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以基础饲料组[含30%鱼粉蛋白(FM)]为对照组,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分别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存活率在97.78%–98.89%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PH组与FM组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饲料效率高于FM组、PBPH组和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SPH组(P<0.05);各实验处理组鲈鱼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FPH组蛋白效率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FM组和YPH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饲料中添加FPH和YPH会显著增加花鲈肝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的花鲈鱼体粗蛋白含量高于FM组和YPH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FPH组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综上所述,4种不同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后投喂花鲈幼鱼,鱼蛋白水解物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蛋白水解物、猪血蛋白水解物和豆粕蛋白水解物。

关键词: 花鲈 蛋白水解物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在盐度胁迫过程中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而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能量代谢机制,设置5、10、20和50共4个盐度组,以自然海水(盐度30)为对照组,进行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盐度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蛋白(TP)含量总体表现为先降低后稳定并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清GLU、TG和TP含量在0~72 h内基本稳定,在整个盐度胁迫过程中,实验组血清GLU、TG和TP含量达到基本稳定后表现为与对照组盐度差值越大其含量降幅越大的特点。同一实验组三疣梭子蟹血清GLU和TP含量的最大降幅比TG含量的最大降幅大。各实验组血清GLU含量在0~9 h迅速降低,而血清TG和TP含量迅速降低发生在0~12 h。血清TP含量的最大降幅在盐度20实验组,但低于血清GLU含量最大降幅,在盐度5、10、50实验组内血清TP含量最大降幅高于血清GLU含量最大降幅。实验组血清尿素(UREA)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稳定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血清GLU、TG和TP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盐度5和50实验组血清UREA含量相近,而血清TP含量则在盐度10与50实验组内相近。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血清中GLU、TG和TP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在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GLU和TP是三疣梭子蟹渗透调节的主要供能物质且血清GLU首先代谢供能,不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血清GLU与TP对渗透调节供能占比有所不同,高盐环境中三疣梭子蟹血清自由氨基酸含量的部分增加可能来源于其他组织。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 盐度 胁迫 血清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养殖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10月、2015年3月、5月和8月在桑沟湾养殖水域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取的营养盐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秋季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夏季NO_2-N的平均含量最高,秋季NO_3-N的平均含量最高,春季NH_4-N的平均含量最高,冬季PO_4-P的平均含量最高。与海水水质标准相比,各季节DIN总体水平均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春季和夏季PO_4-P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秋季和冬季PO_4-P总体水平则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平面分布看,春季DIN含量呈湾内低、湾外高的趋势,夏季和秋季呈湾内高、湾外低的趋势,冬季呈自湾内南部水域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春季和冬季PO_4-P含量均呈自湾内中部水域向外逐渐下降的趋势,夏季呈自湾内中部水域向外逐渐上升的趋势;秋季则呈湾内高、湾外低的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无机磷相对缺乏,而秋季N/P比值与Redfield比值基本一致。根据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桑沟湾养殖海域四个季节的营养水平较低,均属贫营养水平。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已由整体的氮限制转变为春、夏季磷限制为主。

关键词: 桑沟湾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钱塘江富阳段鱼类资源现状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对钱塘江富阳江段3个断面鱼类资源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捕捞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8目13科37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64.58%,优势种为鲢、鲤、鲫和光泽黄颡鱼。各月中,4月份捕获的鱼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2.08%;9月份鱼类捕获量最高,占总渔获量的17.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4月份较高,2月份较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7月份较高,9月份较低,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之相反。富阳段鱼类捕捞强度较大,渔获物中小个体鱼类占主要部分。与历史记录比较,富阳江段鱼类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除本地种光泽黄颡鱼外,增殖放流鱼种已成为了优势或重要种群。

关键词: 鱼类资源 优势种 富阳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胁迫对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600尾体重为(5.0±1.2)g的健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分别暴露于不同氨氮质量浓度(0 mg/L、2 mg/L、4 mg/L、6 mg/L和8 mg/L)海水中,于胁迫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和血淋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0 mg/L氨氮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逐渐积累,以8 mg/L组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5.85倍。氨氮胁迫6 h,胁迫组中国明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 mg/L组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22倍。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T-AOC、Prx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取样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而血淋巴抗超氧阴离子活力、CAT和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抗氧化能力被显著诱导,这可能破坏机体的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上调。

