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QTL定位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是决定稻米食味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筛选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种质资源并探究其遗传机制,对于选育具有优质食味品质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了 22 个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并利用一个来源于恢复系繁 38 和申恢 26 杂交后代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分析了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QTL位点.[结果]在22个恢复系中发现了 2 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系繁 32 和繁 38,其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 11.39%±0.01%和 10.58%±0.13%.与其他携带Wxmp等位基因的低直链淀粉材料不同,繁32和繁38携带Wxb等位基因.利用DH群体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了5个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QTL 位点(qAC1.1、qAC1.2、qAC5、qAC6.1和qAC6.2).其中qAC6.1和qAC6.2两年均能检测到.qAC6.2是一个主效QTL位点,其表型贡献率超过30%.[结论]这些结果表明,繁38 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表型可能主要由qAC6.2 位点控制,可为深入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合成调节机理,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不同草莓资源果实有机酸的积累动态及其多样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8份草莓育种中间品系和24份主栽品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研究草莓果实有机酸积累动态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草莓果实柠檬酸占比59%以上,最高达99.33%,总酸和柠檬酸含量呈正态分布.成熟果实柠檬酸含量为6.70—62.64 mg/g FW,苹果酸含量为0.19—10.29 mg/g FW,栽培品种有机酸变异范围小于育种品系.柠檬酸含量最高的品系是L277#('章姬'和'甜查理'杂交后代),含量最高的品种是'Mariguette';苹果酸含量最高的资源分别是PE8('甜查理'和黄毛草莓远缘杂交后代)和'申阳'.不同基因型草莓果实中有机酸变化范围不同,表明环境对不同基因型资源有机酸积累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分析9份资源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积累情况,发现总酸和柠檬酸含量从绿果到成熟期多呈下降趋势,有稳定持续下降、先降至转色期再回升、以及先升至白果期后下降等多种模式.苹果酸动态积累模式则更为多样,5个品系成熟期苹果酸含量均高于绿果期.该研究可为多种风味草莓新品种选育及果实品质调控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草莓资源 果实有机酸 柠檬酸 苹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不同干燥方式对黄桃果粉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桃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HAD)、喷雾干燥(S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3种方式制备黄桃果粉,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就其色泽、溶解性、流动性、堆积密度、持水力和持油力等物理特性,蛋白质、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等营养成分含量,微观结构,以及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HAD处理的黄桃果粉色泽暗淡,黏度较大,组织状态较差。相较于SD,经VFD处理的黄桃果粉含水率[(2.69±0.02)%]、溶解时间[(46.67±0.21)s]、堆积密度[(0.21±0.11)g·mL-1]和休止角[(26.07±0.25)°]显著(P<0.05)降低,水溶性指数[(98.21±0.16)%]、持水力[(2.51±0.19)g·g-1]和持油力[(3.41±0.21)mL·g-1]显著提高,总酚[(82.27±0.21)mg·kg-1]、维生素C[(79.3±1.1)mg·kg-1]和总可溶性固形物[(6.98±0.13)%]含量显著提高,且糖酸比较佳,挥发性醇、醛、酯类物质保留较多,具有更好的果味和香味。在微观结构上,经SD处理的黄桃果粉呈现球形、不规则的收缩状,而经VFD处理的黄桃果粉呈骨架状结构且多孔,易恢复到原结构,冲调性能较好。综上,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的黄桃果粉品质较佳,适宜在高质量黄桃果粉加工业中推广应用。


