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我国改良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来源与抗赤霉病性改良中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3万多份小麦材料的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主要抗赤霉病品种的系谱分析中发现,我国改良小麦品种的抗赤性最初起源于中度感病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中度感病的意大利品种和我国地方品种。70年代以釆,抗赤性来源几乎局限于意大利品种Mentana、Funo和我国地方品种台湾小麦等几个基因型,以致80年代我国抗赤育种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很有必要广泛开拓和利用新抗源。抗赤性的选择应当在低世代和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条件下进行,把抗赤性分为O、HR、R、MR、LR、S和HS更合理。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赤霉病性来源 抗赤霉病性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峰葡萄副梢结果母枝结实特性的研究

园艺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巨峰葡萄副梢结果母枝的结实特点、产量因素及其与节位及树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以主梢结果母枝为对照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副梢母枝抽生的结果枝数、花穗数、花穗长度、每花穗的小花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主梢母枝,并且与节位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直线相关或曲线相关关系。副梢结果母枝以靠近基部和中部的节位芽眼质量较好,第7节开始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主梢母枝近基都节位也易形成花芽,但花芽质量以中上部者较佳。试验还表明,以每一芽眼生产的浆果果粒数作为产量因素,副梢是主稍母枝的2.3倍,差异极显著。3年生幼龄巨峰与6年生巨峰比较,副梢母枝的结实能力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巨峰葡萄 结实特性 副梢结果母枝 主梢结果母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及增效剂的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FAO 推荐的点滴法测定了上海、广州和江西等地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tla L.)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上海和广州的小菜蛾(DBM)对现有的各类杀虫剂,如 DDT、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都发生了抗药性,其中以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尤为突出,如溴氰菊酯(均>10414倍)、氰戊菊酯(2103和>3569倍)和氯菊酯(245和1533倍)。用浸渍法监测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有机磷(1979—1987年)和拟除虫菊酯(1981—1987年)的扰药性。上海地区的 DBM 对敌敌畏、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的抗性分别为8.1、10.1和16.6倍;从1981—1986年,DBM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为406.4、66.5、38.2、78.5和313.5倍,在1990年它们的抗性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各种解毒酶抑制剂 TBPT,PB,TPP,DEM 和 DMC 的活体测定表明,DBM 的抗性涉及多功能氧化酶(MFO)、谷胱甘肽转移酶和酯酶,可能还涉及神经敏感度降低。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黑糯米特种营养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黑糯稻是我国珍稀的稻种资源,其米粒及米饭呈紫红色,口味独特而受人们青睐。本研究表明,紫黑糯稻糙米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B_2等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糙米,且由于习惯以半糙米食用,其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含量更显著或成倍高于普通稻精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稻种资源 紫香糯稻 特种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褐稻虱在7个水稻品种上的生存、发育、繁殖、性比、翅型分化和干物质积累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与标准感虫品种 TN1相比,在 ASD7上一至四龄若虫生存率较低,但五龄若虫生存率、成虫干重和生殖力等无明显差异;在沪粳抗品种上的结果则完全相反,一至四龄若虫生存率较为相近,而五龄若虫生存率、成虫干重和生殖力等均较低。因此,ASD7和泸粳抗可能存在不同的抗褐稻虱机制。

关键词: 褐稻虱 水稻抗虫性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长毛钝绥螨与硃砂叶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干扰作用和搜寻效率

生态学报 1991 CSCD

摘要:在猎物卵不同密度下,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随其种群密度的增加(不超过10头/叶片),个体之间不存在干扰作用;捕食螨的搜寻活动和产卵分布对猎物分布的变动有一定的时滞性;聚集行为往往是由于某些生境中猎物被消耗殆尽后引起的,这与捕食螨在猎物卵不同密度下的扩散作用和干扰作用较弱有关。

关键词: 钝绥螨 干扰作用 聚集作用 搜寻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病害普遍率和严重度的关系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CSCD

摘要: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害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I…S),并根据单利式和复利式病害的流行特征,提出了以下二个模型: (1) S=Smax/[1+a(1-I)~b] (2) S=Smax/[1+a((1-I)/I)~b] 这里,a、b均为大于零的常数,Smax为严重度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1。文中对单季稻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等的多组I…S关系数据进行拟合,并与Gompertz衍生模型(王振中等,1987)作了比较,表明(2)式拟合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感染黄花叶病毒大麦的超微结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CSCD

摘要:不同抗病性的大麦品种,在大田感染了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后,从叶片和根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1)除感病和耐病品种外,首次在抗病性品种中发现有病毒存在,但病毒含量很低:(2)BaYMV对叶绿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病症严重的叶片其解体或发育不全的叶绿体比例显著高于无病症的叶片;(3)感病后期细胞中的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4)感病细胞的细胞膜松弛,在细胞壁和膜之间有代谢物沉积,并有细胞膜溶解现象;膜状结构内质网肥大,有病毒内含体附着其上;(5)感染细胞中除发现片层、单向风轮状和多向风轮状内含体之外,还见到带柄风轮状内含体和堆束状病毒纤维。最后,初步讨论了BaYMV感染大麦后的细胞学变化与外部症状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麦抗病性品种的抗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大麦醇溶蛋白多肽的多态性研究

遗传学报 1991 SCI CSCD

摘要:对22个省的大麦农家品种487份和3个近缘野生种的10份材料,应用SDS-PAGE、IEF及双向电泳(IEF、SDS-PAGE)进行了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B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十分显著。经SDS-PAGE可分出16种带型,归为α、β、γ、ω四组,不同的多肽带型中间也有一些多肽是共有的;(2)5种带型的地理分布表明,具有同种带型的品种分布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各区域品种所具有带型类型的数目虽然不同,但表现出一定的趋向,这种趋向似与大麦进化和生态区域有关;(3)近缘野生大麦的带型有的与农家品种带型相似,有的则相异;但一些农家品种的带型在供试近缘野生种中还未找到与之相近的带型;(4)初步讨论了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在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和作为栽培大麦生态区域划分辅助手段的可能性。

关键词: 大麦 醇溶蛋白 多态性 品种鉴别

应用丝瓜(Luffa Cylindrica Roem)伤流液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

作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用15—20%(V/V)丝瓜伤流液加入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花药培养力和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5—20%(V/V)丝瓜伤流液,形成愈伤组织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粳稻的愈伤组织分化率高达95%,籼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0%,比对照提高1倍左右。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显著(p>0.01)高于对照。附加10%、15%、20%、25%(V/V)丝瓜伤流液诱导成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的重量除了25%(V/V)浓度外,其余都比对照增重5.7—18.09毫克/10块。绿苗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增重20—89.0毫克/10株,13.0—30.0毫克/10株,在10—20(V/V)浓度的丝瓜伤流液范围内,对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5—20%(V/V)浓度的丝瓜伤流液效果最好,经紫外光谱初步测定表明,丝瓜伤流液含有类似细胞激动素以及培养基中有机生长物质。

关键词: 普通丝瓜 伤流液 水稻花粉植株 花粉植株二倍化 花药培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