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钙肥对不同内源钙含量水稻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种不同内源钙含量的水稻品种(WT和PC)为材料,通过不同方式施入钙肥(叶面喷施和水培),以及用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钙对供试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方式中,加入适宜浓度的钙可以增强WT和PC的净光合速率,处理后1 d,0.5 mmol/L的钙对水稻光合作用促进最明显,3 d后促进效应消失,而通过叶面喷施仅对WT的净光合速率有促进效果,对PC没有促进作用,表明通过水培方式施用钙肥更加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5.0 mmol/L的钙处理1 d增强了WT的净光合速率,5.0 mmol/L和10.0 mmol/L的钙处理促进了PC的净光合速率。可见,施用适宜浓度外源钙可以缓解干旱逆境对供试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干旱胁迫 气孔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toxB基因的分片段克隆和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 Bank已有tox B基因全长序列,分别设计6对引物扩增tox B基因,克隆到质粒p GEX-4T-1,构建重组菌BL21(plys)(p GEX-4T-1-tox B),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质,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质免疫原性。tox B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 531 bp、1 590 bp、1 609 bp、1 603 bp、1 525 bp和1 690 bp,重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8.1×104、8.3×104、8.4×104、8.3×104、8.0×104和8.7×104。以兔源EHEC O157∶H7抗血清为一抗,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6个重组蛋白质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tox B基因 表达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与嫁接方式对甘薯开花结实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属短日照植物,在中国北方由于光照时间长,绝大多数品种不能自然开花。为克服这一障碍,甘薯育种工作者们通常采用嫁接和短日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促进甘薯开花结实。本研究用3种嫁接砧木、2种嫁接方式和2种日照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砧木和嫁接方式与甘薯接穗的亲和性及其对甘薯开花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薯二倍体野生种Ipomoea crassicaulis作为嫁接砧木的应用效果最好,不但具有广泛的亲和性,而且可以显著促进甘薯接穗的开花结实,从而节省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甘薯 野生种 嫁接 砧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信息开发玉米H99自交系特异分子标记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的发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大规模挖掘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已成为可能。玉米自交系H99具有较强的可再生能力,是玉米转基因研究的主要供体材料,但是目前对H99基因组信息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高通量Illumina测序技术,对H99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大规模挖掘并开发了4043个H99特异性的SSR分子标记。随后利用模拟PCR策略,对开发的SSR分子标记进行电子多态性筛选,针对B73×H99、Mo17×H99和B73×Mo17三个群体亲本组合共开发2699候选的特异多态性SSR分子标记。随机挑选20对SSR分子标记对群体亲本B73、H99和Mo17进行多态性筛选,进一步证实候选的多态性具有95%的准确率。此外,基于B73参考序列对开发的多态性SSR分子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染色体定位及基因注释,揭示了候选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在全基因组及基因内的分布特征。为玉米自交系H99开发了大量的分子标记资源,同时也为快速开发品种间多态性分子标记提供了一套高效可行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玉米H99自交系 高通量测序 电子PCR 多态性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7-HCP-Tir-Intimin高效降低小鼠粪便中大肠杆菌O157:H7排菌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BL21(PcoldⅠ-fliC-hcpA-tir-eae),并评价对小鼠的免疫原性,以期研制更加有效的候选免疫原,最大限度降低E.coli O157:H7对食物、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将946、423、309、811bp的fliC,hcpA,tir和eae基因被依次克隆,中间添加8个氨基酸的间隔序列,构建重组菌BL21(PcoldⅠ-fliC-hcpA-tir-eae)。进口白油和ISA50V作为佐剂与重组蛋白乳化,制备2种油乳剂疫苗,分别接种4周龄BALB/c雄鼠,二免21d,口服攻击E.coli O157:H7109 CFU/只,每天采集粪便,检测排菌。结果显示,2种重组疫苗均能够诱导高滴度血清IgG。ISA50V佐剂组抗体产生早于进口白油佐剂组,但进口白油佐剂组抗体滴度一致性更好。所有免疫组小鼠排菌极度降低,第1天排菌低于104 CFU/g,第5天检测不到排菌,整个检测期无反弹,而对照组在整个检测期排菌持续很高(>104 CFU/g)。结果表明,四价重组蛋白H7-HCP-Tir-Intimin能够高效降低口服大肠杆菌O157:H7后的排菌,极显著降低细菌的定植,很大程度减少病原传播,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