关键词: 氨氮胁迫 中国明对虾 抗氧化能力 血淋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蛋白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蛋白作为一种生物资源量巨大的优质蛋白来源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南极磷虾蛋白的组成、制备、营养、安全与功能特性;介绍了南极磷虾蛋白及其衍生产品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南极磷虾蛋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蛋白质 制备 安全 功能特性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菌相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建模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冰温保活对缢蛏品质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缢蛏冰温保活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并以保活期终点鉴定得到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为研究对象,建立和验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缢蛏初始菌相中,优势菌为弓形杆菌(Arcobacter?spp.)、拟杆菌科未分类属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6.2%、8.4%和7.2%。保活期终点时,假单胞菌数目明显增多,成为优势腐败菌,所占比例为26.2%。次优势菌为弧菌科未分类属、嗜冷单胞菌(Psychromonas spp.)、弓形杆菌和Psychrilyobacter spp.,比例分别为17.8%、14.4%、13.0%和11.8%。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有效拟合低温(-1.5~15.0℃)条件下假单胞菌的生长,所得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偏差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温度与延滞时间λ的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3和0.970,线性关系良好,建立的Gompertz模型可对-1.5~15.0℃温度范围内假单胞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关键词: 缢蛏 冰温保活 高通量测序 菌相分析 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国红鲤ER基因克隆表达及EE2暴露对肝中ER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的影响,研究克隆了兴国红鲤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4种亚型ERα、ERβ、ERβ1、ERβ2的全长c DNA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兴国红鲤ERs分别与3种鲤科鱼类相应亚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4种ER亚型m RNA在雌雄成体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雌性个体中,肝、卵巢和肠中4种ERs的表达量均较高;在雄性个体中,ERα和ERβ主要在肝中表达,ERβ1、ERβ2分别在肠和精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将150日龄的兴国红鲤幼鱼分别暴露在0.01、0.1和1 nmol/L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中4周,检测了雌性幼鱼肝中4种ER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在EE2中暴露1—2周后,兴国红鲤雌性幼鱼肝中ERα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极显著的提升;各浓度EE2能持续显著促进其肝中ERβ的表达;在1—2周内各浓度EE2对ERβ1表达有所抑制;第1周EE2能够抑制ERβ2基因m RNA的表达,并在0.01 n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了显著的水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EE2暴露能诱导或抑制兴国红鲤雌性幼鱼肝中ER亚型的表达,相对于ERβ、ERβ1和ERβ2、ERα可作为EE2短期(1—2周)敏感性生物学标记。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兴国红鲤 EE2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编码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在青虾应答环境胁迫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实验应用RACE PCR技术首次克隆了青虾的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全长c DNA序列,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青虾不同组织及环境胁迫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c DNA全长1501 bp,包括84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TR),87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541 bp的3′UTR,开放阅读框编码291个氨基酸。氨基酸相似度比对显示,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富含高度保守的冷休克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与水蚤等节肢动物冷休克Y-box聚类一支,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在青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肝胰腺组织中最高,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青虾冷休克蛋白Y-box基因在低温胁迫和恢复条件下在肝胰腺中的m RNA时空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冷休克蛋白Y-box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在低温和低氧胁迫3,6和12 h出现了显著上调,而在恢复刺激后其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此外,本实验对Y-box进行了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Y-box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青虾 冷休克蛋白 低温 低氧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7月龄方斑东风螺的体质量(Y)和11个(X_1-X_(11))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7月龄方斑东风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壳宽(X_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73),其次为体螺层高(X_7)、壳口高(X_3),而次螺层宽(X_(10))主要通过X_2、X_3及X_7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5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7月龄方斑东风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将回归方程中的X_2、X_3、X_7和X_(10)等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Y=0.0034X_2~(2.5128),Y=0.0034X_3~(2.4349),Y=0.0015X_7~(2.5967),Y=-6.4964+1.3293X_(10)。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