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苏钟猪个体身份SNP识别的数字条形码编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钟猪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利用太湖猪为母本,长白猪为父本育成的品种。为苏钟猪个体身份识别及猪肉产品溯源之需,对苏钟猪个体身份SNP识别进行研究。本研究共设计29对引物,并从中筛选7对引物用于苏钟猪的个体身份识别。7对引物扩增产物能直接测序且测序图谱背景干净,序列阅读无歧义。7对引物共扩增52个SNP位点,经关联性分析及杂合度过滤(H≥0.1)后,选留41个SNP位点用于苏钟猪个体身份识别的数字条形码编制;同时,编制了7头公猪和12头母猪所生的96头苏钟猪个体身份SNP识别的数字条形码,数字条形码很好地区分了96头苏钟猪的个体身份。根据96头苏钟猪条形码编制时分离到的各引物对扩增片段的基因型数,7对引物扩增的41个SNP位点,理论上可用于近5.00×106头猪的个体身份识别。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苏钟猪个体身份SNP识别的数字条形码编制方法,可用于规模猪场苏钟猪的个体身份识别及肉产品溯源。

关键词: 苏钟猪 个体身份识别 数字条形码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垫料中有机质及氮素形态变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发酵床养猪栏内0~20、>20~40 cm垫料层和>40~60、>60~80 cm土层样品的含水率、pH值、不同形态氮素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研究垫料中氮素形态的转变及其对下层土壤一些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延长,垫料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均呈现持续降低趋势;由于猪粪尿的不断排放,垫料中全氮、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而铵态氮含量和pH值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发酵床垫料的下层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呈升高趋势,因此在发酵床养殖方式下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以保护深层地下水土。

关键词: 发酵床养猪 垫料 氮素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微囊化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囊化保加利亚乳杆菌FMG-4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乳清粉97.15 g/L、大豆蛋白粉10.00 g/L、酵母粉7.55 g/L、碳酸钙8.03 g/L、硫酸镁0.30 g/L、硫酸锰0.02 g/L。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1.7℃、初始pH 6.9。此时保加利亚乳杆菌FMG-4细胞菌密度可达到3.18×1011 CFU/g。

关键词: 液芯微囊 响应曲面法 保加利亚乳杆菌 高密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PGIP基因家族新成员PGIP18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油菜等植物中的PGIP蛋白对核盘菌的致病因子PG具有诱导性防卫反应作用,有关PGIP蛋白的防卫反应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本研究利用同源序列法,从甘蓝型油菜宁RS-1中克隆得到1个尚未报道的PGIP基因家族新成员——PGIP18。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DNA具有1段长97bp的内含子序列和两段外显子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甘蓝型油菜PGIP2亚家族蛋白同源性较高,且都由保守的N端信号肽和富含亮氨酸的LRR重复结构域组成。该基因的克隆为揭示油菜中内源PGIP基因的抗病机制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PGIP家族 PGIP18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和大棚条件下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关键词: 黄瓜 啶虫脒 残留 消解 露地 大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识别杜洛克猪个体身份的DNA条形码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杜洛克猪个体身份进行DNA识别,从31对PCR引物中筛选到了8对引物可高效扩增猪基因组片段并获得39个SNP位点,从39个SNP位点中选留杂合度H≥0.1的16个SNP位点,用于编制杜洛克猪个体身份识别的DNA条形码及相应的数字条形码。结果表明,编制的DNA条形码或相应的数字条形码很好地区分了10窝共计68头杜洛克猪个体身份。从这68个样本中,8对引物分离的基因型种类分别是2、10、9、3、3、9、3、3种;理论上这8对引物分离到的这些基因型可有2×10×9×3×3×9×3×3种组合,即可用于131 220头杜洛克猪的个体身份识别。因此,根据筛选的8对引物扩增的16个SNP位点编制的DNA条形码或相应的数字条形码,足以满足规模种猪场杜洛克猪的个体身份识别。

关键词: 杜洛克猪 个体身份识别 DNA条形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actin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灰飞虱actin基因的序列信息,采用RT-PCR方法从灰飞虱中克隆了acti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131 bp,编码377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17×104,理论等电点为5.28。将此序列登录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KC683802。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序列在多个物种间保守,与褐飞虱acti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5%。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actin,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获得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

关键词: 灰飞虱 肌动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与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地点和播期对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以不同生态类型的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江苏省选择4个不同纬度地点,通过分7期播种试验研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差异。结果表明,8个特征值中除峰值时间在地点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特征值在地点、播期和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数特征值以品种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生态条件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等特征值由大到小均依次为淮安点>苏州点>连云港点>扬州点。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连云港点和淮安点显著高于扬州点和苏州点。消减值随纬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苏州点的消减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地点。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在不同纬度间变化较小。随播期的推迟,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和峰值时间4个特征值呈减小趋势,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呈增加趋势,崩解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糊化温度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随播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以早播为佳,同时RVA谱特征值在江苏省北部地区受播期的影响较大。8个RVA谱特征值以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小。5个品种中以南粳46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最高,而消减值和回复值最低,其RVA谱特性最优,蒸煮食味品质最好。连粳4号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消减值和回复值较低,其RVA谱特性也较好。说明不同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淀粉RVA谱具有较大影响,不同地点间淀粉RVA谱特性差异明显,但随纬度的变化无明显趋势,不同播期间RVA谱特性的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适宜种植区域内要获得较优的RVA谱特性应尽可能早播。

关键词: 粳稻 生态类型 地点 播期 稻米淀粉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根肿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评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筛选生防菌并研究其对甘蓝根肿病的控制作用,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拮抗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DNA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拮抗细菌的种属鉴定,用地衣红染色法测定拮抗细菌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具有较好的抑菌谱,对多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0.84%和53.78%。不同地区病土和不同甘蓝品种的盆钵条件下,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防控根肿病效果不同,最高防效分别达71.09%和65.62%。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是2株对甘蓝根肿病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生防菌。

关键词: 芸薹根肿菌 多黏芽胞杆菌N3-4 枯草芽胞杆菌PTS-394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畦沟深度对辣椒反季节栽培时土壤温度、水分和辣椒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大棚辣椒反季节栽培时畦沟深浅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大棚内以畦沟深5 cm、20 cm、35 cm不同处理进行整地做畦,研究了不同畦沟深度对辣椒反季节栽培时土壤温度、水分及辣椒生长、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沟深35 cm的处理同畦沟深20 cm、5 cm的处理相比,土壤温度最高,土壤含水量最小;畦沟深35 cm处理的辣椒株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各处理辣椒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指标均以畦沟深35 cm处理的最高,畦沟深5 cm处理的最低,其中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指标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畦沟深35 cm处理与畦沟深5 cm处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畦沟深35 cm的处理产量比畦沟深20 cm、5 cm的处理分别增加4.32%和19.57%。说明大棚辣椒反季节栽培时采用深沟高畦进行整地做畦,可以提高土温,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关键词: 畦沟深度 辣椒 反季节栽培 土壤温度 水分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