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摄食水平哲罗幼鱼排氨率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了解摄食水平对哲罗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制定更科学的投喂策略,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3个摄食水平(2%、4%、6%)的哲罗(Hucho taimen)幼鱼摄食前后的排氨率。结果显示:摄食后,3个摄食水平的哲罗幼鱼的排氨率均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最后恢复到各自的初始水平;3个摄食水平的哲罗幼鱼的排氨持续时间(DNR)为(17.0±0.30)、(18.0±0.50)、(19.0±0.60)h,排氨率峰值时间(TNR)为(7.0±0.00)、(7.0±0.20)、(8.0±0.60)h,二者均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延长;哲罗幼鱼平均排氨率(NRave)和最大排氨率(NRmax)与摄食水平(m)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Rave=1.1917+0.1581m(R2=0.9783,2.15% 关键词:
哲罗
摄食水平
排氨率
排氨持续时间
排氨率峰值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立式曲面V型网板水动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两种立式曲面V型网板的水动力性能,该文通过水槽模型实验测量网板阻力xF、升力yF,计算了网板的阻力系数DC、升力系数LC和升阻比K。结果表明:LC和K随冲角?的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DC随冲角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当冲角??30o时,1号网板升力系数最大值LmaxC?1.509,此时DC?0.686,K?2.198;冲角??20o时,升阻比最大值maxK?2.892,此时LC?1.158,DC?0.400;当冲角??30o时,2号网板升力系数最大值LmaxC?1.603,此时DC?0.765,K?2.095;冲角??15o时,升阻比最大值maxK?2.555,此时LC?1.013,DC?0.397。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网板的最佳工作冲角范围为15o–30o,此时1号网板升力系数LC?0.8且升阻比K?2.0,2号网板升力系数LC?1.0且升阻比K?2.0。此外,不同冲角下,1号网板升阻比大于2号网板,具有较高的扩张效率,冲角为10o–30o时,2号网板的升力系数大于1号网板,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扩张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与气象Ⅰ-石斑鱼低温寒害指标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本研究可揭示不同大小石斑鱼抗寒性差异及其机体应激反应,探索斜带石斑鱼生存的临界温度,为石斑鱼养殖选择合理放养周期、寒害风险评估、制定防寒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5、200、600 g/尾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降低水温并记录不同水温下的存活情况,并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表明:(1)石斑鱼小鱼轻度寒害指标为水温11℃,持续1天,中度寒害指标为水温10℃,持续时间1~2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0℃,持续3天.中鱼的轻度寒害指标为14℃,持续1天,中度寒害指标12℃,持续1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1℃,持续1天.大鱼的轻度寒害指标为15℃,持续1~2天,中度的寒害指标为15℃,持续3天,重度寒害指标为14℃,持续1天;(2)小石斑鱼在低温刺激下,肝和鳃SOD显著提高,中鱼鳃SOD显著下降,而肝SOD先升高后下降,大鱼肝SOD和鳃SOD都先升后降,但整体活性水平相对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不同生长阶段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取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苗119尾,通过RFID电子标记注射和对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共8个可量性状进行跟踪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2-13月、14-25月两个生长阶段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2-13月生长期间全长、体高、体宽3个变量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依次为0.417、0.339、0.212,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全长(VTL)、体高(VBD)、体宽(VBWD)对体重(VBW)的回归方程VBW=-307.492+13.667VTL+29.638VBD+3.545VBWD,方程相关指数为0.862;14-25月生长期间体高、全长2个变量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依次为0.550、0.387,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体高(VBD)、全长(VTL)对体重(VBW)的回归方程VBW=-68.559+82.443VBD+22.717VTL,方程相关指数为0.784。研究表明2-13月、14-25月两个生长阶段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决定体重增长的形态性状会发生改变,因此建议在不同生长时期针对性地筛选、使用目的性状组合,达到有效提高选育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形态性状 多元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浪作用下筏式养殖结构的动力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筏式养殖设施结构的特点,基于有限元商业软件ANSYS对其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位置浮标与吊笼的位移和最大锚绳力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筏式养殖设施整体结构在波浪作用下呈现周期性的运动趋势,但并未发生浮标或吊笼相互缠绕的现象,说明此筏式结构在波浪作用下能够安全使用。不同位置的浮标与吊笼,由于受到锚绳与筏绳相互牵引的作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两侧锚绳受力变化周期与波浪周期基本一致,迎浪侧锚绳受力明显大于背浪侧,锚绳力最大值约为1000 N。