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东海日本鲭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60–2012年间3个时间段共1054尾东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肥满度、性比、性成熟长度等繁殖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海日本鲭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优势年龄组、肥满度指数、最小和平均性成熟长度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年代的性比均符合1∶1关系(P>0.05),但呈现升高的趋势。与前2个年代相比,21世纪初期有大量1龄鱼加入繁殖群体,这有助于提高繁殖群体的数量。各年代的雌雄鱼性成熟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小和平均性成熟长度均表现为雄鱼略大于雌鱼。面对近50年来不断增强的捕捞压力,日本鲭主要采取降低性成熟年龄、提高性腺指数、增加群体中的雌性比例、提高相对繁殖力和减小卵径等自身调节机制来保持种群的延续。针对上述日本鲭繁殖群体的生物学长期变化特征,为了保持该鱼类资源的种群平衡和渔业可持续利用,文章提出了3点渔业管理建议,分别是控制中上层渔业捕捞努力量并制定渔船及网具标准、在主要产卵场设立产卵亲体保护区及在幼鱼索饵场设立特殊禁渔期、针对日本鲭渔业实施TAC管理制度。

关键词: 东海 日本鲭 繁殖群体 生物学 年代际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渔业近况与趋势分析

极地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南极磷虾资源,其开发潜力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此,本研究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几年南极磷虾渔业国家发展状况,并研究了南极磷虾渔业捕捞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受捕捞技术及装备的限制,南极磷虾传统渔业国家——波兰、日本及乌克兰等正逐渐淡出开发行列;(2)随着挪威、中国及智利等新兴国家的加入,南极磷虾入渔船舶和渔业产量呈上升趋势;(3)南极磷虾全年均有生产,其中3—9月份渔获产量占总产量的70%—90%;(4)受综合环境因素和新的渔业管理措施影响,CCAMLR 48.1、48.2和48.3小区渔获产量年间波动变大,渔场选择难度增大;(5)传统的大规模科学调查模式已不适应该资源变化与渔业管理的要求,科学性渔业调查将成为今后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评估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 南极磷虾 产量 作业渔场 渔业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14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现状,包括鳗鱼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产业化、鳗业供需情况、已取得新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等。通过分析2014年广东鳗鱼价格的变化,预测2015年鳗鱼价格的走势。就目前广东鳗鱼产业科技现状,提出了"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形成区域特色;依托科研院所,加强鳗业关键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开拓加工流通,培育壮大龙头,推进鳗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市场知名度,向国内市场扩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广东 鳗鱼产业 发展形势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冻剂在水产品冻藏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冷冻保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水产品的营养价值,但水产品在冻结贮藏中易发生冰晶的长大,对冻结水产品的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使细胞受到机械损伤,蛋白质发生变性,解冻时汁液流失量增加,风味和营养价值下降。添加抗冻剂被认为是防止水产品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文章探讨了水产品抗冻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品经抗冻剂处理后再冻藏可提高Ca2+-ATPase活性、增加样品的p H,较好的保持了物料的营养成分,抑制冰晶的生长,降低肌肉组织受到机械损伤;综述了新型抗冻剂如糖类抗冻剂、复合磷酸盐抗冻剂、蛋白水解产物型抗冻剂及抗冻蛋白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今后研究者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获得蛋白质分子变化的动态特征,进一步理清水产品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机理和作用机制。

