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丁香精油对冷藏冬枣果实腐烂及诱导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浓度丁香精油处理冬枣果实在0℃贮藏期间(60d)及藏后25℃货架期(5d)的果实腐烂率、诱导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索丁香精油抑制冬枣果实腐烂与抗病性诱导的关系。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处理能有效抑制冬枣贮藏期果实腐烂的发生,提高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诱导总酚含量的增加。经丁香精油处理冬枣果实在贮藏60d后25℃货架期5d时的腐烂指数得到明显下降,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并以0.50%丁香精油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其贮藏后货架期的果实腐烂指数较对照下降了45.5%。可见,丁香精油抑制贮藏冬枣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丁香精油处理抑制冬枣采后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丁香精油 冬枣果实 采后腐烂 诱导抗病 总酚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时高浓度二氧化碳处理对冰温贮藏期间葡萄果实软化生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乍娜’葡萄为试材,考察冰温贮藏条件下不同高浓度外源CO2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葡萄好果率、硬度及软化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葡萄新型无硫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切实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CO2能够使冰温贮藏过程中葡萄好果率和果实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效抑制果实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及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的升高;贮藏过程中,葡萄果实好果率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G和β-Gal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短时CO2处理可通过调控葡萄果实中软化相关生理机制,从而抑制果实软化,提高果实贮藏品质。

关键词: 葡萄 二氧化碳 冰温 软化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鲜剂处理对冬枣冰温贮藏中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800mg/kg的纳他霉素和3%的氯化钙溶液对白熟期的冬枣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冬枣冰温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冰温贮藏相比,采用纳他霉素与氯化钙进行前处理可明显提高冬枣贮藏期的好果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减少VC的损失,并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贮藏的第90d时,采用纳他霉素与氯化钙进行前处理的冬枣的硬度分别为21.59、18.73kg/cm2,而单独冰温贮藏的硬度为16.72kg/cm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这说明冬枣保鲜中,当将保鲜剂处理与冰温贮藏相结合时,更有利于冬枣品质的保持。

关键词: 冬枣 冰温贮藏 氯化钙 纳他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西兰花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西兰花保鲜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每14d测定西兰花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或冷藏相比,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处理对延缓西兰花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均有明显效果,且可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提高西兰花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相对电导率的升高。研究表明西兰花经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的效果优于直接冰温贮藏的效果。

关键词: 西兰花 低温驯化 冰温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枣冰温贮藏工艺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适于冬枣冰温贮藏的工艺及其条件。通过测定冬枣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生理品质的变化,筛选各处理组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冰温贮藏比冷藏能更好的延缓枣果的成熟与衰老;在冰温贮藏前,经低温驯化处理的能更有效的提高好果率,降低冬枣的转红指数,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减少VC的损失,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在贮藏90d时,经低温驯化处理的冬枣好果率提高了49.57%。这说明将低温驯化技术与冰温技术相结合的贮藏工艺,更有利于延缓冬枣的衰老,对冬枣的保鲜效果更佳。

关键词: 冬枣 贮藏 感官品质 生理品质 冰温 低温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水在鲜切蔬菜贮藏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鲜切蔬菜属于生鲜食品,是一种新兴的蔬菜加工产品,而去皮、切分会破坏蔬菜结构,给鲜切蔬菜带来不利的物理影响,还会导致引发一系列不利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鲜切蔬菜货架期降低,阻碍鲜切蔬菜的加工与销售。臭氧及臭氧水在食品冷杀菌应用方面极具潜力,也是有效的绿色灭菌新方法,非常适合鲜切蔬菜的杀菌保鲜。本文综述臭氧水处理对鲜切蔬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臭氧水在鲜切蔬菜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 鲜切蔬菜 去皮 切分 生理生化反应 臭氧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果形的QTL定位

园艺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圆茄高代自交系106和长茄高代自交系113为亲本,利用其F2群体构建了一张包括23个SSR标记和85个AFLP标记,共15个连锁群的复合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 007.9 cM,平均图距9.3 cM,长度和密度符合定位标准。采用MapQTL4.0软件并结合MQM作图法对果形QTL进行定位分析,定位到与果形指数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12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0.8%和41.5%;与果长相关的5个QTL,位于第1、8、11、12、14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5%、36.8%、9.8%、45.0%和41.9%;与果径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5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5.8%。果形指数、果长和果径QTL同时定位在第1连锁群上,且与AFLP标记M23E21B距离3.5 cM,表明果形性状与该标记紧密连锁。

关键词: 茄子 果形 分子遗传图谱 QTL

基于ISSR标记的我国黄瓜多主棒孢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CSCD

摘要: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对我国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云南、海南等19个省、市、区黄瓜栽培地造成严重为害。多主棒孢菌具有寄主广泛、侵染破坏力强、传播途径广、极易变异、防治措施缺乏等特点,而且黄瓜棒孢叶斑病在田间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表现出大型斑、小型斑和角状斑等丰富的症状特征,这些因素均导致黄瓜棒孢叶斑病发展为近年来继黄瓜霜霉病后的第二主要病害。本研究对87株采自我国山东、河北、辽宁及海南等11个地区的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采用ISSR标记进行分析,通过16条ISSR随机引物扩增后,得到109个稳定的DNA扩增片段,其中93%是多...

关键词: ISSR标记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相似性系数 遗传距离 扩增位点 随机引物扩增 扩增片段 亲缘关系 温湿度条件 种子传播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设施番茄 产量 品质 硝态氮淋失

粮食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UPLC/MS/MS测定方法

分析试验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多类粮食作物中1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多离子监测(MRM)的多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液-液分配,石墨化碳氨基小柱净化,采用UPLC-MS/MS(ESI+)测定。方法中各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5~2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5~0.9999。在5~100μ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6%~11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各种药物的定量限(S/N≥10)均可达到5μg/kg。该方法可同时满足大豆、大米、玉米等多种粮食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检测需求。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粮食 多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