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的耐受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对养殖环境的耐受力,对体质量为(3.25±0.83) g的黄斑蓝子鱼幼鱼开展了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实验,同时监测了极限水温和盐度条件下黄斑蓝子鱼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期为黄斑蓝子鱼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黄斑蓝子鱼幼鱼适宜水温为23.0~28.0℃,可耐受的水温范围为12.1~32.5℃;适宜盐度为8.0‰~59.0‰,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3.5‰~75.0‰;正常环境下窒息临界点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47±0.52) mg·L-1。临近耐受极限的水温和盐度均对黄斑蓝子鱼幼鱼的窒息临界点、窒息点以及极限低氧耐受有较大影响,其中低盐对窒息点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温度和盐度耐受范围较广,但超出适宜范围时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出现应激反应;黄斑蓝子鱼幼鱼窒息点高,易缺氧,建议养殖全过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不低于6 mg·L-1

关键词: 黄斑蓝子鱼 水温 盐度 溶解氧 耐受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多拷贝基因MRC1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露糖受体C1型基因(mannose receptor C-type 1, MRC1)是C型凝集素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编码的甘露糖受体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MRC1基因在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疾病频繁暴发,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本研究首次在鲤(Cyprinus carpio)全基因组范围鉴定MRC1基因,共发现11个基因拷贝,并进行了功能域预测、共线性分析、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RC1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保守程度较高。拷贝数比较分析发现,MRC1基因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拷贝现象,在多数鱼类中发现2个拷贝,而在鲤中发现多达11个拷贝。同时,比较了各拷贝在健康鲤脑、肌肉、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中的表达量相对高于其他组织。进一步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12、24 h后在鲤脾脏中的表达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拷贝的表达特征各有差异,其中,HHLG13g0734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4 h后表达显著上调,HHLG13g0734在感染24h后表现出极显著上调,HHLG3g0497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表明鲤MRC1基因只有部分拷贝保留了免疫相关功能及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鲤MRC1基因在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的免疫功能,并为分子选育抗病新品系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 甘露糖受体C1型 多拷贝基因 系统进化树 嗜水气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hatGPT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展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是OpenAI团队根据GPT系列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布的最新版本。目前,各领域正积极推进与ChatGPT的快速融合,协同推动行业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然而渔业领域与ChatGPT的融合研究鲜有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渔业已经从粗放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为智能化、精准化和无人化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新应用场景,ChatGPT与渔业结合有望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提高渔业的智慧化程度。本文结合渔业发展现状,综述了ChatGPT这种新兴的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模型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潜能,包括智能化的推荐育种方案、工厂养殖管理、健康监测与病害预警和渔业资源监测与利用等方面,以期为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ChatGPT 渔业 智能化 深度学习 新质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西非北部沿海底拖网主要商业头足类CPUE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非北部沿海不同环境因子对章鱼、墨鱼和鱿鱼等主要商业头足类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合理规划商业性捕捞生产和科学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9-2021年西非北部沿海底拖网渔业数据,使用增强回归树模型(BRT)分析主要商业头足类对于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质量浓度、海表面盐度、海表面高度异常,溶解氧浓度、降水量、经度、纬度、海底深度、离岸距离和时间等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与结论】BRT模型在渔业研究中尤其在数据处理方面较传统模型优势明显。本研究以相对重要性值划分11个环境因子对于商业头足类(章鱼、墨鱼和鱿鱼)CPUE影响的强弱:强重要性(10%以上)、一般重要性(5%~10%)和弱重要性(5%以下)。BRT拟合结果表明,SST、纬度、降水量和离岸距离对章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纬度、SST、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墨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而降水量、溶解氧浓度、SST对于鱿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纬度对章鱼和墨鱼的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较高的CPUE分别出现在24°N以南(章鱼)和23°N―27°N之间(墨鱼);离岸距离对章鱼和鱿鱼CPUE影响均在一般重要性以上,离岸30~70 km范围内CPUE较高;3种头足类中,鱿鱼CPUE受时间影响最大,较高CPUE出现在1月和7月。环境因子中,SST对3种头足类影响均有强重要性,相对重要性均在20%以上,其中对于章鱼和墨鱼影响效应相反,章鱼趋暖而墨鱼趋寒;溶解氧浓度与鱿鱼CPUE呈正相关;叶绿素质量浓度对墨鱼CPUE影响有强重要性,叶绿素质量浓度较低时CPUE较平稳,但当质量浓度超过4 mg·m-3时CPUE却逐渐下降。降水量对于3种头足类CPUE影响均在一般重要性以上,随降水量增加,鱿鱼CPUE有所上升,而章鱼和墨鱼CPUE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西非海域 底拖网 头足类 增强回归树 单位捕捞努力量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类水产品中甲霜灵的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虾、蟹、贝4类水产品中甲霜灵残留量的方法。取样品(5±0.05)g,加入10 ng的内标甲霜灵-d6,静置10 min,用10 mL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溶液涡旋混合、离心。取上清液,于45℃氮吹至0.5 mL以下,加入7.5 mL 20%(体积分数,下同)乙腈溶液混匀,用7.5 mL正己烷去脂,Agela Cleanert S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所得溶液于45℃氮吹至干,用1 mL 20%乙腈溶液复溶,混匀后过0.22μm针式水相尼龙滤膜,滤液收集至进样小瓶中。以SHISEIDO CAPCELL PAK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霜灵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1,检出限(3S/N)为0.5μg·kg-1。以不同品种水产品为空白基质,在1.0,2.0,10.0μg·kg-1等3个浓度水平下,甲霜灵的回收率为93.8%~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3%。

