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极端粒形水稻粒宽基因GW2的序列分析和效应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对粒形相关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一直倍受重视。在已克隆的粒形基因中,GW2是一个控制粒宽的重要基因。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极端大粒水稻TD70和极端小粒水稻Kasalath的GW2基因cDNA片段,分析序列差异,设计功能标记,检测240个来源于TD70/Kasalath的重组自交系(RILs)和部分籼稻骨干恢复系、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的基因类型及其效应。结果表明,TD70的GW2与大粒粳稻WY3完全一致,与已知序列(GenBank:EF447275)相似性达99.77%,在碱基的第114位,T突变为C,但并不改变氨基酸性质;在第316位缺失碱基A,造成316位以后的所有碱基前移一位,氨基酸均发生变化,在碱基的第346、第347、第348位形成TAA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结束了TD70的GW2蛋白的表达。而Kasalath的GW2序列仅在碱基的第114位,由T突变为C,但并不改变氨基酸性质;GW2Kasalath的316位没有突变,表达没有提前终止;设计的dCAPs标记,产物经内切酶ApoI酶切,TD70为21bp和30bp两个片段,而Kasalath条带为51bp;240个RILs中含GW2TD70基因的株系有82个,含GW2Kasalath基因的株系有158个,两者在粒宽和粒重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8个籼稻骨干恢复系和10个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中都不存在GW2TD70基因。GW2TD70基因对籽粒宽度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水稻育种中可以利用GW2TD70基因来提高籽粒粒重。

关键词: 水稻 极端粒形 GW2基因 序列分析 粒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扬稻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籼稻生产中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通过"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搭载扬稻6号进行航天诱变,筛选出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以扬稻6号S与井冈旱稻1号杂交并回交的F2及BC2F2为定位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扬稻6号S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2)调控,该不育基因被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InDel 2-4085和InDel 2-5846之间,物理距离为200kb。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开放阅读框内起始密码子下游70~71bp处存在差异,扬稻6号为GC,扬稻6号S为TA,2个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由GCG变为终止密码子TAG。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性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江苏粳稻稻瘟病抗性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主栽粳稻品种徐稻3号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携带Pi1、Pi2单基因和聚合双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接种结果相比,在携带Pi1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近30%,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感或感的水平;在携带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40%以上,穗瘟抗性表现为中抗/中感水平;而聚合Pi1/Pi2的情况下,苗瘟抗性频率提高50%以上,穗瘟抗性达到高抗水平;苗瘟抗性和穗瘟抗性表现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广谱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选择 抗性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选育及其应用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生产力、主要经济性状鉴定结果及其应用价值分析.在2005-2006年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99"鲜薯产量为26 430.00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6.08%;在2008年重庆市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49 658.50kg/hm2,比对照增产2.3%.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4.72%,淀粉含量15.76%,蛋白质1.98%,可溶性糖8.71%,β-胡萝卜素含量为每100g鲜薯4.01mg,比对照品种"南薯88"高2.03mg.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2~4个,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薯形美观、桔红肉色,食用品质优,可作为食用、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加以推广与利用.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渝薯99 生产力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油菜W-4 T-DNA旁侧序列分析与事件特异性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4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fad2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框转入甘蓝型油菜Westar后获得的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本研究应用温度不对称PCR(TAIL-PCR)技术扩增获得转基因油菜W-4的T-DNA插入位点的左、右旁侧序列。其中右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290 bp,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31.27%、A+T含量为68.73%;左边界旁侧序列长度为365 bp,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32.6%、A+T含量为67.4%,表明该T-DNA整合在富含A/T区。依据左、右边界旁侧序列和转基因载体的T-DNA左右边界序列设计的2对特异性引物TLF/TLR和TRF/TRR,能从W-4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485 bp和405 bp预期产物,而在其他转基因油菜、非转基因油菜的基因组DNA和空白对照中均无特异性扩增产物,据此建立了W-4的转基因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技术。应用该检测技术可以从含有0.1%W-4基因组DNA的混合样品中扩增出特异产物,检测灵敏度达到0.1%。表明应用该技术可对W-4转基因事件进行特异性检测。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旁侧序列 事件特异性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机制,研究了肉桂醛作用下辣椒疫霉菌丝的径向生长、辣椒疫霉孢子的萌发与活力、辣椒疫霉孢子内活性氧(ROS)含量和NADPH氧化酶基因(nox)的表达以及外援ROS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存在下肉桂醛对辣椒疫霉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肉桂醛能够有效地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的径向生长和孢子的萌发,抑制辣椒疫霉菌丝径向生长的EC50值为1.0 mmol/L,完全抑制辣椒疫霉孢子萌发的MIC值为0.4 mmol/L,并且Almar blue染色发现此时辣椒疫霉孢子几乎没有活力;0.4 mmol/L肉桂醛处理辣椒疫霉孢子0.50h时,孢子内ROS含量明显增加;GSH能够明显缓解肉桂醛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0.4 mmol/L肉桂醛处理辣椒疫霉孢子0.25 h,孢子内nox1基因表达上调,表明肉桂醛可能是通过上调nox1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大量的抑制辣椒疫霉的ROS。

