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苦瓜叶绿素提取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叶绿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提取溶剂、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的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苦瓜叶绿素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叶绿素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并且浸提时间、液料比、温度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绿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丙酮、无水乙醇及水比例为4.5∶4.5∶1的混合溶液作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为3h,液料比为10∶1,温度为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叶绿素提取量可达0.0317mg/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黄素——一种前景广阔的免疫增强剂
《中国家禽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运用现代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草药增强畜禽等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黄色色素,从姜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柔嫩艾美球虫杨凌株表面抗原SAG10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柔嫩艾美球虫第二代裂殖子总RNA中扩增EtSAG10基因,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筛选阳性克隆,扩增不含N端信号肽的编码序列,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ET-32a(+)和pMAL-c2X,转化至E.coliRosetta,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pET-32a(+)-EtSAG10在E.coliRosetta中的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3%,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7 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pMAL-c2X-EtSAG10在E.coliRosetta中表达的重组蛋白为可溶性,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5%,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9 ku。以表达的可溶性EtSAG10重组蛋白100μg/只肌肉注射免疫雏鸡,攻虫后以盲肠病变计分、盲肠卵囊数(OPG)、相对增重率和抗球虫指数(ACI)评价,免疫组相对盲肠卵囊产量为47.7%,抗球虫指数由86.79提高至152.13。提示,重组表达的EtSAG10可诱导雏鸡产生一定的抗球虫免疫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EX-FABP基因PCR-SSCP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AA白鸡、广西鸡、E1矮小鸡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鸡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EX-FABP)的2个片段进行PCR扩增,分析了EX-FABP基因在3个鸡品系的多态性。结果表明:EX-FABP基因在2对引物扩增片段中均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引物1扩增片段,3个鸡品系均检测到BB基因型,AA基因型只出现在AA白鸡中;而且B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鸡品系中均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频率。对于引物2扩增片段,3个鸡品系均检测到HH和Hh基因型,hh基因型只出现在E1矮小鸡中;H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品系中均明显高于h等位基因频率。引物1和引物2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EX-FABP基因第641位点和645位点分别发生了单碱基的转换(G-A和T-C),第3264位点发生了转换(T-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油的降血糖机制初探
《蚕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低剂量[300 mg/(kg.d)]、高剂量[600 mg/(kg.d)]蚕蛹油灌胃治疗,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体重均明显增加,血糖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降血糖效果与格列苯脲相当;蚕蛹油低、高剂量组治疗糖尿病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比模型对照组有所提高,小鼠血清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的产生得到抑制,提示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可能是蚕蛹油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速检测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含量的方法
《食品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由于传统方法检测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含量效率低、成本高,所以采用微量快速法处理样品,检测速度快、回收率高,能真实反映原料中柠檬苦素类物质的含量,可用于橘核及其提取产品的质量分析和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味剂在凉果蜜饯上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甜味剂的作用是增加甜度,但除了感官性,他还具有强化风味及防腐作用。至今功能性甜味剂在国内外的应用很广泛,但甜味剂的成本及食品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多肽的制备及生理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国油脂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花生多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论述了花生多肽的功能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并且重点介绍了其对ACE的抑制作用机理和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290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优290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于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水稻抗稻瘿蚊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综述经10年(1996~2005)研究建立的亚洲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种群DNA指纹检测技术和水稻抗稻瘿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成果。其核心技术包括5点:(1)在国际和国内首先用AFLP方法研究亚洲5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老挝)及广东省7个地点亚洲稻瘿蚊种群DNA指纹及其生物多样性;(2)分别用RAPD和微卫星SSR技术对来源于我国的水稻资源大秋其的抗亚洲稻瘿蚊基因Gm6进行精细定位;(3)分别用与Gm6基因紧密连锁的STS分子标记和SSR标记,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新品种的技术体系;(4)应用建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新技术选育出一批抗亚洲稻瘿蚊中国种群的新品系,创造出一批新种质,包括抗蚊18号、抗蚊软占等达国优3级的抗稻瘿蚊新品系6个;(5)将Gm6基因导入杂交稻恢复系,选育出4个抗稻瘿蚊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KG18,培矮64S/KI41,培矮64S/AK7,培矮64S/03W16(国优2级)和1个三系杂交稻新组合抗蚊博优。其中江西省宁都市名林水稻研究所应用本研究鉴定出的带有Gm6基因的品系抗蚊青占作为抗性亲本,培育出的2个抗稻瘿蚊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安两优青占和培两优抗占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率先选育出抗稻瘿蚊种群的杂交稻。该项研究成果为控制华南稻瘿蚊的灾害发生提供新的技术措施,选育的抗稻瘿蚊品种和新种质,在华南广为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