关键词: 甲霜灵 水产品 同位素稀释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安庆江段存在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刀鲚实证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其比值为一直小于3.0的低值,表明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是其比值不仅有小于3.0的低值区,还有大于3.0的高值区(小于7.0),表明其不仅有淡水的生境履历,还有高盐度的河口半咸水生境履历。长颌刀鲚的耳石Sr/Ca值均具有小于3.0的低值区和大于3.0 (甚至大于7.0)高值区的显著波动,表现为典型的淡水、河口半咸水及海水的溯河洄游型生境履历,Sr含量面分析图谱也可印证上述结果。本研究表明,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群体组成较为复杂,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刀鲚和溯河洄游型长颌刀鲚3种生态表型个体。

关键词: 长江 安庆江段 长颌刀鲚 短颌刀鲚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刺高原鳅生长特性的模型分析与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2022、2023年在黄河干流甘肃、宁夏段采集的274个硬刺高原鳅样本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其生长特性,并丰富硬刺高原鳅的生物学研究内容。研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对样本进行生长模拟,使用最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并依据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评估各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硬刺高原鳅的年龄组成及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VBGF生长方程(AIC值:63.74)为硬刺高原鳅的最适生长模型,其次为Gompertz生长方程(AIC值:64.11)、幂指数生长方程(AIC值:64.12),拟合效果最差的为Logistic生长方程(AIC值:65.05),其中硬刺高原鳅全长VBGF生长方程为:■体质量生长方程为:■。研究结果可为硬刺高原鳅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硬刺高原鳅 耳石 年龄与生长 生长模型 生长特性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Gompertz生长方程 幂指数生长方程 资源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

摘要: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与六斑刺鲀(D.holocanthus)是2种极具养殖开发潜力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通过对刺鲀亲鱼培育、性腺催熟、授精孵化及苗种培育等系列技术的摸索,以期建立2种刺鲀人工杂交技术体系.针对亲鱼培育,通过人工调配强化饵料,试验组性腺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有效促进了性腺发育;在性腺催熟方面,采用注射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2的方式,使亲本的性腺同步率达到(76.5± 2.4)%,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授精孵化方面,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和适宜的孵化条件,促使受精率达到(76.8±1.9)%,孵化率达到(83.6±2.8)%,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苗种培育阶段,通过调整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口饵料,经过60 d培育,培育出全长(5.78±0.69)cm幼鱼.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挖掘具有优良性状刺鲀杂交品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并对促进中国水产养殖品种向多元化发展,改善渔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密斑刺鲀 六斑刺鲀 营养强化 杂交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丁酸梭菌在花鲈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鲈幼鱼为试验材料设饲料中丁酸梭菌添加量为0(D0,对照)、0.25%(D1)、0.50%(D2)、1.00%(D3)、2.00%(D4)和4.00%(D5)6组,投喂花鲈幼鱼56 d,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形态指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下同),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的终末平均体质量,D3、D4和D5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4组肠道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4组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D0组;与D0组相比,D3和D5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D4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D2、D3和D5组花鲈幼鱼肠道肌层厚及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D0组。D3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OTU数量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各试验组花鲈幼鱼肠道菌群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D0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丁酸梭菌降低了劳尔氏菌属、肠弧菌属和弧菌属有害菌相对丰度,提高了节杆菌属和KD4-96_unclassified有益菌相对丰度。【结论】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花鲈幼鱼生长性能,提高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其相对丰度,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2.00%添加量效果最好。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花鲈 生长性能 免疫 消化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水体Na+/K+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与肝胰腺、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缺钾在内陆低盐度盐碱水中经常发生,为探究低盐水体中不同钾缺乏程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体成分以及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参照海水离子组成配置盐度为 2 的低盐度水体,在Na+/K+(mg/mg)比值为 27、47、67、87、107(分别记为A、B、C、D、E组)的条件下,对体重为(1.04±0.23)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开展了为期 60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E组对虾的存活率为 44.64%±20.95%,显著低于A、B、D三组;E组体重为(4.86±0.66)g,显著低于其他 4 组;A~D组之间的湿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大于E组且差异显著;在饲料系数上,E组最高并与A、D组差异显著.在体成分上,各组全虾钾含量、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E组的水分含量高于其他组,并与A、B组差异显著;E组粗蛋白含量最低,且与B组差异显著.E组对虾鳃组织角质层明显受损,红细胞数量减少,空泡增多,肝胰腺B细胞及其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肝小管结构受损.研究表明,低盐条件下严重缺钾引起了对虾鳃和肝胰腺损伤,降低了对虾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水体缺钾在前期即可对对虾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而对存活的影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有助于为内陆低盐度盐碱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Na+/K+ 生长 体成分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