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shRNA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XA1-R株在Marc-145细胞中复制及抗PRRSV细胞株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世界上主要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本研究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JXA1-R株ORF1a、ORF3、ORF4、ORF5、ORF6、ORF7的保守区域为靶序列,利用pSilencer2.1-U6neo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Marc-145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病变及病毒滴度分析,结果显示,ORF1a-4-shRNA、ORF3-1-shRNA、ORF6-2-shRNA干扰质粒能明显抑制病毒基因的转录,并有效抑制PRRSV在Marc-145上的增殖,显著降低病毒滴度。最后筛选ORF6-2-shRNA表达质粒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为抗PRRSV转基因猪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RNA干扰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含多糖甜玉米幼穗RNA提取及高温胁迫基因表达分析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改良Trizol试剂法从富含多糖的甜玉米幼穗中提取高质量、完整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高温胁迫下粤甜13雌穗发育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基因分为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测序法基因表达谱检测的基因上调或下调表达的趋势一致,上调表达基因ZM2G058057和下调表达基因ZM2G059964、ZM2G044670相对表达量较高,可能在高温胁迫影响甜玉米幼雌穗发育过程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甜玉米 幼穗 总RNA提取 高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三角洲典型集约化猪场废水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环境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3月~2011年11月废水水质调查监测数据,运用《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中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珠江三角洲典型集约化猪场厌氧发酵处理过程中各工艺阶段废水污染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值中,除pH和重金属外,其它污染因子含量普遍超过排放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猪粪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FC)、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8×109个·L-1、158.61 mg·L-1、5 608.68 mg·L-1和1 984.34 mg·L-1,猪场沼液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NH+4-N)和悬浮物(SS),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10×106个·L-1、81.76 mg·L-1、476.24 mg·L-1和464.58 mg·L-1.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固液分离后的高浓度废水,其分布呈现从分离后废水>冲栏废水>沼液递减的趋势特征,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41、6.91、5.27,均达到重度污染级.因此,分离前后猪场废水属高浓度、高风险废水,绝对不可直接排放和农田灌溉,经厌氧处理后的猪场沼液中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和悬浮物是潜在的强生态风险元素,在长期直接排放或农田灌溉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有进一步深度处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猪场废水 污染特征 污染指数 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鲜食红辣椒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粤椒3号、红丰404为对照,对9个鲜食红辣椒品种(从台湾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引进品种中,表现最好的是ICPN18-06,其始花期、始果期、前期产量均仅次于粤椒3号,前期折合产量为16 290.6 kg/hm2、比红丰404极显著增产47.52%;折合总产量44 316.3 kg/hm2,比粤椒3号增产13.1%、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比红丰404增产31.8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果皮大红色,抗病性强,果形美观,田间未发生病毒病,可进行示范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御酶与植物抗青枯病关系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综述了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防御酶(SOD、POD、PPO、PAL)及酶基因在植物抗青枯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病原物的侵染诱导导致植物体内防御酶活性变化。这些防御酶,或由于维持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平衡,或由于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或由于提高了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而形成物理屏障,从而与植物抗青枯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香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一个香蕉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综合有关文献分析了我国香蕉产业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香蕉产业面临着枯萎病的毁灭性威胁,蕉园抗灾能力弱,后备品种缺乏、种质创新不足,香蕉采后处理及安全优质栽培技术落后,香蕉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加工业薄弱等主要问题。提出强化香蕉枯萎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枯萎病基础理论研究;结合我国香蕉产区气候特点,探索防风、防冻栽培技术设施;大力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增强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能力;加强采后保鲜处理与安全优质栽培技术的研发;实施香蕉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战略,实现香蕉资源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产业链延伸等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丹霞1号和丹霞2号白茶是从粤北白毛茶群体中系统选育出来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由于过去仅局限于加工黄茶类白毛茶,推广应用很慢。为了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对以其鲜叶为原料加工丹霞白茶的萎凋和干燥技术参数以及不同萎凋、干燥处理对白茶品种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萎凋和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香味的形成影响极大。无论是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还是干燥温度的提高,丹霞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量和咖啡碱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再降的趋势,在萎凋25~30 h处理区间,均达到最大值;而在60~70℃2 h的干燥处理区间,与白茶苦涩味密切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碱总量处于最低值,而分别对茶汤鲜爽度、浓度和甜度起重要作用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处于最大值,而且在这一处理区间相应的白茶感官审评品质最好、总分最高。(2)综合评价研究过程中各处理白茶的感官质量及其理化成分的变化趋势,认为加工丹霞白茶最适宜的加工技术参数为:萎凋25~30 h、鲜叶失重率54.0%~54.2%、干燥60~70℃2 h,其次是萎凋20~35 h、鲜叶失重率54.0%~58.0%、干燥60~90℃2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源于农业领域的几种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如淀粉、聚乳酸、纤维素、木质素、丝素、胶原、壳聚糖和甲壳素等的研究现状,发现天然可生物降解性材料在农业领域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保鲜与防腐、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等方面应用广泛,但关于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的特性、材料的优化设计与改良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如何改良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特性以及拓宽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天然生物可降解性材料 农业领域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柬埔寨农业国际合作模式探讨
《农业与技术 》 2013
摘要:柬埔寨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国,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农业生产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广东经过30多年的农业改革实践,农业现代化有了较好的发展。综观广东-柬埔寨的农业资源现状,农业合作互补性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在种子(种业)、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收割、加工、保险、冷链、运输、仓储、市场信息、贸易销售、检验检疫、技能培训、宣传、品牌打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就广东-柬埔寨农业国际合作模式作一些初步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