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新鲜与解冻许氏平鲉(ebastes schlegeli)近红外光谱鉴别技术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鉴别鱼类是否经过解冻处理.首先测定了120个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结合支持向量机建模进行分类鉴别.对所有建模样品的主成分1和2按得分值绘制得分图,进行分析聚类,并将前10个主成分的得分值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优化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g,对90个样本训练;用未知的30个样本进行判别验证,建立鉴别鲜、冻许氏平鲉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预测准确率达100%.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判断鱼类是否经过解冻处理.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许氏平鲉 解冻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保鲜剂对金枪鱼冻藏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3种保鲜剂处理金枪鱼背肌的K值、TVB-N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与色差,以比较壳聚糖、茶多酚以及山梨酸钾3种保鲜剂对金枪鱼鲜度的影响,并得出各自最佳的保鲜浓度。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壳聚糖、茶多酚均对金枪鱼背肉有保鲜作用,最佳保鲜浓度分别为7、15、6 g/L。

关键词: 金枪鱼 保鲜剂 保鲜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蜂群优化或分解的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分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现有的Arimoto熵阈值法未考虑图像目标和背景的类内灰度均匀性,为此提出基于蜂群优化和基于分解的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分割方法.定义Arimoto灰度熵,导出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法,分别利用基于蜂群优化和基于分解的方法求解最佳阈值.基于蜂群优化方法给出中间变量的快速递推公式,利用改进的人工蜂群(MABC)优化算法搜索最佳阈值,减少迭代时适应度函数中的冗余运算.基于分解方法将求解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法的运算转化到2个一维空间,进一步降低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与近年来提出的3种同类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的分割性能更优,分割后图像中目标完整、边缘纹理清晰,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同时,所提出的方法运行速度快,有望满足实际系统对分割的实时处理要求.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阈值分割 二维Arimoto灰度熵 改进人工蜂群优化算法 分解 快速递推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于2012年3月、5月、8月和12月对该水域进行4个季度的采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现存量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桡足类9科24属31种,以及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结果显示,该水域桡足类优势种的季节演替及空间变化明显,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和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等种类为常见种。桡足类及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丰水期现存量大于枯水期;桡足类现存量的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无节幼体的现存量基本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低的趋势。总体看来,丰水期桡足类的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高于枯水期,空间分布格局基本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降低的趋势。PCA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桡足类群落结构与水温、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以及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和p H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网 桡足类 现存量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七丝鲚耳石微化学初报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江属于我国三大河流之一,其河口水域初级生产力高、饵料生物众多。该河口水域生态环境独特,是许多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1]。七丝鲚(Coilia grayii)便是其中的一种,隶属于鲱形目、鳀科、鲚属,被认为是一种洄游型鱼类[2]。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沿岸,在繁殖季节可由各通海河流(如闽江、九龙江、珠江等)河口进入淡水进行产卵繁殖[2]。目前对于七丝鲚的研究,除了有零星的资源调查结果外[3,4],多为从遗传学等角度与其他鲚属鱼[5—7]

