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40份糜子种质资源萌芽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及筛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耐冷品种的选育是农业生产上解决低温冷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以240份糜子资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 10℃低温胁迫(将25℃环境视为对照处理)对糜子萌芽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线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各糜子品种资源对冷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240份糜子资源在10℃冷胁迫下,萌发期各项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处理,但不同品种的降幅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0.59%~100.03%,表明参试糜子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芽鲜重、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根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上述耐冷性状存在很大关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7.22%,第1主成分主要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芽鲜重和根鲜重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根长和芽长有关.糜子资源耐冷性综合得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景泰疙瘩红'等22个品种为高度耐冷品种资源、'张川麻糜子'等138个品种为耐冷品种资源、'札达糜'等64个品种为冷敏感品种资源、'PAN21'等16个品种为高度冷敏感品种资源.


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龙豆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龙豆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以黑农44为母本,(合丰50×黑农51)F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北方春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0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20021)。中龙豆1号蛋白含量38.38%,脂肪含量22.20%,生育天数125 d左右,需≥10℃有效积温2 650℃以上,幼苗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东南部和新疆昌吉州等地区春播种植。


大豆7S与11S球蛋白QTL元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蛋白作为重要营养来源,其含量在大豆种子中约占40%.7S球蛋白(b-伴大豆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大豆球蛋白)约占种子总蛋白70%,其含量直接影响大豆蛋白品质及特性.因此,大豆7S与11S球蛋白含量相关QTL定位与候选基因挖掘非常重要.研究调查国内外已报道的42个7S与11S球蛋白相关QTL数据,通过利用BioMercator ver.2.1软件对其进行元分析得到11个Meta-QTL区间.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基因本体数据库分析Meta-QTL区域基因,确定18个参与调控7S与11S球蛋白含量的相关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该候选基因分别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氨基酸生物合成等过程.其中1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2S白蛋白超家族蛋白,6个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细胞器的生长发育相关,5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影响贮藏蛋白积累的转录因子家族蛋白,6个基因与贮藏蛋白运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对大豆7S和11S球蛋白相关QTL定位及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豆 7S球蛋白 11S球蛋白 元分析 候选基因挖掘


鸽疱疹病毒和鸽痘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国家禽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快速鉴别诊断鸽疱疹病毒(PiHV)和鸽痘病毒(PiPV),根据GeneBank上公布的PiHV和PiPV两种病毒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PiHV和PiPV两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出两种病毒的两条目的片段,而对新城疫病毒(NDV)、鸽圆环病毒(PiCV)、禽腺病毒(FAdV)均无扩增,检测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15×10~4拷贝/μL,1.15×105拷贝/μL,对30份鸽临床脏器样品进行双重PCR和单一PCR检测,共检测出PiHV阳性样品11份,PiPV阳性样品5份,PiHV和PiPV混合感染样品2份。结果表明,研究所建立的PiHV和PiPV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能够用于PiHV和PiP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


PGC-1α与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α,PGC-1α)是一种转录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诱导线粒体增殖、适应性产热、脂肪酸氧化、糖异生和葡萄糖的吸收利用等多种能量代谢过程,以及肌纤维类型转化、心脏发育等生理活动,还与糖尿病、肥胖、心肌病和神经变形等疾病密切相关.笔者就PGC-1α与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调控骨骼能量代谢和肌纤维类型转化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PGC-1α 结构 转录辅助激活因子 骨骼肌 能量代谢 肌纤维类型 转化


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龙麦76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麦7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育种团队选育出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以龙04-4798/龙祁10135为母本、龙06-776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采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2014年选出稳定品系龙14-5000。于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210005。1主要特征特性龙麦76是生育期为90d左右的中熟品种。幼苗直立至半直立,前期发育相对较慢,苗期抗旱性强。株高97cm左右,茎秆富有弹性,抗倒性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一致。后期耐湿性好,熟相佳。穗呈纺锤型,有芒,角质,红粒,小穗数大约20~22个,千粒重34g左右,容重839g·L~(-1)左右。


缩节胺、比久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方法,以龙牧801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缩节胺(80,160,240 mg/L)、比久(3 000,5 000,7 000 mg/L)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两次对紫花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在成熟期测定不同浓度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比久(除7 000 mg/L)后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各产量构成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呈正相关,喷施缩节胺处理每平方米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比久处理每个生殖枝的结荚花序数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个荚果的种子数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缩节胺处理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043 9+0.216 5X1(Y为种子产量,X1为每平方米生殖枝数)。喷施比久处理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17.175 3+0.049 1X1+0.932 7X2+3.874 8X4(Y为种子产量,X1为每平方米生殖枝数,X2为每个生殖枝的结荚花序数,X4为每个荚果的种子数)。说明通过喷施缩节胺、比久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显著增加紫花苜蓿种子产量。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子产量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中国极早熟春豆区骨干亲本的遗传解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东北高寒地区极早熟骨干亲本的分子遗传特性,采用田间表型调查、病虫害接种鉴定和SLAF-seq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极早熟骨干亲本及其后代衍生品种的遗传性状和基因组遗传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黑河54'与衍生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近;'黑河54,与'黑河18'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距离0.416,而与'北丰11'遗传距离较远,遗传距离0.570;而'黑河18'与'黑河9'的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为0.145;'黑河54'骨干亲本与其衍生品种在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区段,且在4号、9号染色体上的相同等位变异超过94%以上,结果显示,极早熟组骨干亲本具有早熟、尖叶、抗倒伏、生育期短、油分、结荚习性、低温下的发芽能力、适应性强、高产的特点,这成为骨干亲本在后代的遗传基础.


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碳酸氢钠对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4周龄籽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B、C和D组分别饲喂添加0、1%、2%和3%碳酸氢钠的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2)B和C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A和D组(P<0.05);D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C和D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状和脏器指数为评价依据,籽鹅育成期饲粮中添加适量(干物质含量占饲粮比例在15.09%以下)青贮玉米秸秆时,没有必要添加碳酸氢钠。
关键词: 籽鹅 青贮玉米秸秆混合饲粮 碳酸氢钠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屠宰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