关键词: E.coli O157:H7 鞭毛 Ⅳ菌毛 紧密素转位受体蛋白 紧密素 疫苗 排菌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GIS的江苏省稻纵卷叶螟发生期自动预警系统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项研究根据当前害虫预警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不够的现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了标准化、自动化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警系统。系统自动收集公共气象信息,并据此结合积温函数、稻纵卷叶螟生物学资料实时计算稻纵卷叶螟逐日的有效积温及累计积温,模拟稻纵卷叶螟的发育虫态、虫龄并预报发生期,而后以WebGIS的形式实时展示江苏省各地稻纵卷叶螟发育状况。服务器端基于Apache+PHP+MySQL+MapServer架构,直观形象,准确实时,使用简单,实用性强,2012年经与江苏省部分站点的实际调查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发生情况,减轻了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的大范围宏观预警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期 自动预警 Web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种质在黄淮海的改良与利用研究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个非洲种质和4个常用种质组配的16个组合的玉米穗部性状、抗病性及病害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种质ZB903所配制的组合产量表现较稳定,综合抗病性强,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埃塞俄比亚种质与黄改系种质选育的CM07组配的组合产量最高、百粒重大、穗行数多,对产量影响最严重的茎基腐病表现达高抗水平。直接利用非洲种质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与黄改系种质杂交选育的自交系可在黄淮海重点利用。瑞德×(塘四平头+非洲种质)是黄淮海利用该种质比较理想的杂种优势模式之一。

关键词: 玉米 非洲种质 种质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秸秆床发酵系统的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同时解决农业秸秆和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资源化问题,以打捆秸秆为固定相,以猪粪废水为流动相,构筑秸秆床厌氧反应器,并在反应器后部连接废水二级厌氧反应器,研究秸秆床发酵系统的产气特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秸秆床发酵系统可同时处理打捆秸秆和猪粪废水,且不影响各发酵原料的厌氧生物转化率,秸秆床发酵系统中秸秆干物质产气量为394.96 mL/g,略高于秸秆单独发酵(382.11 mL/g);秸秆床发酵系统产气稳定性大幅提高,避免了单一发酵原料日产气量波动较大的问题,对产气中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影响明显,秸秆床发酵系统、纯猪粪废水和纯秸秆发酵产气中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57.40%、60.37%和47.32%;与各物料单独发酵相比,秸秆床发酵系统平均容积产气率大幅提高,纯秸秆和猪粪废水单独发酵容积产气率仅为秸秆床发酵系统的69.42%和66.94%;试验35 d后,秸秆机械强度和孔隙度明显降低,秸秆互相粘结导气性下降,造成秸秆上浮严重及进水短流,反应器出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快速增加并稳定在较高浓度,故在秸秆床反应器后部必须连接废水二级厌氧反应器以进一步处理秸秆床反应器出水。综合以上结果,采用秸秆床发酵系统同时处理打捆秸秆和猪粪废水是可行的,但需解决发酵后期秸秆上浮、导向性下降和进水短流等问题。

关键词: 沼气:秸秆 发酵 猪粪废水 有机负荷 秸秆床反应器 容积产气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BSA法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高效应抗性位点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对抗/感DNA池分析发现第11染色体SSR标记RM209、RM21与条纹叶枯病抗性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在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条纹叶枯病抗性相关QTL,位于SSR标记RM209和RM21之间,LOD值为13.25,可解释表型变异38.39%,加性效应为负值,表明该数量性状基因座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自抗病亲本旱稻。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群体分离分析法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病毒样颗粒重组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7株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分别测定McAb的特异性和抗病毒活性,杂交瘤细胞株2C8分泌的McAb具有较高的抗IBDV活性,培养上清液中的抗体中和效价为210,诱生BALB/c小鼠腹水中的抗体中和效价达到107,抗体亚类为IgG1κ。将2C8-McAb制成注射液,经肌肉注射,在12h内,鸡血液循环中的鼠源McAb达到高峰,半衰期至少可持续14d。在IBD预防试验中,注射2C8-McAb的鸡可抵抗IBDV强毒感染。在IBD治疗试验中,对IBDV强毒感染发病鸡用2C8-McAb治疗,存活率为60%(18/30),第21天检测法氏囊组织IBDV全部为阴性;而非治疗对照组,发病鸡的存活率只有20%(6/30),第21天检测存活鸡法氏囊组织IBDV全部呈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高中和活性的2C8-McAb对IBD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并且McAb治疗康复鸡不带毒。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单克隆抗体(McAb) 抗病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