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抗稻瘟病遗传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3个诱变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频率各不相同,在不同染色体的突变频率也不相同。【结论】空间诱变可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抗病品系的基因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关键词: 稻瘟病 空间诱变 遗传分析 微卫星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色素苷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其生物合成是目前研究得最为清楚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之一。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主要在3个关键酶F3H,F3′H和F3′5′H的作用下形成3个分支,最终分别生成橙色到砖红色的天竺葵素糖苷、红色的矢车菊素糖苷和蓝色到紫色的飞燕草素糖苷。F3′H、F3′5′H和DFR基因是利用遗传转化引入花卉植物原本缺乏的花色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花色素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转录调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进行调控的转录因子主要包括两大类相互作用的bHLH和MYB转录因子;花色素苷合成的转录调控机理,包括bHLH和MYB两类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结构基因顺式元件的识别与结合,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楚。另外,对于一些处于bHLH和MYB上游的WD40类因子和光敏色素的研究,开启了对从信号传导到花色素苷合成的整个调控过程的探索。

关键词: 花色素苷 生物合成 转录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干旱季节茶园覆盖遮荫的综合效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金萱、白叶单丛、英红九号3个茶树品种生产茶园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了遮荫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遮荫处理,茶园的田间气温、极端高温、温度日较差、光照强度均显著降低,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田间气候明显改善;茶鲜叶中的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值显著降低,茶叶品质明显改善。但在实际生产中,茶园遮荫需根据茶树品种的耐荫特性确定适宜的遮光度和遮荫时间,否则将影响茶树光合作用和茶叶产量。

关键词: 遮荫 茶园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诱变育成水稻品种对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研究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粤航1号、航香糯和航小占3个空间诱变育成水稻品种(系)及其亲本长丝占、南丰糯、籼小占为试验材料,采用喷施硒肥富硒康的方法,进行空间诱变育成水稻品种对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施硒肥(或不施硒肥)条件下,空间诱变育成品种(系)稻米(包括精米和糙米)的硒含量与其亲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品种稻米的硒含量均极显著增加,与不施硒肥处理相比,精米的硒含量增加3.435倍、糙米的硒含量增加4.204倍。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雏鸡保温的调控措施

中国家禽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1雏鸡的体温特点雏鸡的生理特点:体温调节不完善,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胃容积小,消化力弱,抗病力差,敏感性强,群居性强。初生雏的体温是39.41~39.62℃,比成鸡约低1.96℃。开食后体温逐步上升。至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趋于完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抗病种质NBS类RGAs的克隆及相关序列差异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植物NBS类抗病基因保守氨基酸序列P-loop和疏水氨基酸GLPL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香蕉抗镰刀菌枯萎病(4号小种)材料GCTCV-119的基因组DNA及cDNA中扩增获得9个DNA片段和10条cDNA片段,均编码为通读的氨基酸序列,命名为"BR-1"-"BR-19",GenBank登录号依次为EF515833-EF515836, EU123871-EU123885。同源性分析表明,均与已报道的植物抗病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具有P-loop(Kinase-1a)、Kinase-2、RNBS-B(Kinase-3a)以及GLPL等保守氨基酸序列,属于non-TIR-NBS类候选抗病基因。其中,BR-5和BR-6与番茄抗镰刀菌枯萎病番茄专化型I2、I2-1和I2-2基因聚为一类,可能与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抗性相关。

关键词: 香蕉 抗病种质 抗病基因类似物(RGA) 核苷酸结合位点(NB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肉氧化与营养调控

饲料工业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猪肉是人类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据综合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各国猪肉产量和需求量都在上升,猪肉消费总量将显著增加。然而人们通过各种手段使得猪肉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猪肉品质却在不断下降,给养猪业、肉类食品加工业、批发和零售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屎肠球菌及其在仔猪生产上的研究现状

饲料工业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屎肠球菌不仅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动物健康,是畜牧生产及食品工业首选使用的益生菌菌种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屎肠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肠球菌 屎肠球菌 生物学特性 仔猪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的固体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固体发酵具有基质来源广泛、能耗少、对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在酶的生产中仍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固体发酵产酶的种类和产酶微生物,基质来源及发酵条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固体发酵产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固体发酵 基质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式凉果成品中的微生物种群调查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6类广式凉果中的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及其中的微生物种群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凉果产品的菌落总数和真菌总数都比较低,符合国家标准,只有2类产品的菌落总数不符合国家标准;在16类凉果产品中分离到44株菌株,其中含有芽孢的细菌32株、不含芽孢的细菌3株、酵母4株、霉菌5株,含有芽孢的细菌是凉果中最主要的微生物种群,分属芽孢杆菌属中的11个种,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有16株,此外还发现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威胁的腊样芽孢杆菌和炭疽芽孢杆菌。

关键词: 凉果 微生物 分离鉴定 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