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Roche 454 GS FLX的钝吻黄盖鲽(Pleuronectes yokohamae)微卫星标记的开发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oche 454 GS FLX平台测序技术进行了钝吻黄盖鲽微卫星引物筛选,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得到的564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类比分析,得到247种多态性位点,其中完美型占52.22%,非完美型占20.24%,复合型占27.54%,(AC)n、(AG)n两碱基重复类型的比例是44%,重复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总数的87.5%。随机选取11个位点的微卫星引物,采用5个野生个体,利用荧光标记和毛细管电泳进行多样性评价,4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不同位点得到的等位基因范围为3-8,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平均观望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及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88、0.788和0.670。结果表明,454 GS FLX提供了一种直观、高效开发微卫星的方法。

关键词: Roche 454 GS FLX 钝吻黄盖鲽 开发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策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食生态位宽度与三疣梭子蟹接近;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中的8种重要种类都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食物竞争,食物竞争主要源自对双壳类饵料的竞食。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莱州湾 增殖放流 中国明对虾 生长 食物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丰鲢与长江鲢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珠江和黑龙江流域,其中长江水系是我国鲢天然种质资源的重要产地,鲢的养殖性能最好[1,2]。由于鲢具有食物链短、易饲养、成本低和能调节水质等优点,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之一,养殖产量连年稳居淡水鱼类养殖产量的第二

关键词: 长丰鲢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消油剂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急性毒性效应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为研究对象,通过96 h半静水毒性实验,探讨了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WAF)与0号柴油乳化液(CEWAF)对海湾扇贝24 h、48 h、72 h、96 h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消油剂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905(1570-2451 mg/L)、1293(1070-1556 mg/L)、1015(721-1348 mg/L)、846 mg/L(660-1020 mg/L);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36.57(29.42-48.96 mg/L)、23.10(21.07-25.39 mg/L)、14.99(13.66-16.41 mg/L)、11.31 mg/L(8.37-14.47 mg/L);CE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2.71(10.78-15.55 mg/L)、8.51(7.99-9.07 mg/L)、6.56(4.46-7.74 mg/L)、5.42 mg/L(4.51-6.29 mg/L)。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0号柴油乳化液对海湾扇贝96 h安全浓度分别为84.6、1.13、0.54 mg/L。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消油剂、WAF和CEWAF对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LC_(50))均呈逐渐降低之势,半致死浓度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12242x~(–0.583)、y=564.37x~(–0.848)、y=89.987x~(–0.613)。在受试溶液中暴露相同时间,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油剂、WAF和CEWAF,说明CEWAF对海湾扇贝的毒性大于消油剂和WAF,这对于在养殖海区使用消油剂处理溢油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海湾扇贝(A.irradians) 消油剂 0号柴油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抗氧化活性研究已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国内外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研究的现状,从乳酸菌抗氧化评价体系、作用机制及其在水产品加工的应用现状进行论述,旨在为水产加工行业更好地利用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评价体系 机制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盐度胁迫对文蛤和青蛤滤水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指示饵料,设定4个盐度梯度21、15、10、5,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急性盐度胁迫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成贝、文蛤稚贝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滤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文蛤和青蛤滤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同规格文蛤和青蛤逐渐适应盐度变化,但适应不同盐度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文蛤成贝较文蛤稚贝对盐度的适应性更强。

关键词: 盐度胁迫 文蛤 青蛤 滤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酶提取法对浒苔(Enteromorpha sp.)膳食纤维吸附能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丰富的浒苔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现状,以浒苔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提取法制备浒苔膳食纤维。浒苔在55℃、p H=7.7的条件下,由不同比例的蛋白酶和纤维素酶(5:1、10:1、15:1、20:1和25:1)配制的复合酶进行酶解,提取膳食纤维,测定不同提取条件得到的浒苔膳食纤维在模拟体内的环境下(p H=2.0和p H=7.0)吸附葡萄糖、胆固醇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复合酶中蛋白酶比例的升高,膳食纤维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在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1时,膳食纤维对葡萄糖的最大吸附值为20.03 mg/g;在蛋白酶∶纤维素酶比例为15:1时,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最大吸附值为21.93 mg/g。而浒苔膳食纤维吸附亚硝酸的能力则随着复合酶中蛋白酶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在蛋白酶∶纤维素酶比例为25:1时,浒苔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达到最大吸附值29.25μmol/g。在人工肠液中(p H=7.0),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较强;在人工胃液中(p H=2.0),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能力较强;膳食纤维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在人工肠、胃液中无显著差异(P>0.05)。推测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胃部,对胆固醇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肠部,而膳食纤维对葡萄糖的吸附在胃部和肠部同时进行,是一个持续的吸附过程。

关键词: 复合酶 浒苔 膳食纤维 吸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疲劳肽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疲劳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缓解疲劳和增加体能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活性肽功能的开发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抗疲劳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抗疲劳肽的作用机理、制备方法、功能评价指标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其发展前景以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抗疲劳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疲劳肽 作用机理 制备方法 功能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锥菊提取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肌肉注射不同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50±20)g的大菱鲆作为试验动物,分别注射10、20、40mg/m L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试验共进行28d,每隔7d采集血液测试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第28天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攻毒,连续观察7d,测定其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肌肉注射紫锥菊提取物对大菱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溶菌酶活力(LSZ)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吞噬细胞吞噬率(PP)的影响显著(0.01

关键词: 大菱鲆 紫锥菊提取物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东湾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3年4月和10月2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水东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9种,其中硅藻类59种,占85.51%;甲藻类8种,占11.59%;蓝藻和金藻类各1种,分别占1.45%。浮游植物丰度秋季(203.10×104个·m-3)是春季(22.89×104个·m-3)的8.87倍;春季湾外各站位高,秋季则湾内高。水东湾浮游植物优势度极高,春、秋两季均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优势度(Y)分别高达0.64和0.54。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春季(2.38,0.66)高于秋季(1.72,0.4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低于1。水东湾海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显示,该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关键词: 水东湾 浮游植物 丰度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