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控释肥应用优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控释肥的适宜用量、水稻栽植密度及施用方法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每667 m2控释肥用量以50 kg为宜,采用该用量水稻实粒数较30、40、60、70 kg处理分别提高15.4%、7.0%、16.7%和28.1%,产量增加15.2%、6.5%、2.5%及9.9%。水稻栽植密度以每667 m2栽植1.6万科较适宜,其穗数明显高于1.2万科和1.4万科处理,略低于1.8万科处理,但实粒数明显高于1.8万科处理,产量较1.2、1.4、1.8万科分别增加8.9%、2.4%和5.7%。在施用方法上以重施基肥,移栽后35~40 d轻施追肥处理的穗数、实粒数及千粒重优势较强,产量水平也略高于其他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军曹鱼幼鱼维生素C需要量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初体均重为25.85g的军曹鱼幼鱼22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投喂添加5种不同剂量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37.5、75、150和300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d,观察维生素C对军曹鱼幼鱼生长、组织维生素C积累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军曹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出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mg/kg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0和300mg/kg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mg/kg时达到最高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50mg/kg时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0mg/kg组(P<0.05);脑和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在300mg/kg时达到最高值。300mg/kg组脑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0,37.5和75mg/kg组(P<0.05),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0,37.5和150mg/kg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溶菌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mg/kg达到最高,显著高于0,37.5和300mg/kg组(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呈现上升趋势,75、150和300mg/kg组显著高于0mg/kg组(P<0.05);肾抗氧离子自由基在150mg/kg组达到最高,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鱼体增重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求得军曹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70和80.72mg/kg。
关键词: 军曹鱼 维生素C 生长 维生素C积累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组猪γ-干扰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从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克隆出猪γ-干扰素基因cDNA,构建了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PoIFN-γ),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X33株中实现了高效分泌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证实猪γ-干扰素分子量为18 kD,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猪γ-干扰素能抑制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对猪肾传代细胞(PK-15)的攻击;而在动物试验中,重组猪γ-干扰素可明显提高猪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 猪γ-干扰素(PoIFN-γ) 重组毕赤酵母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5%氟印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7.5%氟环唑乳油 香蕉叶斑病 毒力测定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茶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茶产业在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发展茶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加大政府对茶产业的投入、加强茶文化教育和推广、增强茶叶科技创新能力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叶绿素稳定性研究
《食品工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苦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叶绿素对光非常不稳定。光越强。稳定性越差;温度小于70℃时,苦瓜叶绿素比较稳定,温度超过70℃则会促进叶绿素的分解;过酸或过碱条件下,苦瓜叶绿素都不稳定;苦瓜叶绿素具有较强的抗过氧化氢氧化能力;苦瓜叶绿素对Cu~(2+)、Al~(3+)、Zn~(2+)都比较稳定,但对Fe~(3+)不稳定.Fe~(3+)浓度的增大会明显降低叶绿素的吸光值;微波对苦瓜叶绿素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超声波对苦瓜叶绿素影响不太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霉菌4138杀虫成分及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链霉菌4138菌株中分离得到杀虫活性成分星形孢菌素。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星形孢菌素对甜菜夜蛾三龄幼虫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毒杀和拒食活性,处理24、48和72h后LC50分别为6.73、5.16和3.17μg/ml;处理24和48h后AFC50为2.31和1.67μg/ml。星形孢菌素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与生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d,星形孢菌素25.00μg/ml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为93.0%,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33μg/ml相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