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甘蓝田四种鳞翅目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田间株内分布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研究了不同层次甘蓝叶片对四种鳞翅目幼虫(菜粉蝶、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取食特性的影响。随着叶片成熟度提高(内层→外层),四种幼虫的存活率和生物量积累均逐渐下降,发育历期和总取食量均逐渐增加,但在低、高龄幼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田间,低龄幼虫株内分布通常与其卵的株内分布相一致,而高龄幼虫均集中分布在植株中部以内叶片上;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表现明显的趋边性,高龄幼虫却表现明显的趋中性。作者讨论了叶片营养状况、害虫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它环境因素对四种幼虫田间株内分布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甘蓝 鳞翅目幼虫 取食 株内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际微生物对蔬菜苗期立枯丝核菌的生物防治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严重为害农作物的土传病原菌。它在上海地区引起蔬菜,尤其茄果类蔬菜苗期的严重死亡,一般死亡率为15%—20%,严重者达70%以上。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该菌的生物防治研究工作。并已筛选到对该菌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拮抗微生物,诸如:Bacillus subtilis、Trichoderma harzianum、Laetisaria arvalis等。作者初步研究了土壤中根际微生物对蔬菜苗期立枯丝核菌的生物防治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一个玉米双重标记新突变基因(os)的染色体定位和初步遗传研究

遗传学报 199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一套16个玉米B-A染色体易位的系列材料,和一套11个由wx基因标记易位断点的第9染色体相互易位材料,测定了一个新发现的玉米隐性突变基因os(opaque-small germ)所属的染色体。两个结果相互印证,证明该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os基因具有产生不透明胚乳和小胚面的双重遗传效应,是一个良好的遗传标记。这一特性有可能用来检查异雄核受精或定向受精的存在和比数。os基因除缩小种胚体积之外,也显著地降低胚中的含油量以及整个子粒的含油量,所以可视为控制玉米子粒含油量的一个主效基因。在高油遗传背景下和低油遗传背景下,os基因引起含油量降低的比数大致相当,表明该基因与控制玉米油分含量的多基因系统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重叠的互作效应,但os基因对玉米油分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无太大影响。

关键词: 突变体 B-A易位 染色体定位 基因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水培叶菜缺铁诊断初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铁水平对几种叶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发现这些指标与供铁水平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从低铁到适量铁,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两种含铁酶的活性均随铁供应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适量后,再增加铁的供应,叶绿素含量及两种含铁酶活性基本保持稳定,呈两条相交直线,按叶绿素含量,可求得供试蔬菜的最佳供 Fe 量,菠菜、小白菜、皱叶生菜和结球生菜分别为4.81,1.80,0.42和0.25mg/kg。在最适铁浓度下,所求得的小白菜、不结球生菜和结球生菜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应为49,26和54μgH_2O_2/g FW·min~(-1)。

关键词: 缺乏诊断 蔬菜 过氧化氢酶 水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花粉株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

遗传学报 199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粳稻感病品种沈农1033分别与7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其中籼稻有75-34、辛尼斯、IR20;粳稻有早生爱国3号、邳早15、蚌珠芒、爪哇14)杂交,F.花药培养并观察了花粉株系第二代(H_2)的抗性转移及遗传表现和花粉株系第三代、第四代抗性稳定性。572个株系的性状是整齐一致的,占95.5%,其中抗病(高抗和中抗)株系有376个,占62.9%;感病系有196个,占32.7%。表现有分离的杂合系约4.5%。 不同组合的H_2与F_3群体中抗、感反应变异幅度不同。对同一组合不同熟期花粉株系其生育日数与抗病性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生育期长的株系抗性较强。 花粉再生植株后代H_2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粒重等性状上十分多样,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组合中抗性均由1个显性上位基因控制,抗病性广义遗传力在80%以上。 杂种花粉植株第二、第三、第四代的农艺性状以及白叶桔病的抗性持续地稳定,不因世代的增加其性状的整齐度下降,抗性减弱。

关键词: 花药培养 水稻白叶枯病 成株抗性 抗性基因转移 抗性持续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叶螨新种及新记录(蜱螨亚纲:叶螨总科,细须螨科)

昆虫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在研究园林叶螨时,发现叶螨一新种及三个中国新记录,兹记述如下。 朴始叶螨 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中国新记录Eotetranychus celtis Ehara,1965:620 标本记录:16 59若螨,1987.Ⅵ.6,安徽省黄山,王冬生采自构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研究

作物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建立了系统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方法。首次报道了样品前处理,最适工作参数选择和校正方法的系统研究结果。 50份不同含油量的种子样品用于核磁共振法与经典索氏抽提法比较试验,两方法相关系数r=0.9823。核磁共振仪对纯菜籽油的线性响应r=0.9994。最少种子需要量为0.5克。测定环境温度和种子样品温度对测定值呈负影响。样品含水量对测定值呈正影响。本核磁共振仪最适工作参数:射频150微安,脉冲宽1.5高斯,积分时间32秒。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含油量 油菜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血红素的提取及补血食品的研制

营养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新鲜猪血中提取的血红素,为深咖啡色无腥味的粉末,铁含量约为1.2%~1.8%。将此血红素添加于食品,制成补血食品,经小鼠和仔猪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能提高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制成的血红素芝麻薄片,经儿童试食,不但爱吃,并能有效地防治缺铁性贫血发生。

关键词: 血红素 血红蛋白 补血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遗传学报 199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多子房小麦杂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单体分析,初步确定多子房性状分别受染色体5D和6B上的2个非互补的同效异位被动隐性基因所控制,分别用m_1和m_2表示。 继续用“中国春”双端体5DL、6BL和6BS分别与多子房进行正反交,在5DL、6BL与多子房的正反交F_1植株上均出现多子房表型。由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m_1、m_2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5D和6B的短臂上(5DS、6BS)。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多子房基因 单体分析 双端体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始叶螨属四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叶螨科)

昆虫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Oudemans,1931)是叶螨科中较大的一个属。自1931年建属以来,种数不断迅速增加,目前已知种数达150余种,仅次于叶小爪属(OligotetrangchusBerlese)。国内自60年代开始研究,迄今已发现30种。作者在研究华东园林叶螨时,发现了该属叶螨四新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农学院植保系。文中测量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