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鱼类离子细胞及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渗透压调节与鱼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离子细胞与离子通道是渗透压调节的重要细胞和通路。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在渗透压调节方面的研究热点,论述鱼类离子细胞与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并做出展望。主要从离子细胞的命名演变及离子细胞亚型的类型和两种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离子细胞的命名从"氯细胞(chloride cells,CCs)"、"线粒体丰富的细胞(mitochondrion-rich cells,MRCs或MR)"发展到"离子细胞(ionocytes)",其中还有PNA+、PNA-、Ⅰ型MR细胞、Ⅱ型MR细胞、Ⅲ型MR细胞、Ⅳ型MR细胞相继因不同的功能而被独立进行命名。两种离子转运通道是: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和Na+/K+/2Cl-协同转运蛋白(NKCC),CFTR在离子细胞的尖端处表达,而NKCC则在离子细胞基底进行表达调控,两者在渗透压调节中处于下游层次,可直接反应离子调控的水平。
关键词: 渗透压调节 离子细胞 离子通道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 Na+/K+/2Cl-协同转运蛋白(NKC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小黄鱼稚幼鱼耳石元素指纹特征分析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FA)方法对不同海域的小黄鱼群体进行了群体属性判别,并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评估了模型的判别成功率。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Wilk’s Lambda检验,F4,131=28.00,P<0.01)。各元素比值的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Zn∶Ca呈显著性差异外(P<0.05),Li∶Ca、Mg∶Ca、Mn∶Ca、Sr∶Ca、Na∶Ca和Ba∶Ca呈极显著差异(P<0.01)。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小黄鱼群体的总体判别成功率为70.6%,其中吕四小黄鱼群体的判别成功率最高,为86.2%;温岭最低,为58.3%。黄海南部的吕四小黄鱼群体可以与东海几个群体区分开来,而东海的几个小黄鱼群体难以有效区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LA-ICP-MS的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能够对不同的鱼类群体进行识别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黄鱼 稚幼鱼 元素指纹 东海和黄海南部 近岸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鱼肉及组分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Alcalase2.4L碱性蛋白酶分别酶解罗非鱼肉蛋白,研究比较不同蛋白酶在1、2、4、6、8h对罗非鱼肉蛋白的酶解效果及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酶的酶解产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最高,胃蛋白酶酶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综合各项指标选择中性蛋白酶对罗非鱼肉的组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基质蛋白)进行4h酶解,研究比较不同组分蛋白的酶解效果及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组分蛋白中基质蛋白酶解产物的蛋白回收率最高,为89.8%,肌原纤维蛋白酶解产物的水解度最高,为10.1%,肌浆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2.352mg/m L和3.554mg/m 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皱纹盘鲍幼鲍生长和成活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对高温的耐受性,选取经过选育的皱纹盘鲍幼鲍进行试验。试验共分5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其中自然水温组A为对照组,其他4组分别为B组25℃、C组28℃、D组31℃及E组32℃。研究了皱纹盘鲍幼鲍在温度渐变条件下不同温度组的生长和死亡情况,从而分析其耐高温能力。试验进行了45 d,A~E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2%、11.1%、43.3%、81.1%和86.7%;壳长增长率分别分别为1.2%、0.5%、0.3%、0.1%和0.1%;壳宽增长率分别为1.2%、0.6%、0.3%、0.1%和0.1%;湿质量增长率分别为6.6%、3.3%、1.7%、1.1%和1.2%。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其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皱纹盘鲍幼鲍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变缓慢;并可初步判断该品系的皱纹盘鲍幼鲍可耐受30℃以上水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星突江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的原核表达与生物活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鲽形目和鲈形目鱼类的IGF-II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IGF-II成熟肽的全长c DNA序列(210 bp),同源性分析显示IGF-II成熟肽在B、A和D区高度保守。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IGF-II/p 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重组蛋白。37℃条件下用1.0 mmol/L的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42.7%。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SDS-PAGE电泳检测,IGF-II重组蛋白大小为11.4 k D,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呈阳性。包涵体经6 mol/L盐酸胍变性、Ni2+离子亲和柱纯化和尿素梯度复性后,获得了纯化IGF-II蛋白。