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洞庭湖克氏原螯虾肌肉成分分析及品质特性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洞庭湖克氏原螯虾肌肉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产地克氏原螯虾进行比较,进而较为科学的评定其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含肉率为20.21%,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9.46%和1.17%,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16.67%和0.77%;对肌肉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克氏原螯虾肌肉硬度小,易咀嚼;肌肉中含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0.02%,氨基酸总含量为16.06%,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8%;依据氨基酸化学评分,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甲硫氨基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缬氨酸。测定了克氏原螯虾肌肉中15种脂肪酸占肌肉鲜质量的含量,其总脂肪酸含量为6.6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94‰,n-3与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1.73。综上所述,洞庭湖克氏原螯虾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养殖价值。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肌肉成分 质构特性 氨基酸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6个鲤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水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当前中国鲤(Cyprinus carpio)野生群体和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变异情况,以期丰富鲤种质资源的研究数据,为后期鲤的种质挖掘和遗传育种提供更多参考。收集了鲤的4个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太湖鲤、黄河鲤和黑龙江鲤)和2个育成品种(福瑞鲤和松浦鲤)共计185尾个体,进行mtDNA D-loop序列测序分析。全长927~930 bp的D-loop序列有36个变异位点。所有个体呈27个单倍型,其中清水江鲤和太湖鲤的单倍型数量较多(分别为18和9个),而福瑞鲤和松浦鲤各存在1个优势单倍型(占有率分别为93%和80%)。F_(ST)值检验发现,松浦鲤与黑龙江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呈极显著遗传分化(P<0.01)。基于群体间K2P遗传距离(0.005~0.013)的NJ树显示,福瑞鲤和黄河鲤首先聚类,然后依次与清水江鲤和太湖鲤聚类;最后与松浦鲤和黑龙江鲤所在的另一支聚类。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极显著(P<0.01),占总变异的35.59%。研究表明,鲤的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和太湖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进一步选育利用的潜力;而2个育成品种(福瑞鲤和松浦鲤)在选育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遗传纯度。

关键词: 群体 线粒体DNA D-环序列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叶抗氧化物结合不同包装方式对鲜罗非鱼片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感官特性、菌落总数、汁液流失率、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及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为评价指标,研究竹叶抗氧化物结合不同包装方式对鲜罗非鱼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抗氧化物对鲜罗非鱼片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0.1 g/100 m L竹叶抗氧化物处理的罗非鱼片比对照组货架期延长了4~6 d;竹叶抗氧化物结合真空包装或气调包装均能够明显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降低TVB-N值和TBA值,减缓感官品质的下降速率,延长货架期;冰藏条件下各组鲜度指标均明显优于冷藏条件,冰藏条件下0.1 g/100 m L竹叶抗氧化物结合真空包装或气调包装处理的罗非鱼片保鲜效果提高明显,货架期增加至18 d。研究表明,竹叶抗氧化物结合真空包装或气调包装在鲜罗非鱼片保鲜方面具有应用的潜力。

