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TGase酶促对蚕蛹蛋白肽组分的鲜味增强作用及伴生危害物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旨在通过转氨酶诱导糖基化制备蚕蛹蛋白糖肽,探讨其鲜味增强作用及其危害物分析。首先,以感官评分、接枝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TGase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再比较高温美拉德反应产物(High Temperature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HMP)与低温酶促反应产物(Low-Temperature Enzymatic Glycosylation Reaction Products, LEP)的滋味和危害物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酶促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肽/糖比2.2:1,蛋白肽质量分数为6.5%,反应初始pH值为6.9,反应温度为50℃,TGase酶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4 h。在相同浓度和糖基化程度下,HMP的丙烯酰胺含量为113.3μg/mL;5-羟甲基糠醛3.0μg/mL;糠醛1.76μg/mL,LEP的丙烯酰胺含量降低至64.05μg/mL;5-羟甲基糠醛1.96μg/mL;糠醛0.01μg/mL。LEP的三大危害物含量均显著低于HMP,证明低温酶促反应优于美拉德反应。感官结果显示HMP和LEP的滋味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LEP的感官评分显著增加,说明低温酶促反应可作为蚕蛹蛋白肽组分增鲜的另外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表明,综合危害物、感官评价结果分析,低温酶促反应对蚕蛹蛋白肽组分有增鲜和降低危害物生成的作用。


海南茶区茶角盲蝽形态发育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角盲蝽属(Helopeltis),是海南热区茶园最重要的吸汁类害虫之一。茶角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梢幼嫩组织为害,形成黑斑坏死,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针对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描述了茶角盲蝽的外部形态,重点记录卵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以及取食、交尾、产卵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角盲蝽卵呈长椭圆形,顶端具两根长短不一的呼吸突,卵初产白色,后逐渐变橙色,临孵化为橙红色;若虫分为5龄,初孵若虫橘红色,后渐变为淡绿色至绿色;成虫头部较小,复眼为黑色,触角呈丝状,分为柄节、梗节、鞭节Ⅰ和鞭节Ⅱ,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背板以淡黄色或黑色为主,腹部呈绿色或蓝绿色。茶角盲蝽孵化过程的时长为(53.25±9.00)min,在室内条件下,卵孵化率仅为69.9%。茶角盲蝽若虫的蜕皮和成虫的羽化主要在叶片的背面,呈倒挂状态,时长分别为(6.20±0.97)min和(8.40±1.33)min;其中,临近蜕皮和羽化时,取食频率明显变少、活动变弱。茶角盲蝽喜欢吸取茶梢嫩叶和嫩茎的汁液,取食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成虫交尾则集中在9:00—10:00和17:00—18:00,每次交尾持续时间为(117.75±18.70)min,此外,当雌虫拒绝雄虫求偶要求时,一般会将腹部向身体内侧卷起。茶角盲蝽孕卵期较短,交尾完成24 h后即可产卵。雌虫产卵时,腹部拱起,头朝下,整个身体呈弯弓状态;卵主要产在嫩茎表皮内,少部分在叶柄和叶脉,卵期为6~8 d。本研究结果为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形态鉴定与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营养调控改善猪肉品质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肉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猪肉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猪肉的经济价值。相较于育种手段,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改善猪肉品质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易于操作等优势。本文就近年有关营养调控猪肉品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养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PS标记的PARMS转换及其应用
《核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1Mod1-CAPS是一个可广泛应用于筛选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的CAPS分子标记。为了将其转化为可高通量检测的分子标记以提高选择效率,本研究以Co1Mod1-CAPS标记扩增10份不同类型的辣椒三系材料,分析其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间的序列差异,从而基于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PARMS高通量检测标记并对321份辣椒种质材料进行恢复源筛选。结果表明,在Co1Mod1-CAPS标记扩增产物第601个碱基处存在一个T→C碱基的变异,即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在该处的碱基均为T,而恢复系材料在该处的碱基为C,后基于该碱基变异成功将Co1Mod1-CAPS转化为高通量标记Co1Mod1-PARMS,并在321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出146份资源携带纯合恢复基因RfRf,其中小果形且辣味重的辣椒类型携带RfRf基因型的个体占比高,指形椒的占比最高,为59.5%,樱桃椒占比次之,为56.5%,甜椒类型辣椒(灯笼椒)携带RfRf基因型的个体占比最低,为8.3%。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较为一致,表明该标记有效。因此,Co1Mod1-PARMS高通量检测标记可应用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从而促使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高通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9个冬种甘薯不同发育时期品质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9个黄肉甘薯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型及主要品质变化,为鲜食甘薯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以9个冬种黄肉甘薯品种为试材,测定5个发育时期甘薯的直径、薯长、单薯重、颜色、干率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直径、薯长、单薯重、干率等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加,'广薯79'在45~105 d、'安娜'在135~165 d薯长增速最快;直径、单薯重增加速度最快的是'玛莎莉';'广薯79'干率增速最快.可溶性糖含量在发育中呈现下降趋势,'广薯72'降速最快.淀粉含量增加,'广薯72'在生长前期45~105 d快速增加,'安娜'在135~165 d增速最快.研究发现黄肉甘薯块根薯长、直径、单薯重、干率、总淀粉含量随着生长发育时期逐渐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下降,不同品种甘薯快速发育和增长时期不同.


