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中和土壤酸碱度,并显著提高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性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CK),分别增加 30%以上和40%以上.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低于对照,处理组土壤中优势菌群为Hypocreales(肉座菌目)、Russulaceae(红菇科)、Pezizales(盘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Bursaria(袋形虫属),对照土壤中优势菌群为 Pseudoplatyophyra(拟匙口虫属)、Aleuria(网孢盘菌属)、Onygenales(爪甲团囊菌目)、Trichosporon(丝孢酵母属)、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ales(粪壳菌目)、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菌渣还田 有机质 酶活性 真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荪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缓冻协同微波法对竹荪中的多糖成分进行提取并进行工艺研究,依次考察缓冻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总还原能力4种试验,对比缓冻协同微波法提取得到的竹荪多糖(PW-1)和单一微波法获得的竹荪多糖(PW-2)的抗氧化活性,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RI)技术和红外光谱分析多糖初步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缓冻时间16 h、微波功率260 W、液料比53 mL/g、提取时间8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PW-1的得率为11.87%。在4种抗氧化活性试验中,PW-1表现的抗氧化活性比PW-2更强。初步结构分析发现PW-1与PW-2分别是由4个主色谱峰和3个主色谱峰构成,并以α-糖苷键连接为主的吡喃型糖,重均分子量均为1.018×10~6~14.980×10~6 g/mol。

关键词: 竹荪多糖 缓冻协同微波法 响应面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 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编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数据抓取、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紧跟国家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为导向正确性、舆论导向与社会责任、出版管理与内部治理、规模与效果4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个相应的二级(12个)、三级指标(25个),以期通过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升农业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发挥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社会效益的正向作用,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科学舆论话语权与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社会效益 评价指标 乡村振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花菇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合适的花菇干燥方式,比较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花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对花菇结构损伤最小,干燥的花菇复水比高、收缩率小,具有良好的色泽品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保留率高,可接受度较高,但真空冷冻干燥所需时间长、能耗大,且设备成本高,适合高品质的花菇生产.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热风干燥的花菇复水比和收缩率差异不明显,香味浓郁,且干燥能耗低,适合工业化大规模制备干花菇.微波干燥效率高、能耗小,但微波干燥的花菇收缩严重,复水比低,营养物质损失较多,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适用于花菇干燥.

关键词: 花菇 干燥方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温室废旧椰糠循环利用技术

上海蔬菜 2023

摘要:智能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一般以椰糠条作为栽培基质,椰糠条通常使用1年后便将其还田或低价出售,这样不仅增加生产资料成本,同时还需要大量人工进行搬运、开孔,人工成本也较高。为提高废旧椰糠的利用价值,作者将旧椰糠消毒后用其种植草莓、叶菜类蔬菜和啤酒花。调查发现,与新椰糠相比,旧椰糠对草莓生长无负面影响;新、旧椰糠处理新夏青的单株质量差异不显著;旧椰糠种植的啤酒花在第1年即可采摘酒花,每667 m~2产量为50 kg。废旧椰糠的循环利用,将椰糠条的使用周期延长至2年以上,可节约温室生产成本5%左右,减轻了玻璃温室生产运营压力。多次循环利用后的椰糠条拆袋打散后还田种植露地园艺作物,还可起到土壤改良的作用。

关键词: 废旧椰糠 循环利用 番茄 草莓 叶菜类蔬菜 啤酒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系节水抗旱稻新组合旱优157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优157系安徽天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抗旱性强的三系不育系申旱3A与抗旱恢复系R157配组选育而成的节水抗旱稻新组合.该组合中感稻瘟病、感稻曲病、中抗白叶枯病,抗旱级别为抗,米质达部标优质3级米,2022年10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三系杂交组合 旱优157 抗旱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友好型中药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

中国稻米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寻环境友好型中药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减施增效效果,采用大田试验,选择5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药肥处理(相比常规化学农药减量20%)下水稻品种生育进程、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稻米品质性状和病虫防治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药肥可以显著缩短水稻的生育进程,增加颖花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3.8%~6.7%;中药肥处理下各品种整精米率提升1.4%~7.3%,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3.2%~62.2%、11.6%~59.5%和1.0%~6.5%;中药肥处理下各品种稻瘟病发病率降低0.9%~17.7%,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防效则分别提高2.2%~15.8%和1.0%~8.2%。

关键词: 中药肥 水稻 产量 品质 病虫害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冰温贮藏对鲜糯玉米采后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近冰温处理对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沪红糯 1号'糯玉米为实验试材,分别将其贮藏于 4℃和近冰温(-1℃)条件下 40 d,测定鲜糯玉米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 4℃冷藏相比,近冰温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鲜糯玉米失重率并延缓玉米籽粒果皮硬度的增加,维持水分、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同时,近冰温处理通过维持较高的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减少H2O2 含量的积累,维持鲜糯玉米的营养品质,延缓果实衰老.相关性分析表明,鲜糯玉米贮藏时间和失重率、果皮硬度、H2O2 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水分含量、TSS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和APX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和综合得分进一步表明,影响鲜糯玉米贮藏品质的关键指标是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APX活性、果皮硬度、失重率、H2O2 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近冰温处理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有利于维持鲜糯玉米贮藏品质.

关键词: 鲜糯玉米 近冰温贮藏 营养品质 次生代谢产物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玻璃温室樱桃番茄越冬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23

摘要:上海地区夏季炎热多暴雨、冬季寒冷寡照,设施番茄常采用1年2茬的栽培模式,采收期集中,市场供应期短。秋冬茬樱桃番茄若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售价较高,若开放温室采用休闲观光模式进行自主采摘,樱桃番茄的种植效益更高。在有保温、加温设施的玻璃温室中种植樱桃番茄,可在秋冬季节有效延长樱桃番茄的生育期。该文以沪樱9号樱桃番茄为例,从栽培环境要求和栽培方式、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上海地区玻璃温室樱桃番茄越冬栽培要点。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玻璃温室 越冬栽培 上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菌核病两种病原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是引起蔬菜菌核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为了建立针对这两种病原菌的快速分子检测体系,本研究基于漆酶2编码基因(laccase 2)分别设计了针对S.sclerotiorum和S.mi-nor 的特异性引物对Sslcc2-F/R和Smlcc2-F/R,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重PCR检测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灵敏度以及蔬菜菌核病模拟侵染样品进行检测,证实了双重PCR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能通过扩增片段的大小区分S.sclerotio-rum 和S.minor,引物Sslcc2-F/R可扩增出大小为410 bp的S.sclerotiorum特异性条带,其检测灵敏度可达3.11×10-2 ng·μL-1;引物Smlcc2-F/R可扩增出大小为609 bp的S.minor特异性条带,其检测灵敏度为3.42×10-2 ng·μL-1.在混合两对引物的体系中,检测灵敏度为3.0×10-1 ng·μL-1.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体系能同时对引起蔬菜菌核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进行准确、快速和灵敏的检测.

关键词: 蔬菜菌核病 核盘菌 小核盘菌 双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