关键词: 肉桂醛 辣椒疫霉菌 nox基因 活性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水稻土全磷反演研究

土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LSR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结合留一法交叉验证,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田以及直湖港小流域面上的水稻土土壤样本建立最优模型,研究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式对水稻土全磷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反演精度的影响,探索水稻土全磷光谱反演的可行性;并结合简单相关系数法以及PLSR模型回归系数法分析了水稻土全磷光谱反演的重要波段。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土壤全磷反演精度的影响不大;基于PLSR建立的水稻土全磷光谱反演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达0.85,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70,RPD为1.8,有较好的模型精度;440~740 nm为土壤全磷光谱反演的重要波段。利用PLSR对水稻土全磷进行光谱预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土壤全磷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光谱预处理 敏感波段 水稻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化肉桂醛抗辣椒疫霉病原菌增效作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桂醛是一种天然的食源性抗菌剂,在食品加工、香料、制药、日用化学品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它难溶于水、容易氧化等性质,增加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难度,从而导致其药效降低。作者对其进行纳米化,形成了一种透明、低黏度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体系,并将纳米化前后的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纳米化后的肉桂醛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稳定分散性;纳米化肉桂醛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8.9 nm,均分布在15~60 nm之间;纳米化后的肉桂醛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抑菌能力提高了50%~100%。总而言之,纳米化修饰提高了肉桂醛在食品和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辣椒疫霉 肉桂醛 纳米化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中脉缺陷突变体dl-6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DL-6基因,以dl-6与9311配制正反杂交组合进行性状分析发现,dl-6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控制dl-6性状的基因D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短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In Del标记将DL-6基因精细定位在I3-5和I3-8之间85 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分析,发现其中ORF9编码的YABBY基因是一个与叶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突变体dl-6和野生型中YABBY基因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中日本晴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突变体dl-6中YABBY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野生型中编码的半胱氨酸突变为突变体中的精氨酸;同时突变体dl-6在YABBY基因的3'端还存在8个碱基的缺失。这2个突变位点哪个是导致dl-6突变的功能区目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中脉缺陷 基因定位 dl-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JS09裂解酶的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JS09编码的裂解酶对宿主大肠杆菌的裂解作用,克隆表达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JS09的裂解酶,并检测了裂解酶的菌体内外裂解活性。利用PCR扩增了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_JS09裂解酶基因(Lysin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LysJS09,测序验证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在37℃IPTG浓度为1.0mmol/L诱导4h表达效果最好。重组融合蛋白LysJS09在BL21(DE3)中获得了高表达,在N端具有His标签,其分子质量约为38.9ku。重组融合蛋白以分泌型方式表达,经His-trap HP(GE)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获得的重组蛋白LysJS09的纯度为97%。裂解活性试验表明,该裂解酶单独使用和加入EDTA(0.1mol/L)均无体外酶活性;但菌体内裂解试验表明,表达的裂解酶对宿主菌具有一定的裂解作用。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 噬菌体裂解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