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显著促进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的增殖,表明获得的IGF-II重组蛋白具有细胞水平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星突江鲽IGF-II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添加剂对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ed × sturger schrenckii)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未经添加剂处理的鲟鱼籽酱、添加0.5‰山梨酸钾和0.2‰抗坏血酸的鲟鱼籽酱(A1组),添加0.5‰山梨酸钾、0.2‰抗坏血酸和0.2‰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鲟鱼籽酱(A2组),添加0.5‰山梨酸钾、0.2‰抗坏血酸和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鲟鱼籽酱(A3组),在0℃冷藏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经NIST 05a.L和NIST 05.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初始鲟鱼籽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成分,醛类物质作为主要气味贡献组分,其中壬醛、己醛、辛醛和庚醛含量较高,另外,一定含量的D-柠檬烯、长叶烯和石竹烯可能赋予新鲜鲟鱼籽酱独特的柠檬香、木香等清新气味。3组复合添加剂的使用,都有利于防止在贮藏过程中鱼籽酱挥发性物质的流失,减少了酮类和醇类物质的变化。其中,A2组中,山梨酸钾、抗坏血酸和Nisin的添加促进了贮藏3个月后鱼籽酱中醛类物质的还原反应,导致醛类物质的大量减少,酯类物质的大量增加。最后,在贮藏期间醛类物质的变化,显示A1组和A3组复合防腐剂的处理促使鲟鱼籽酱具有更浓的腥味、青草味。
关键词: 鲟鱼籽酱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养密度和水草覆盖率下克氏原螯虾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
《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底部埋有生物饵料培养基的克氏原螯虾池塘中,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了2种放养密度(375 kg/hm2、600 kg/hm2,即A和B组)和2种水草覆盖率(占水域面积比20%、35%,即C和D组)条件下(每组设2个重复),底泥中微生物菌落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各试验组池塘底泥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2.72、2.94、2.82和2.96,说明水草覆盖率35%试验组池塘底泥微生物种类最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月份不同处理组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偏低,而放养密度600 kg/hm2试验组和水草覆盖率20%试验组在8月份相似度较高(70%以上),整体上,各样品在时间上的相似度比空间上的相似度高。对微生物组成多样性的分析表明,4组池塘底泥微生物克隆主要隶属于4个门:变形菌门(71%)、疣微菌门(9%)、放线菌门(8%)、绿弯菌门(11%)及其他门类未知的菌群,其中变形菌门的Ideonella属占主要优势,占总比例的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龙有结节菱形网片的水动力系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网片水动力系数的计算精度,本文通过动水槽实验对5种网片的水动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的参数包括水流对网片的冲角、流速、网片的水平缩结系数ET等,网片的水动力学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升阻系数比K等。结果表明:(1)当雷诺数Re小于1 500,冲角小于45°时,阻力系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冲角大于45°时,阻力系数呈减小的趋势。雷诺数Re大于2 800时,阻力系数基本趋于稳定。(2)升阻系数比K最大值出现在20°附近;在30°~90°之间,K值呈减小趋势;(3)升阻力系数随d/a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4)升阻力系数随线面积系数的增大而减小;(5)通过多元非线性拟合得出升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拟合度较好。本实验经验公式为拖网阻力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有结节菱形网片 水槽实验 水动力系数 雷诺数 冲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优化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水产品中残留的5-吗啉甲基-3-氨基-2-噁唑烷基酮(AMOZ)、氨基脲(SEM)、1-氨基-2-内酰脲(AHD)和3-氨基-2-噁唑烷基酮(AOZ)等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优化了前处理方法及液相色谱条件。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经衍生化后,调节样品p H至7.0~7.5,加入8 m L乙酸乙酯,离心并转移上清液,氮气吹干后,用乙腈-0.1%的甲酸水(5/95,V/V)溶液定容,4℃高速离心后上机测定。采用梯度洗脱法,4种代谢物在C_(18)柱中分离良好。该法有效地提高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检测效率,且检测结果准确,适用于批量水产品的检测。
关键词: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肝组织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建鲤随机分为6个组,即空白对照组(CK)、模型组(CCl4)、枸杞多糖药物对照组(LBP CK)、处理组(LBP 0.1 g·kg-1、0.5 g·kg-1、1.0g·kg-1),连续饲喂60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按体重0.05 m L·10g-1体内注射30%CCl4-植物油混合液,72 h后收集肝组织及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一系列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30%CCl4-植物油可诱导建鲤急性肝组织损伤。1.0 g·kg-1的枸杞多糖能有效降低建鲤血清中GPT、GOT、LDH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提高肝组织中T-AOC、CAT、GSH-PX、SOD、GSH及TP含量(P<0.05);0.5 g·kg-1枸杞多糖对血清中GPT的降低及肝组织中SOD、T-AOC和Alb的提高均有显著作用(P<0.05);0.1 g·kg-1枸杞多糖对血清及肝组织中生化指标无显著效果。综上结果,认为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致建鲤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鱼类肝损伤的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