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合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敏感复制的Vero细胞株的克隆及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Vero细胞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易感性,采用有限稀释法将Vero细胞进行克隆,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筛选对PEDV敏感的克隆细胞。结果获得了1株对PEDV高度易感的细胞Vero-S,该细胞株接种PEDVGZ株后培养3d,收获的病毒RNA拷贝数为2.1×109copies/μL,明显高于Vero母细胞(3.5×107copies/μL)。将此Vero-S细胞用于PEDV临床样品的分离获得3株PEDV毒株。构建的PEDV敏感复制的Vero-S细胞株比Vero母细胞更适合PEDV的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大枝疏花研究初探
《中国热带农业 》 2015
摘要:龙眼疏花疏果是提高果实品质、克服大小年的重要措施,但目前龙眼疏花疏果技术的推广应用尚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疏花疏果费工费时,效率低,加上龙眼树冠普遍较高大,生产上操作实施困难。为此,我们开展探讨龙眼大枝疏花的可行性试验,同时还开展了大枝疏花后枝梢生长对龙眼坐果的影响以及对结果母枝质量的影响试验。通过大枝疏花与传统疏花的比较,大枝疏花可大幅度提高工效4~5倍,使大果园大树冠的疏花能够全面实施。大枝疏花后新梢的生长对龙眼的坐果没有影响。虽然疏除部分大枝对当年的产量稍有影响,但树冠降低、秋梢结果母枝的质量大为提高,使翌年的产量更有保障,是疏花及树冠控制相结合的好措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发酵对新会茶枝柑果皮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新鲜的新会茶枝柑果皮在常温下自然发酵(水封的方式隔绝外界空气)过程中,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色泽、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茶枝柑果皮在自然发酵期间,乳酸菌和酵母菌是其主要优势生长菌;茶枝柑鲜皮的质构保持较好,并且发酵期间茶枝柑果皮的颜色逐渐由青绿色变为暗褐色。茶枝柑果皮中的多酚主要以可溶性结合酚的形式存在,发酵期间,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力的变化呈正相关性。此外,发酵期间间断的开盖换气处理能加快茶枝柑果皮的颜色褐变,但对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拥有优越的南亚热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丰富且优质的品种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发展亚热带水果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水果产业已经成为广东很多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支柱。总体来看,2014年广东省水果产业种植规模稳定,水果价格波动较大。从水果产量、价格、外贸影响等3方面对2014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广东水果产业存在主要问题,包括水果产业生产与流通组织化有待提升、水果新品种的选育有待加强、农业电子商务有待提升,保鲜加工仍待改善等。最后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包括:做好水果各产业专项规划,加强水果产业发展基础体系建设,完善水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水果科技创新,加快果品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水果保险扶持政策,加强水果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血中血红蛋白多肽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动物血资源,但是由于其血腥味重、适口性差、难消化等原因,动物血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制约动物血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动物血的开发向高值化转变。动物血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尤其是血红蛋白(Hb),因此,开发Hb生物活性肽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巨大。本文综述了Hb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和Hb多肽的制备及其分离纯化的方法,并探讨了Hb多肽在饲料工业、医药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的利用现状,最后提出了Hb多肽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利用的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RNA干扰研究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条件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选取在E.coli中对于dsRNA表达比较重要的3个因素,即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利用已经构建好的大肠杆菌E.coli HT115(DE3),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dsRNA在HT115(DE3)内的最优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工程菌在诱导时间8 h、诱导温度30℃、诱导剂浓度10.0 mmol/L的培养条件下所得到的dsRNA表达量最大。
关键词: 大肠杆菌HT115(DE3) dsRNA 表达条件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多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协同作用
《蚕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桑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和协同抗氧化作用,明确单独及协同抗氧化活性较强的桑叶多酚单体化合物。以桑品种大10的叶片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桑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现桑叶中含有8种以上多酚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绿原酸、安息香酸、芦丁、黄芪苷、丁香酸、槲皮素、金丝桃苷、表儿茶素共8种单体酚。测定8种单体酚相同浓度样品溶液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HRS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SRSC),结果表明各组分样品间的T-AOC值、SRSC值和HRSC值变幅均非常大,而且同一组分样品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所测得的抗氧化参数也表现出不一样的趋势。研究4种单体酚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发现含有绿原酸的组合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氧化作用,而不含绿原酸的组合则全部表现出抗氧化活性的拮抗作用。试验结果提示绿原酸是桑叶抗氧化的核心多酚类单体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埃希菌O157:H7新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15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能够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完全脱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基因保守序列fli Ch7和rfb E设计2对引物,并对Palm PCR G1-12退火温度、循环数、引物浓度及引物最佳比例进行优化,建立微量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验证。取疑似病牛粪便共9份,利用粪便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按照建立的PCR方法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微型电泳仪电泳检测并照相。结果确定大肠埃希菌O157∶H7 PCR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循环数为25个循环,上下游引物浓度为10μmol/L,2对引物最适比为fli Ch7∶rfb E=1∶3。大肠埃希菌O157∶H7扩增产物可见625 bp(fli Ch7)和213 bp(rfb E)的特异性片段,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猪链球菌2型、金黄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小肠耶尔森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扩增DNA浓度为10 pg/μl,重复扩增5次均可见目的条带。9份疑似病牛粪便样品中,共检测出7份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样品。结论建立了大肠埃希菌O157∶H7微量快速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可在现场约1 h报告结果,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H7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