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大豆皮营养成分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作物之一,2021年产量约为3.717亿t。随着去皮豆粕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大豆皮作为大豆油等大豆制品的加工副产物,产量越来越高。大豆皮纤维含量高,木质素含量少,是一种理想的纤维原料,同时也含有10%左右的粗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在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上应用都有较大潜力。本文总结了大豆皮的加工工艺、产品类型、营养成分、有效能、氨基酸消化率及其在多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可为大豆皮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皮 营养成分 动物生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OsGLYI11.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启动子对基因时空表达的调控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PCR克隆了一个水稻乙二醛酶(Glyoxalase)基因Os GLYI11.2的启动子区域片段(GenBank:AB017042.1),利用PlantCARE对该片段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构建了pOsGLYI11.2∷GUS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中,通过检测转基因植株中GUS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分析了启动子的表达调控模式。结果显示:该启动子含有调控基因表达的7类调控顺式元件,能驱动GUS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胚,胚芽鞘,花)表达。说明本研究所克隆的OsGLYI11.2基因上游2 120 bp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能够驱动报告基因的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OsGLYI11.2基因在水稻中的功能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提供基础。

关键词: 启动子 基因克隆 组织特异性表达 OsGLYI11.2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胚性细胞悬浮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番木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番木瓜基因功能研究和重要农艺性状改良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方法】以紫晖番木瓜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ECS)为遗传转化受体,利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抗生素浓度筛选、侵染时间、继代培养、抗性胚的诱导与萌发以及植株再生整个过程进行探索,最后获得抗性再生植株。【结果】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和潮霉素处理,观察ECS细胞状态,筛选、确定头孢霉素和潮霉素最适处理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mg·L-1和5 mg·L-1。工程菌和ECS共培养侵染2 d后转到含有头孢霉素和潮霉素的液体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周期为14 d。经GUS染色验证,表明继代3次后的ECS几乎全部为转化细胞。将以上ECS转移到液体胚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培养,2个月后可获得大量球形体细胞胚,且GUS组织染色为蓝色。将球形体细胞胚转到半固体成熟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后可获得成熟子叶期体细胞胚。子叶期体细胞胚在萌发培养基上光培养30 d后,可获得再生芽。任意选取再生芽进行GUS染色,均可染成蓝色。抗性再生芽经促根培养可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利用PCR检测抗性再生植株,可以确定GUS基因已经整合到番木瓜基因组中。【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以番木瓜ECS为转化受体的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在该技术体系中,经农杆菌侵染后的ECS继代筛选3次后,几乎全部为转化细胞,这些转化细胞经体胚诱导、成熟、萌发和生根过程可成功获得再生植株,抗性体胚得胚率为43.65%,抗性体胚萌发率为73.26%,植株再生率为80.55%,大大提高了番木瓜遗传转化效率。该体系为番木瓜基因功能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番木瓜 胚性悬浮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共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大豆农家种芽期耐盐性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广东省大豆农家种芽期耐盐性,发掘广东省大豆农家种中潜在的优异性状,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种质资源,为耐盐品种的改良和培育提供优质亲本材料。【方法】以102份广东农家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用150 mmol/L 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处理后测定发芽势、发芽率、盐害指数、胚轴长、胚根长、鲜重和干重,根据盐害指数进行耐盐性初步分级,计算其余指标相对值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并进行耐盐性排序,使用聚类分析法筛选耐盐性较强的种质资源。【结果】耐盐性初步分级结果显示,102份种质资源中,高耐种质资源占比最多,较耐种质资源次之,中耐和较敏感种质资源占比相同,无敏感种质资源。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大豆芽期指标均降低,其受抑制程度排序为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发芽势>发芽率,芽期胚根长受抑制作用较大,发芽率受抑制作用较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指标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8.17%,其中第一主成分(PC1)中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指标为相对发芽势,第二主成分(PC2)中特征向量绝对值最大的指标为相对发芽率和盐害指数;采用获得的2个主成分作为综合指标,根据D值进行耐盐性排序,排名前5的种质资源编号分别为374、310、358、357和309;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种质资源,编号分别为310、358、374和331。【结论】筛选出4份耐盐性较强的农家大豆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耐盐种质创制,或者作为抗盐渍种质资源用于盐渍化土地的开发利用。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指标可用于大豆耐盐性评价与耐盐种质资源筛选。

关键词: 大豆 农家品种 种质资源 芽期 耐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A对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维生素A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常以视黄醇的形式储存于动物的肝脏和肠道等组织中.维生素A具有调节机体增殖发育、调控免疫表达和促进黏膜健康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文章综述了维生素A的吸收代谢、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应答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维生素A对动物生长和健康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维生素A 吸收代谢 增殖分化 屏障功能 免疫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壳色素在染发剂中的应用(英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和急性眼刺激/腐蚀性试验对所制备的板栗壳色素染发剂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板栗壳色素的染发工艺,并进一步通过色差仪、质构仪、扫描电镜(SEM)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染后头发的褪色现象(洗涤和紫外辐照褪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制成的染发剂实际无毒、无刺激。板栗壳色素优化后的较佳染发工艺条件为:板栗壳色素质量浓度0.15 g/mL,发色剂pH 8.5,FeCl_3添加量10%(质量分数),采用先媒后染的染色方式在45℃下进行染色。染后头发经洗涤及UVA和UVB照射后色差(d E~*)最大分别为6.348,3.340和3.280,褪色不明显。经洗涤及紫外线照射后,头发表面毛鳞片未存在明显的翘起现象。随洗涤温度的升高,头发α-角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紫外线照射对染后头发α-角蛋白损伤较小。褪色现象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持久性可以达到要求。