关键词: 水产品 冻藏 抗冻剂 冷冻变性 抗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对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光照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对于揭示如何通过控制环境因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藻类生长繁殖,并最终实现利用藻类调节养殖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试验设置了660、2200、4400、6 6001×4个光照梯度,通过测算比生长速率、生长曲线、竞争抑制参数,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鱼腥藻(Anabaena sp.strain PCC)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条件下,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大藻细胞浓度呈现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升高的趋势;普通小球藻在660、2200、4400、66001x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藻细胞浓度的时间分别为14、15、17、17 d,最大藻细胞浓度分别为961.2×10~4、1858.3×10~4、3 258.8×10~4、3227.2×10~4 cells·mL~(-1);鱼腥藻在4个光照下达到最大藻细胞浓度的时间分别为17、18、21、21 d,最大藻细胞浓度分别为4 018.3×10~4、8 325.0×10~4、10552.8×10~4、10 073.4×10~4 cells·mL~(-1)。共同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对两种藻的竞争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种间竞争抑制参数的测算结果表明,4组光照强度下,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均小于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光照强度66001x时,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最大,为7.94;光照强度44001x时,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最大,为0.45。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两物种的种间竞争结局可初步判断,光照强度22001x时,普通小球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光照强度为660、4400、66001x时,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不稳定共存。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鱼腥藻 光照强度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研究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实验通过分别设置4个栽培密度(1、2、3和4 g/L),3个营养盐梯度(中营养、富营养和极富营养),跟踪检测了培养液中硝氮(NO_3-N)、亚硝氮(NO_2-N)、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变化;并对印度小竹节草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盐的衰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具有很强的营养盐去除能力,栽培密度为4 g/L时,TN和T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50%和93.45%,各处理组间的TN和TP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营养程度对印度小竹节草N、P吸收速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N、P吸收速率随着各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极富营养处理组TN和TP吸收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11和0.15μmol/(g·h)。同时,极富营养处理组TN和TP去除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高达99.46%和90.75%。共培养实验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藻率高达99.89%。实验组TP浓度后期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印度小竹节草可考虑作为生态修复物种在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种植,同时在铜绿微囊藻水华预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印度小竹节草 氮磷 去除率 吸收速率 铜绿微囊藻 抑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possjeticus)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理生态学和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温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甲壳动物食性指标的淀粉酶/类胰蛋白酶活力(A/T)比值在1.2-1.5之间,说明此阶段中华原钩虾幼体偏植物食性。中华原钩虾日摄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水温20-25℃之间,中华原钩虾幼体具有最大摄食率,其回归方程为:y=-0.754 x2+33.297 x-277.57(R2=0.958),最大日摄食率为89.84%。成体在20℃左右达到日摄食率的最大值,其回归方程为:y=-0.247 x2+10.463 x–78.287(R2=0.998),最大日摄食率为32.47%;中华原钩虾幼体和成体饵料吸收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处理组幼体的饵料吸收率均高于成体。根据饵料吸收率回归方程,可得到最大饵料吸收率,幼体为59.86%,成体为56.86%,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幼体21.30℃、成体21.24℃。因此,20-25℃是培育中华原钩虾的适宜水温范围。

关键词: 中华原钩虾 温度 消化酶活力 摄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养殖模式条件下佛罗里达鳖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比较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体质量600~700 g的仿生态养殖佛罗里达鳖和温室养殖佛罗里达鳖的腿部肌肉、裙边和脂肪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仿生态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温室鳖,而裙边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2种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5%),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仿生态鳖腿部肌肉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酸总量及药效氨基酸总量都显著低于温室鳖(P<0.05)。仿生态鳖裙边组织的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药效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仿生态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仿生态鳖脂肪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温室鳖,但温室鳖的饱和脂肪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总量显著高于仿生态鳖(P<0.05)。2种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化学评分都接近或大于1,说明2种养殖条件下生产的鳖营养比较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

关键词: 佛罗里达鳖 仿生态养殖 温室养殖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肇庆江段赤眼鳟开口后仔、稚鱼的异速生长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珠江肇庆江段的赤眼鳟(Spualiobarbus curriculus)开口后仔稚鱼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赤眼鳟开口后仔鱼的游泳、感觉和摄食器官快速分化,许多器官的发育存在异速生长:身体各部分中,头长、尾长和头高为正异速生长,腹长在开口后至20日龄为负异速生长,20日龄后为正异速生长;体高也存在正异速生长,但生长拐点(18日龄)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在头部器官中均存在异速生长拐点,吻长、眼径和眼后头长的生长拐点分别是开口后23、19和16日龄。运动器官中,背鳍、腹鳍、臀鳍及尾鳍均存在异速生长,且分别在开口后18、19、17和14日龄达到生长拐点。游泳、感觉及摄食相关的器官的优先发育,使开口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与早期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对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 珠江 赤眼鳟 仔鱼 发育模式 异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凝结芽孢杆菌JSSW-07对异育银鲫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凝结芽孢杆菌对异育银鲫幼鱼生长、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7.70±0.07)g的健康异育银鲫幼鱼随机分为4组,3组试验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1%、0.3%、0.5%的凝结芽孢杆菌菌粉(含菌量为5.0×108CFU/g),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试验结果表明:(1)在饲料中添加0.3%、0.5%凝结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鱼体的增质量率(WGR)、特定增长率(SGR)(P<0.05),并能够显著降低饵料系数(FCR)(P<0.05)。(2)各试验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数量和血红蛋白(HGB)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0.5%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总蛋白质(TP)含量(P<0.05);添加0.3%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添加0.1%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无显著影响。(4)添加0.3%、0.5%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添加0.1%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肝脏的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对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不能抑制丙二醛的生成。可见,饲料中添加0.3%凝结芽孢杆菌可较好地促进异育银鲫幼鱼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凝结芽孢杆菌 生长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