关键词: 七丝鲚 珠江口 耳石微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a]芘(BaP)暴露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P4501A1、P-gp、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实验对象,通过水体暴露方式对其进行Ba P持续染毒,随后进行消除试验,利用荧光定量q PCR技术研究三疣梭子蟹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1A1(P4501A1)、P-糖蛋白(P-gp)、热休克蛋白70(HSP70)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随Ba P暴露时间和暴露剂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Ba P暴露对P4501A1、P-gp、HSP70基因的表达均起诱导作用,且对P4501A1的诱导最为显著(P<0.05);消除期间P4501A1、P-gp、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且P4501A1表达量变化更为明显(P<0.05)。实验结果表明Ba P对三疣梭子蟹肝脏P4501A1基因诱导作用最为显著,可作为Ba P暴露的敏感生物标志物,用以监测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三疣梭子蟹 P4501A1 P-gp HSP7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转铁蛋白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铁蛋白是呼吸链的关键因子,参与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功能。研究从嗜水气单胞菌诱导的中华鳖肝脏SMART c DNA文库中,分离克隆了中华鳖转铁蛋白基因c DNA和g DNA全序列,对其序列特征、组织表达及原核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华鳖转铁蛋白对应全长c DNA的基因组DNA全长为19100 bp,由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组成;c DNA全长为2359 bp,开放阅读框为2094 bp,编码697个氨基酸;转铁蛋白的分子量为76.6 k D,包含2个糖基化位点,存在4个二硫键形成区域的缺失,两个同源结构域的相似性为37%,信号肽位于第1—19位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组中华鳖转铁蛋白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大;以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其在心、肝、脾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均有一个上调后减少的趋势。此外,实验还进行了重组转铁蛋白原核表达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为深入研究中华鳖转铁蛋白功能的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中华鳖 转铁蛋白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的分子分型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针对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进行分子分型的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从水产品中分离的6个O群的54株副溶血性弧菌为研究菌株,采用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副溶血性弧菌O抗原合成相关基因,使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Eco R V,BsmⅠ和Xmn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类分析均可得到清晰的电泳图和准确的分型。聚类结果显示:经Eco R V、Bsm I和Xmn I 3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在相似系数为0.72,0.78,0.86时将54株菌分成6个群,且分型结果同副溶血性弧菌的O群血清分型完全吻合。所建立的分子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分辨力,产生的条带明亮、清晰,方法操作简便,试验成本低。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限制性内切酶 血清分型O抗原合成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月水母精巢发育及排精过程的观察

动物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及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海月水母(Aurelia sp.)的精巢发育及其排精过程,并对其精子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温20~22℃的条件下,海月水母碟状体经过40 d生长,达到伞径(7.50±0.71)cm、体重(28.70±6.60)g时,精巢出现并生长发育;经过60 d生长,达到伞径(11.77±0.51)cm、体重(83.54±10.36)g时,精巢发育成熟并开始排精;生长90 d后,精巢开始出现退化,当生长110 d时,精巢退化完全。在精巢发育过程中,其宽度和长度分别伴随海月水母伞径的增长而增宽和伸长,并出现折叠现象。海月水母的排精路线为:精子先粘附于精子细丝上,从精巢排出,继而经过胃循环沟、胃口腕沟,最后由口腕基沟排出体外。在水温22℃、盐度30、p H 8.0的条件下,海月水母精子活力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4 h 30 min和10 h。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海月水母精巢发育迅速,排精路线与过程相对简单,其精子活力强、寿命长,这种高效的生殖策略为其暴发奠定了基础,这或许也是海月水母能在地球上存活年代久远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海月水母 精巢发育 排精 精子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CSFR2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蛋白纯化与功能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进行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预测了一个半滑舌鳎性别相关基因CSFR2,目前已对该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SFR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蛋白层面入手,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CSFR2,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进行诱导表达,用His Trap进行蛋白纯化,SDS-PAGE电泳检测诱导及纯化产物,并将表达纯化的CSFR2蛋白注射1龄半滑舌鳎精巢。由于CSFR2是一个性别相关基因,因此无法通过免疫反应来直接检测其蛋白活性,本研究通过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半滑舌鳎其他性别相关基因Cyp19a和Foxl2的表达量变化,来间接反应CSFR2蛋白的活性及功能。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进入到活体细胞内并发挥一定作用,在6–72 h内对性别相关基因Cyp19a和Foxl2的表达有上调作用,说明CSFR2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并能调节其他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间接促进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本研究进一步了解CSFR2基因在半滑舌鳎性别决定与分化中的作用,可为半滑舌鳎性别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在人工诱导鱼类性逆转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此外,本研究为蛋白活性验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别相关基因 CSFR2 重组蛋白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