用不同比例盐碱土栽培和不同浓度盐水浇灌处理,检测其生物生长量,以及叶片组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胡萝卜素及丙二醛含量等。结果表明,低比例盐碱土和低浓度盐水对北沙参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高比例盐碱土和高浓度盐水明显降低北沙参的生长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且盐分胁迫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盐胁迫对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大。当盐碱土比例超过1/2时,北沙参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当盐浓度超过9 g/L时,北沙参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组织丙二醛的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关键词: 北沙参 盐胁迫 生长量 叶绿素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完全消化-微乳液进样-HR-CS GFAAS测定休闲食品中5种金属元素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不完全消化-微乳液进样-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休闲食品中Cu、Al、Cr、Cd和Pb的方法。以不完全消化作为样品的前处理方式,正丁醇作为助乳化剂,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条件,系统地分析基体改进剂及其添加体积、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对吸光度和吸收峰峰形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Cu、Al、Cr、Cd和Pb的最佳测定条件。将本法所测得的结果与微波消解作为前处理方式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相近,本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4%~105.6%。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休闲食品中多元素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不完全消化 微乳液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休闲食品 金属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源性乳酸菌安全性的评价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得到36株乳酸菌,对其进行常见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26株菌具有抗药性,其中4株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并且菌株Enterococcus faecium KN9所携带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M)和tet(L)能通过接合作用,转移到受体菌Lactococcus lactis MG1614中。对这些乳酸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可以产生生物胺,所有的菌株都不产生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所以,本实验分离到的大部分乳酸菌是安全的,只有携带有抗四环素基因的E.faecium KN9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食用前对乳酸菌进行安全性评价,以减少可能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 乳酸菌 安全性评价 抗药性 接合作用 生物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粉唑醇在小麦中的安全性,对北京、江苏南京、山东烟台3个试验点小麦和土壤中的粉唑醇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0.01 mg/kg、0.10 mg/kg和2.00 mg/kg 3个添加水平,粉唑醇在小麦植株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3%~94.3%,相对标准偏差为6.2%~8.8%;在小麦籽粒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3.8%~91.4%,相对标准偏差为5.7%~6.4%;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0%~88.1%,相对标准偏差为4.1%~8.8%;粉唑醇在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粉唑醇在北京、江苏南京和山东烟台3个试验点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7~5.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6~5.7 d。参照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日本、欧盟和美国制定的小麦中粉唑醇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别为0.50 mg/kg、0.15 mg/kg、0.50mg/kg和2.20 mg/kg),按本试验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粉唑醇21 d后,所采收的小麦是安全的。

关键词: 粉唑醇 小麦 土壤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