黄曲霉毒素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5
摘要:该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选择初体重为(2.90±0.02)g的海鲈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基础饲料G0(不添加AFB1)上分别添加0.1(G0.1)、0.5(G0.5)和1.0(G1.0)mg/kg的AFB1,配制4组试验饲料。采取饱食投喂,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间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FB1可诱导海鲈肝脏组织损伤,且随着饲料中AFB1含量增加,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及脂肪空泡化的程度越严重。海鲈肝脏中AFB1的累积量高于肌肉,随着饲料中AFB1添加量的增加,肝脏中AFB1累积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1-1.0 mg/kg AFB1可诱导肝脏组织损伤。AFB1在肝脏中的累积量高于肌肉,且与AFB1添加量呈正相关。


不同基质配方处理对蓝莓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以蓝莓'优瑞卡'为试材,用椰糠、国产草炭、山沙、立陶宛泥炭和珍珠岩等材料按照不同比例均匀混拌成15 种基质配方,测定分析不同基质配方处理下蓝莓果实产量、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评价不同基质对蓝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使用的蓝莓基质栽培配方,为生产推广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处理对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T1(椰糠∶国产草炭∶山沙=2∶2∶1)的基质对果实品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最佳,果实外观特征、内在品质和产量显著高于CK,总酸(柠檬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总黄酮醇显著低于CK,其次是处理T5(立陶宛泥炭∶国产草炭∶山沙=2∶1∶1),处理T3(椰糠∶国产草炭∶山沙=1∶1∶1)位列第三;处理T1 的产量、纵径、总花色苷最高,处理T5(立陶宛泥炭∶国产草炭∶山沙=2∶1∶1)的果实单果重、横径最大,处理T3(椰糠∶国产草炭∶山沙=1∶1∶1)的果实维生素C、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糖酸比、固酸比含量最高,处理T11(立陶宛泥炭∶椰糠=1∶1)的蓝莓果实总黄酮醇含量最高.综合分析,提升蓝莓果实品质效果较好的三个基质组合依次为处理T1(椰糠∶国产草炭∶山沙=2∶2∶1)、T5(立陶宛泥炭∶国产草炭∶山沙=2∶1∶1)、T3(椰糠∶国产草炭∶山沙=1∶1∶1).


9个黄羽肉鸡品系的腹膜色素过度沉积特性比较分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5
摘要:研究黄羽肉鸡不同品系资源的腹膜色素过度沉积性状(Hyperpigmentation of the Visceral Peritoneum, HVP)种质特性,对比分析不同品系黄羽肉鸡HVP与体重、胫围及性别的关系,为筛选出低HVP黄羽肉鸡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依据。该研究以9个21日龄的黄羽肉鸡品系资源(n=6223)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品系间及公母群体间的HVP差异,同时分析HVP与体重、胫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遗传背景下,不同品系黄羽肉鸡HVP性状等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方鸡群3级黑腹膜过度沉积个体比例高于专门化培育品系。公母鸡群的HVP也存在差异,母鸡中腹膜色素过度沉积等级更高(P<0.01)。相同群体遗传背景下,有8个品系黄羽肉鸡的HVP与体重、胫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3级黑腹膜过度沉积的鸡群体重与胫围较低;这提示我们,不同品系HVP的选育采用不同策略,地方鸡群体更应重视低HVP定向选育,为推广到更多的黄羽肉鸡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中提供参考依据。


广东四季海棠叶斑病病原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为明确广东省四季海棠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采集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获得13株形态特征相似的单孢分离物。供试菌株可侵染四季海棠,产生与田间相似的叶斑病症状。在PDA上,菌落浅灰绿色,气生菌丝丰富。分生孢子梗多单生,(36.4~102.8)μm×(4.6~8.6)μm(n=50)。分生孢子褐色,单生,倒棒形、倒梨形、卵形或椭圆形,(25.6~72.5)μm×(15.4~26.3)μm(n=50),横隔3~7个,纵隔0~3个。基于21株链格孢属内种的ITS、TEF-1α、GAPDH、Alt a1和RPB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病原菌与番茄链格菌的4个菌株单独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广东四季海棠叶斑病菌为番茄链格孢(Alternaria tomato),这是番茄链格孢侵染四季海棠的首次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