加工工艺对番茄红素微胶囊理化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2种工艺对番茄红素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2种方法对番茄红素微胶囊的物理性能、贮藏稳定性、微观结构、包埋率以及抗氧化能力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微胶囊的得率和溶解度分别为25.48%、4.89 g/L,冷冻干燥微胶囊的得率和溶解度分别为39.35%、8.77 g/L,喷雾干燥微胶囊得率和溶解度低于冷冻干燥微胶囊;而喷雾干燥微胶囊的包埋率高达66.88%,冷冻干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41.70%,喷雾干燥微胶囊包埋率高于冷冻干燥微胶囊;在微观结构方面,喷雾干燥微胶囊呈球状,而冷冻干燥微胶囊微观结构呈现碎片状,球状结构能够对番茄红素实现更佳的包埋效果;以·OH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表示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冷冻干燥微胶囊.虽然冷冻干燥微胶囊的得率高于喷雾干燥微胶囊,但喷雾干燥微胶囊的抗氧化活性、微观结构等方面优于冷冻干燥微胶囊,因此,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番茄红素微胶囊优于冷冻干燥技术.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微胶囊 喷雾干燥法 冷冻干燥法 抗氧化功能


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制备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组装的方法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sulfated Hericium erinaceusβ-glucan-chitosan nanoparticles,DS-CS NPs),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DS-CS NPs的制备工艺,并评价最佳工艺条件下纳米颗粒的粒径、形态以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sulfated H.erinaceusβ-glucan,DS)质量浓度为1 mg·mL-1,搅拌速度为800 r·min-1,壳聚糖(chitosan,CS)初始pH为4,DS-CS NPs的粒径为128.41 nm,且分布较窄.与DS相比,DS-CS NPs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同时,DS-CS NPs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以及促炎因子TNF-α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具有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关键词: 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 纳米颗粒 壳聚糖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20种山茶属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植物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开展山茶属连蕊茶组(Camellia Sect. Theopsis)和毛蕊茶组(Camellia Sect. Eriandria)的花粉形态研究,为2组植物的系统演化、分类鉴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2组植物的20种(变种)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20种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植物主要为中等花粉(25~50μm)和大花粉(50~100μm),花粉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长球形,萌发孔类型为3孔沟型。(2)花粉的外壁纹饰主要包括孔穴状、疣状和颗粒状3种纹饰类型,长管连蕊茶(C. elongata)为孔穴状纹饰,蒙自连蕊茶(C. forrestii)和尖萼蒙自连蕊茶(C. forrestii var. acutisepala)为疣状纹饰,其余17种(变种)均为颗粒状纹饰。研究推测2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的演化趋势为孔穴状→颗粒状→疣状。花粉的形态特征支持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植物为单系类群的观点,但作孚连蕊茶(C. tsofuii)和荔波连蕊茶(C. lipoensis)作为变种的分类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节水抗旱稻在沿淮地区调整种植结构中的作用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节水抗旱稻在淮河流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以"小麦+节水抗旱稻"取代"小麦+玉米"的"玉改稻"种植模式受到农民欢迎,表现明显的省工、稳产和增效作用.后续需要注意进一步改良品种耐直播性状、选择适宜耕地、优化栽培技术,特别是做好杂草控制和及时补水抗旱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种植结构调整;经济效益


华恢1号衍生系旱恢3T的选育及抗虫表现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容易受到螟虫、稻飞虱、稻象甲等主要害虫为害造成减产。为改良节水抗旱稻的抗虫性,以华恢1号(TT51)为cry1Ab/Ac基因供体,与节水抗旱稻恢复系品种旱恢3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最终获得BC3F4纯合、稳定株系。通过对Cry1Ab/Ac蛋白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合田间农艺性状及抗性观察,筛选出抗虫新恢复系旱恢3T。结果显示,与对照旱恢3号相比,旱恢3T的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但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明显抗性。与不育系沪旱5A配组的杂交稻组合沪旱5A/旱恢3T也高抗稻纵卷叶螟,采用对照旱恢3号恢复系与沪旱5A配组的组合沪旱5A/旱恢3号则受稻纵卷叶螟为害。本研究结果为培育既节水抗旱又抗虫的水稻新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关键词: 抗虫 Cry1Ab/Ac蛋白 节水抗旱稻 杂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