关键词: 板栗壳色素 毒性评价 染发工艺 褪色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多酚、多糖及其复配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考察桑叶多酚(mulberry leaf polyphenol, MLPP)、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MLPS)相互作用对其体外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MLPP、MLPS和桑叶多酚多糖复配物(mulberry leaf polyphenol-polysaccharide complex,PPPS)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MLPP、MLPS和PPPS在模拟消化口腔、胃和肠阶段的变化,采用微孔法分析三者的糖消化酶和脂肪消化酶抑制活性,采用稀释平板法考察三者促益生菌增殖作用。结果 MLPP在口腔、胃、肠阶段的消化率分别为5.26%、20.91%、59.49%; PPPS在口腔、胃、肠阶段的消化率增长至20.75%、39.01%、79.95%,表明桑叶多酚多糖复配后可提高多酚的消化率。MLPS、PPPS在口腔、胃、肠阶段消化中均未检出游离单糖,表明多酚的加入对多糖的消化无影响。PPPS对淀粉的消化和α-淀粉酶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效果显著优于MLPP、MLPS (P<0.05); MLPP、PPPS对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MLPS(P<0.05),但MLPP、PPPS对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MLPP、MLPS、PPPS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均对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有促增殖作用,PPPS对肠膜明串珠菌(GIM1.774)的增殖率显著高于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植物乳杆菌(GIM1.191)、干酪乳杆菌(GIM1.411)、嗜酸乳杆菌(GIM1.321)。结论 MLPP和多糖复配后可提高多酚的消化率,也表现出优于单一组分的降糖降脂活性和促益生菌增殖作用。

关键词: 桑叶多酚 桑叶多糖 复配物 体外模拟消化 降糖降脂活性 促益生菌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阔叶丰花草对华南丘陵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华南丘陵果园种植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对土壤的生态效应,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了丘陵荔枝园种植阔叶丰花草对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阔叶丰花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与清耕对照相比,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香农和辛普森指数多样性指数,但对真菌的α多样性影响不显著。细菌Chao1和谱系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速效钾呈正相关,而真菌香农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荔枝园土壤检测到44个细菌门类,其中酸杆菌门(23.63%~34.87%)、变形菌门(20.62%~28.57%)、绿弯菌门(9.64%~23.85%)为优势细菌门;检测到13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55.97%~69.67%)、担子菌门(7.28%~10.94%)、球囊菌门(1.15%~3.41%)为优势真菌门。从真菌属水平来看,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古根菌属相对丰度占20.91%,与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优势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华南丘陵果园种植阔叶丰花草可提高土壤营养水平,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关键词: 阔叶丰花草 丘陵果园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古根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薹抽薹时间、开花时间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菜薹的抽薹天数和开花天数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同时该性状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光照、温度、土壤、激素等)的影响,阐明菜心抽薹开花的分子遗传机制较为复杂。试验选用抽薹时间、开花时间天数差异大的2个高代自交系材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取150株用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结合田间性状调查并通过混合线性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利用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了包含4253个位点、10940个SNP标记、图谱总长1030.04 cM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获得抽薹时间、开花时间的QTL共4个,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到了一些候选基因。在主效QTL区域内筛选到3个相关候选基因(Bra004125、Bra004162、Bra004165),其控制花器官的形成,并且与诱导植物早期开花的不同信号传导途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菜薹 遗传图谱 QTL定位 抽薹开花时间 候选基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辅料对黑水虻幼虫处理菠萝加工废弃物效果的影响

广东饲料 2023

摘要:为有效利用菠萝加工废弃物(菠萝渣),增加菠萝产业附加值,用黑水虻处理菠萝加工废弃物,研究黑水虻幼虫对菠萝渣的转化效率,从而为菠萝加工业废弃物处理提供参考.试验设计8种不同处理,其中麸皮设置4个水平(10%、20%、30%、0%),玉米粉设置2个水平(0、10%),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为0.10%.以菠萝渣发酵产物作为饲料分别饲喂黑水虻幼虫,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 g幼虫,研究添加不同配比的麸皮、玉米粉和复合枯草芽孢杆菌组合的辅料添加对菠萝渣发酵及其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黑水虻干虫营养品质、菠萝渣转化效果及减量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随辅料麸皮和玉米粉整体比例增加,菠萝渣发酵产物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逐渐提高,除水分外,其他营养成分整体水平也逐渐提高.且在菠萝渣含量相同时,单独添加麸皮的发酵产物其粗蛋白、总磷、粗脂肪含量高于同时加麸皮与玉米粉相比的发酵产物,但前者的粗纤维比后者低;相同辅料配比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处理与对照相比,粗蛋白、粗纤维含量降低.②不同辅料配比的菠萝渣饲喂黑水虻幼虫后,T1组(80%菠萝皮渣+10%麸皮+10%玉米粉+0.10%枯草芽孢杆菌)饲喂的黑水虻体重、总产量、日均增重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不同辅料配比菠萝渣饲喂黑水虻幼虫后,各处理干虫粗蛋白含量在44.86%~49.59%范围内,粗脂肪含量在299~361 g/kg范围内.④T1组与T3组在菠萝加工废弃物的减量率、转化率、料重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1组与其他各组在菠萝加工废弃物的减量率、转化率、料重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鉴于菠萝加工废弃物价格远低于麦麸价格,T1组黑水虻饲料成本低于T3组,因此T1组菠萝加工废弃物发酵饲料配比最适合养殖黑水虻,更适合推广.

关键词: 黑水虻 枯草芽孢杆菌 菠萝加工废弃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