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有研究报道灵芝栽培生长的最适pH在中性偏酸环境,在碱性范围的生长及代谢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究广泛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摇瓶液态培养后分析代谢物中灵芝三萜、胞内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系统比较灵芝菌丝体在pH值2-11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生长、合成灵芝三萜、胞内多糖、30E胞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和菌丝体水解氨基酸的最适pH值分别为10、3、2、7、2和2.对应结果分别为 17.13 g/L、33.86 mg/g、72.73 mg/g、7.86 g/L、71.42 mg/g 和 107.10 mg/g.比对照分别提高28.5%、77.3%、22.4%、96.5%、97.1%和70.8%.胞内多糖组分1和组分2最高分子量均在初始pH 4,分别为1.016×108g/mol和9.280×104 g/mol,胞外多糖组分1最高分子量在初始pH 10,为4.946×106 g/mol;对菌丝体的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初始pH分别为3、7、9.本研究为液态发酵方式下灵芝生长及其代谢物定向调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优质蛋白及抗氧化活性可在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灵芝 pH值 液态发酵 代谢物 菌丝体蛋白 抗氧化


采前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采前处理对采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在采收前24 h,分别用0.1、1.0、10.0 mg·mL-1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糠提取物(LR-UE)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均匀喷施子实体表面,喷施量为250 mL·m-2,对照组喷施相同量的自来水;采收后分装,置于室温贮藏,贮藏0 d为采收后1 h内的子实体,以后每天取样,直至样品腐烂、褐变或产生异味为止,分别测定外观、白度、硬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结果表明:采前子实体表面喷施1.0 mg·mL-1 LR-UE和SA的双孢蘑菇在采后贮藏期间均能保持较好的外观、较高的白度和较好的硬度;与对照组相比,采前喷施LR-UE和SA均能有效降低MDA和总酚含量,抑制PPO和PAL活性,且总酚含量与PAL活性变化趋势一致.


猪肚菇新品种'申蕈1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肚菇‘申蕈1号’由2014年采集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其发菌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易形成原基,出菇期间耐高温,子实体等级为中小型,菌盖浅棕色,产量较高,商品性状好,适合于设施化规模栽培。


颗粒野生稻愈伤的诱导继代与超低温保存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保存颗粒野生稻资源,选取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2种颗粒野生稻,诱导愈伤并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结果表明:通过种子诱导以及发芽后的胚根诱导,都得到了颗粒野生稻愈伤;NB和MS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有助于提高愈伤活性;利用高糖预培养和干燥处理结合的方式,2种颗粒野生稻愈伤在超低温保存后成功存活,新生愈伤率分别为34.24%和23.95%,且恢复生长的愈伤组织可分化出新的颗粒野生稻植株.组培快繁技术与超低温保存相结合,为颗粒野生稻种质保存提供了有效途径.


木屑马铃薯培养基促进香菇单核体菌丝体生长的表达谱分析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单核体菌株在传统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具有生长缓慢、容易老化等问题,本研究以1株香菇双核体Y0040以及相对应的2株单核体(Y0040-1和Y0040-3)为研究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木屑粉的PDA培养基筛选适合香菇单核体生长的配比,结果表明添加木屑能够显著促进单核体菌丝的生长,最适添加比例为2%.将Y0040-1和Y0040-3在PDA和2%木屑PDA上培养后进行转录组表达谱差异分析,结果显示Y0040-1和Y0040-3两个单核菌株在木屑-PDA培养基上生长有1 066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其注释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在细胞结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上得到富集.同时1 066个共有的差异基因中有113个共上调,富集于氧化还原反应,267个共下调主要富集于蛋白质折叠和去折叠等途径.进一步对1 066个差异基因进行CAZYmes家族和木质纤维素酶分析,发现有36个家族基因差异表达,包括了 4个多铜氧化酶、6个β-葡萄糖苷酶和2个内β-1,4-葡聚糖酶,其中多铜氧化酶基因表达在木屑培养基上都显著上升.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将木质素降解为菌丝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单糖,可能是木屑PDA培养基促进菌丝生长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香菇 单核体 培养基优化 CAZYmes家族 木质纤维素酶


苦瓜新品种‘青脆1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脆1号’是以强雌性自交系K0914为母本,白色苦瓜自交系K090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苦瓜新品种。强雌性,主蔓第5~8节着生第1雌花,早熟性好。分枝性强,主侧蔓均可结瓜,持续结果能力强。果实棒形,瓜色浅绿,瓜长25~30 cm,横径5~6 cm,单瓜质量350~450 g,肉厚1.0~1.5 cm,条瘤为主,间有圆瘤,苦味适中,商品性佳。适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春、秋季种植。


野生香菇菌株农艺性状分析及其子实体氨基酸营养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优质香菇种质资源,从50个野生香菇菌株中筛选优秀菌株,检测其子实体中氨基酸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样品间氨基酸差异,并基于氨基酸评分(AAS)、IOM模式评分(IOMS)和化学评分(CS)评估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有49个菌株可以出菇,优选出11个菌株,最高产量达291.77 g/袋.回归分析表明子实体产量和朵数呈正相关(R2=0.8406).各优选菌株栽培香菇的干品中氨基酸总量达到13.24%—16.29%,其中必需氨基酸(IAA)占比为41.13%—42.39%.PCA抽取的两个主成分分别解释82.89%和9.15%的样品差异.19号、9号和20号菌株栽培的香菇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优势.AAS和IOMS显示各优选菌株栽培香菇蛋白质中的IAA达到WHO和IOM的推荐要求,但CS模型显示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总体不如鸡蛋蛋白质,甲硫氨酸是香菇蛋白质中的优势氨基酸.


陆川猪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地方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种质资源,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肉质性状作为生猪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八大地方品种猪之一的陆川猪,其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鲜美,是优良的肉质遗传资源.通过从基因的功能、基因多态性以及性状关联性、基因编码区突变、基因的表达这四个方面,分析与陆川猪脂肪沉积、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阐明陆川猪肉质形成的调控机理和陆川猪优良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着重要意义,并可为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