关键词: 鲜罗非鱼片 竹叶抗氧化物 气调 冰藏 货架期 真空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 圆斑星鲽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体重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氏沼虾高世代育种群体收获体重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精确地估计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可以提高选择准确度和加速遗传进展。本研究构建了343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G7~G9育种群体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244个),测定了29523尾个体的收获体重。基于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verage information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AIREML)估计了G7、G8、G9和G8+G9 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方差组分。分析时采用了两种模型:(1)加性遗传效应模型,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A+C);(2)加显性遗传效应模型,进一步包括显性遗传效应(A+D+C)。结果表明,在A+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遗传力范围在0.046~0.082,为低遗传力水平(h~2≤0.15)。在A+D+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收获体重遗传力范围在0.063~0.096,显性方差组分比率范围为0.027~0.571。模型中包括显性遗传效应后,G8数据集收获体重遗传力的估计值变大,其余3个数据集的估计值变小。罗氏沼虾育种群体收获体重遗传力较低,表明需要引进性能优良的野生或改良群体,增加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丰富度;4个数据集显性遗传方差比率值变化较大,表明需要新的算法并利用更多世代数据提高其估计值的准确性。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收获体重 加性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效应 方差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季节饥饿后补偿摄食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高温季节饥饿后补偿摄食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组,分别为饥饿0、5、10、15、20 d后再补偿摄食3周,依次标记为S0(对照)、S5、S10、S15、S20组。选择初始均重为(22.03±0.04)g的团头鲂幼鱼270尾,随机分入这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结果显示:1)S10组试验鱼末体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达到最高,且补偿摄食期间其日摄食量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团头鲂幼鱼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共同实现的。2)S5、S10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S2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说明饥饿时间过长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损伤;血清中其他生化指标如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补偿摄食后,S15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S20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除S5组外)(P<0.05),说明饥饿时间过长在补偿摄食后鱼体内蛋白质消化能力增强。4)各饥饿后补偿摄食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除S5、S20组外)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0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饥饿后补偿摄食组(P<0.05),说明饥饿时间过长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恢复有所影响。由此可见,在本试验中,高温季节团头鲂幼鱼饥饿10 d后补偿摄食3周,补偿生长效果达到最佳,鱼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一定增强。

关键词: 团头鲂 饥饿后补偿摄食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水性螯合物固相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5种重金属

岩矿测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水重金属的含量变化与分布特征受海洋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控制。海水重金属测定的难点在于海水盐度高且重金属含量低,需要进行分离、富集等样品前处理。常规前处理方法如溶剂萃取样品量大、操作繁琐,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和操作者危害大;共沉淀法容易造成污染。本研究以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铵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为螯合剂,采用商品化的固相萃取柱,分离海水中的镉、铜、铅、镍和锌5种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5种元素工作曲线的相关性较好(R>0.999),镉锌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g/L和0~100!g/L,铅铜镍的线性范围为0~40!g/L;检出限(!g/L)分别为0.02、2.6、0.06、0.18、0.3,方法精密度高(RSD<5%),加标回收率为93.8%~104%。本方法利用疏水性作用的固相萃取技术,实现了海水分析的绿色样品前处理。

关键词: 海水 重金属 固相萃取 绿色分离技术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原子吸收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卡氏菌mce1A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近年来海淡水养殖鱼类频发慢性传染病的病原菌。该研究通过引物扩增得到全长1 254 bp、编码417个氨基酸的诺卡氏菌毒力因子mce1A基因的全序列。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43.98 k D,理论等电点5.14,含有161个疏水性氨基酸,疏水性平均值为0.044,为疏水性蛋白,具有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3种结构。经预测,Mce1A有MCE、DUF3407区域、OM_asym_Mla D、Mtu_fam_mce、Mla D 5个结构域,彼此交叠,含有公共区域。根据Mce1A氨基酸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发现诺卡氏菌和新星诺卡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 ET32a-mce1A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得到的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63 k D。温度、IPTG浓度对重组蛋白表达量没有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ce1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诺卡氏菌 mce1A基因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是一种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生化、食品、天然产物化学、环境分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对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微藻油、鱼油以及其他来源的脂肪酸及其相应酯的分离纯化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且展望了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脂肪酸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脂肪酸 检测分析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渔业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40种,头足类4种;优势种分析表明虾虎鱼和枪乌贼类成为主要捕捞物种,优势种正逐步演变为更为小型化的中上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季节更替和迁移指数仅在2010年春季相对变化较大;ABC曲线分析表明,游泳动物群落正处于严重干扰;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均值在重量和数量上分别达到635.9 kg·hm-2和43.8×103ind·hm-2,资源情况有所改善,但渔获物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明显。综合来看,调查水域游泳动物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继续向小型化中上层鱼类方向演变,且群落受到干扰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莱州湾海洋生物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 莱州湾 多样性指数 季节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ABC曲线 资源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