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精准相温贮藏后阳丰甜柿货架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阳丰甜柿为研究对象,将甜柿放入便携式气体调控保鲜箱中,然后加入1-MCP药包(浓度为1μL/L)后置于精准相温库贮藏,于贮藏30 d和60 d后做常温货架试验,分析贮藏微环境气调对甜柿品质、生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箱式气调(TCK)相比,1-MCP处理结合箱式气调(TS)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不同贮藏期后甜柿货架品质调控效果相似,能够有效维持甜柿果皮的亮度和颜色饱和度,减缓果肉硬度、凝聚性、回复性和咀嚼性的下降,延缓货架后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电子鼻分析显示,甜柿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挥发性成分中氮氧化物含量有所增加;TCK贮藏30 d货架3 d椭圆距离与TS贮藏30 d货架12 d相近,TCK贮藏60 d货架6、9 d椭圆距离与TS贮藏60 d货架9d重叠,表明了加入1-MCP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有利于甜柿贮后货架期挥发性成分的维持,分析结果与生理品质指标相吻合。因此,加入1-MCP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更有利于甜柿的保鲜。


不同速冻处理对紫甘蓝切片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处理后紫甘蓝切片微生物、质构、Vc、还原糖、可滴定酸以及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速冻低温保鲜处理对紫甘蓝切片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紫甘蓝切片为试验材料,用1.0%异抗坏血酸+2.0%柠檬酸+0.5%CaCl_2浸泡护色5 min,在2%柠檬酸+1%抗坏血酸溶液中漂烫(65℃)1 min,然后分别在-20℃、干冰和-60℃条件下速冻,再于(-1.5±0.5)℃条件下贮藏28 d,并对其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护色+漂烫+干冰速冻+(-1.5±0.5)℃贮藏处理可抑制紫甘蓝切片内微生物的腐败作用,该处理组样品仍具有良好质构特性,保持Vc、还原糖和可滴定酸等营养品质,色泽正常,气味清香,其感官品质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


速冻联合低温贮藏处理对切块紫甘蓝保鲜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速冻低温保鲜处理对切块紫甘蓝贮藏品质的影响,考察了速冻低温处理对切块紫甘蓝微生物、质构、其内还原糖、Vc、可滴定酸以及感官品质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切块紫甘蓝为试验材料,用1.0%异抗坏血酸+2.0%柠檬酸+0.5%Ca Cl_2浸泡护色5 min,在2%柠檬酸+1%抗坏血酸溶液中漂烫(65℃)1 min,然后分别在-20℃、干冰和-60℃条件下速冻,置于(-18±0.5)℃条件下贮藏28 d,并对其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速冻低温处理能够抑制切块紫甘蓝贮藏期间微生物的腐败作用,抑制贮藏期间切块紫甘蓝质构品质的变化,减少切块紫甘蓝中还原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损失,保持优良的感官品质。其中,护色+漂烫+干冰速冻+(-18±0.5)℃贮藏处理保鲜效果最佳。


高寒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等对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47.8%,共分离和鉴定出9种葡萄球菌60株(34.5%);60株葡萄球菌分为41个克隆谱型;60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0%(24/60)和50.0%(30/60),表明这两种药是治疗乳房炎常用药物。本研究为高寒地区致病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对病原菌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应用微滴数字PCR技术快速检测食用菌中沙门氏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趋势和终极体现形式,而快速、准确、简便的定量技术则是保障整个体系顺利、有效完成的核心支撑。作者根据沙门氏菌inv A毒力基因序列,在前人对引物研究结果基础上,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沙门氏菌标准菌株为研究对象,建立沙门氏菌微滴数字PCR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样品实测等关键指标与传统培养法进行对照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滴数字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2CFU/m L,样品实测与传统国标法对比,二者符合率100%。所建立的沙门氏菌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直接地分析沙门氏菌的含量,无需构建质粒和标准曲线,避免了因标准曲线量值偏差而影响样品定值的准确性,所建立的方法为食源性沙门氏菌污染的快速定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微生物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臭氧水处理对葡萄品质和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葡萄贮藏保鲜效果,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组葡萄理化及感官品质和表面微生物来确定最佳臭氧水浓度。研究表明:臭氧水处理可有效降低葡萄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的下降,有效杀灭葡萄表面的微生物,保持其感官品质。其中,1.92 mg/L臭氧水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40 d后,葡萄失重率和腐烂率分别为0.43%和12.35%,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保持较好,感官评分为2.01分,表面细菌和霉菌总数分别比空白组少1.74×10~4、7.47×10~4CFU/g。


气调结合生物保鲜剂对葡萄冷藏品质及电子鼻判别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无核寒香蜜葡萄的贮运品质,在箱式气调的基础上,研究800、1000 mg/L浓度的纳他霉素和500、1000 mg/L浓度的ε-聚赖氨酸对无核寒香蜜葡萄微环境气体含量、感官、质地、营养、生理品质及电子鼻判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保鲜剂的添加可以维持箱内较高的CO_2含量和较低的O_2含量,且不同浓度的相同生物保鲜剂间具有显著差别(P<0.05);1000 mg/L纳他霉素和500 mg/L的ε-聚赖氨酸均可在不同程度保证无核寒香蜜葡萄的品质,且1000 mg/L纳他霉素处理无核寒香蜜葡萄的贮藏品质最佳,至60 d时,其落粒率和腐烂率为12.00%,果皮强度和脆性保持在4.04 N、196.00 g/s,TSS、TA及Vc含量分别为15.80%、0.68%、4.2 mg/100 g,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为40.60 mg CO_2/kg·h、1.20μL/kg·h。PCA和LDA方法均适用于气调结合生物保鲜剂处理无核寒香蜜葡萄冷藏期的风味分析判别,NATA800、ε-PL1000处理与其余处理风味有一定的差异。


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的准确率,构建了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系统。针对温室黄瓜栽培现场采集的病害图像,采用基于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病斑图像分割,并采用决策树模型扩展一元势函数,提高病斑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将分割后的病斑图像转换到HSV颜色空间并提取其颜色、纹理和形状等25个特征,利用粗糙集方法进行特征选择与优化;构建了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SVM分类器,准确地识别与诊断温室黄瓜霜霉病。系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的病斑分割方法,能够克服复杂背景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准确地提取病斑图像;采用粗糙集方法能够有效地选择分类特征,将25个初始特征减少到12个,提高了运行效率;黄瓜霜霉病识别准确率达到90%,能够满足设施蔬菜叶部病害诊断的需求。
关键词: 温室黄瓜 霜霉病 诊断系统 图像处理 条件随机场 决策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