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不同的波浪工况条件,发现各个浮标和吊笼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位移幅度均随着波高的增加而增大,且垂直方向位移幅度大于水平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Imd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Imd免疫信号通路在无脊椎动物抗革兰氏阴性菌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已知中国明对虾Imd通路下游核转录因子Relish基因全长的情况下,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Imd通路上游基因Imd的cDNA序列,命名为FcImd,该基因全长783bp,5’非编码区45bp,3’非编码区255bp,开放阅读框483bp,编码160个氨基酸,包括一个位于C端的死亡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FcImd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甲壳动物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与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88%。于鳗弧菌感染后的1,3,6,12,24,48,96,144h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并分别取血淋巴用于检测中国明对虾Imd及Relish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鳗弧菌感染后,实验组Imd和Relish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md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elish表达量在1h时达到最高,然后呈逐渐降低趋势。中国明对虾感染鳗弧菌后Imd和Relish基因呈不同步上调表达,说明Imd和Relish基因的表达与弧菌刺激密切相关,提示Imd和Relish基因参与了对虾抗菌反应的Imd信号转导通路。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Imd免疫信号通路 Imd基因 Relish基因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
《地球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为人类提供多种海产食物、净化海洋环境和提供宜人景观及发展空间等。随着工程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推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MEBM),在海洋生态系统的框架下规范和管理开发活动,特别是在解决区域性海洋管理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我们借鉴。概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回顾了海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MEBM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MEBM的原则和措施,剖析了国内外MEBM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在中国实施MEBM的必要性和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依据海洋功能区划来管理海洋开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建议以此为基础,强化相关生态科学研究及相应技术和法规支撑,从而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养殖鲟鱼卵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施氏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占总氨基酸(TAA)均高于49%,且施氏鲟卵内TEAA占TAA的50.06%,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多的必需氨基酸(EAA)均为亮氨酸,种类间的色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EA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非必需氨基酸(NAA)含量种类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均为C16∶0,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均以C18∶1n-9含量最高,且施氏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均以C22∶6n-3含量最高,其中西伯利亚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和小体鲟(P<0.05);西伯利亚鲟卵内n-3/n-6值最高,小体鲟卵内最低,且三种鲟鱼间n-3/n-6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西伯利亚鲟鱼卵内,DHA、EPA、PUFA、n-3 PUFA总含量及n-3/n-6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鲟鱼卵(P<0.05)。因此,在配置鲟亲鱼配合饲料时,要重视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leptin两种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动物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SignalP-4.0软件预测信号肽剪切位点,设计引物扩增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leptin基因(jlLEP-A1,jlLEP-B)不含信号肽的ORF区域。扩增产物分别连接到pET-32a(+)和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验证插入位点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pET-32a(+)/jlLEP-A1,pET-32a(+)/jlLEP-B和pGex-4T-1/jlLEP-A1,pGex-4T-1/jlLEP-B。结果表明,在37℃和1 mmol/L IPTG的条件下诱导5 h,重组蛋白表达量最大。SDS-PAGE电泳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蛋白形式存在。这一结果为后续的建鲤leptin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接竞争ELISA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过碘酸钠法将抗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MAb-CIP)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制备酶标抗体MAbCIP-HRP,建立了检测水产品中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dcELISA),考察了包被原浓度、竞争反应时间和有机溶剂等因素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建立的dcELISA针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沙拉沙星和双氟沙星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限(LOD)均不超过0.5ng/mL,线性范围(IC20~IC80)在1.0~12.1ng/mL之间;对虾、鳗鲡和鲫鱼三种水产样品中添加5.0、10.0和20μg/kg时,加标回收率为70.4%~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5.0%~14.7%;本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氟喹诺酮类(FQs)药物多残留的快速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