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丹东近海的黑鳃梅童鱼29个个体和海洲湾近海的棘头梅童鱼30个个体,开展2种梅童鱼形态特征比较研究。对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臀鳍第一鳍棘、鳔侧枝、鳃腔和耳石等部位进行拍照及形态描述,并进行了2种梅童鱼传统形态学的8个分节特征和14个量度特征的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种梅童鱼的顶枕部小棘、鳔侧枝、鳃腔颜色和耳石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除鳔侧枝数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可数性状均无显著差异。采用贡献率大的8个参数建立2种梅童鱼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达100%;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在外部形态可量数据上虽存在个别交叉,但仍能形成各自相对集中的组;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2种梅童鱼在7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黑鳃梅童鱼 棘头梅童鱼 形态特征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单因子方差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西洋中部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大西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渔场适宜的温跃层参数分布区间,采用Argo浮标水温信息和大西洋金枪鱼会委员(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的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绘制了大西洋中部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大西洋中部延绳钓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西洋中部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温跃层下界深度、温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空间叠加图显示,1—6月份在赤道地区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温跃层上界深度为20—60 m之间。7—9月份在60—80 m,同期在纳米比亚外海,中心渔场区域温跃层上界深度超过100 m。10—12月份,中心渔场区域温跃层上界深度下降到60 m左右。全年在赤道区域,中心渔场CPUE主要分布在温跃层上界温度26—29℃,低于24℃区域渔获率很低;温跃层下界深度在160—250 m,集中在230 m;温跃层下界温度在12—14℃之间,在此区间外CPUE值都比较低。7—11月份,在纳米比亚外海的中心渔场区域上界温度会低至20℃,下界深度分布在140—160 m,下界温度在14—15℃左右。数值计算得出大西洋中部黄鳍金枪鱼适宜的温跃层上界温度是26—28.9℃;适宜的温跃层下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12—14.9℃和150—249 m,而上界深度和中心渔场CPUE关系不明显。研究得出大西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温跃层各特征参数的适宜分布区间及季节变化特征,为延绳钓黄鳍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大西洋中部 温跃层 Arg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地统计学插值方法的洪湖水质时空状况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洪湖2007-2010年间水质因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和常用的5种插值方法(径向基函数、反距离权重、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洪湖水质的时空状况进行分析,并用误差评价因子(MAE、MRE和RMSE)对其拟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水质因子均具有较高的时空异质性,其中,总氮质量浓度受到温度、水深以及水循环的影响;在5种插值方法中,径向基函数取得了较好的模拟预测结果,洪湖总氮质量浓度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水质因子 地统计学 时空特征 插值模型 误差评价因子 洪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育时期哲罗鱼卵黄的超微结构

动物学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哲罗鱼(Hucho taimen)卵黄的超微结构。根据哲罗鱼卵黄物质在卵母细胞中的加工合成、积累以及卵母细胞中参与卵黄颗粒形成的细胞器的变化,可将该鱼卵黄发生分为4个特征时期,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泡期、卵黄积累期和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发生前期是指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卵黄物质开始积累前的时期,此时期核仁不断分裂,出现线粒体云和早期的滤泡细胞层、基层和鞘细胞层;卵黄泡期特点主要是细胞器不断变化产生卵黄泡和皮层泡;卵黄积累期的滤泡膜由内向外依次为放射带、颗粒细胞层、基层和鞘细胞层,此时外源性卵黄前体物质不断经过血液汇集于鞘细胞层,后经微胞饮作用穿过胶原纤维组成的基层,经过多泡体作用转运至颗粒细胞内,在细胞内经过加工和修饰形成小的卵黄蛋白颗粒,卵黄蛋白颗粒经微胞饮穿过放射带进入卵母细胞边缘形成的空泡中,不断积累形成卵黄球;进入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球体积变大,向细胞中心聚集,填满大部分卵母细胞,卵黄积累完毕。

关键词: 哲罗鱼 卵黄发生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生物地理学与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现有资料,介绍了大鲵的生活史及地理分布,分析、概述了大鲵的生物地理学特点及其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对我国大鲵自然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估算,旨在为自然种群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鲵 生活史 地理分布 种群遗传 资源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芽孢杆菌S-12低温溶菌酶体外对PRV和PRRSV抑制作用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洋芽孢杆菌S-12低温溶菌酶体外抗伪狂犬病毒(PR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样品溶菌酶分别对PRV和PRRSV感染细胞的封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在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预防作用,从而对其抗病毒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海洋芽孢杆菌S-12溶菌酶对猪肾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巴.)为100mg·L-1,其药物的封闭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在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预防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3.95、9.94、2.23和3.78mg·L-1,对应的治疗指数(TI)为25.3、10.1、44.8和26.5.海洋芽孢杆菌S-12溶菌酶对猴肾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为58.9mg·L-1,对应4种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5.08、9.94、3.64和4.10m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1.6、5.93、16.2和14.4.结论海洋芽孢杆菌S-12溶菌酶在体外能明显抑制PRV和PRRSV引起的CPE效应,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且溶菌酶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S-12溶菌酶 伪狂犬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抗病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皂角苷对大菱鲆血细胞的溶血作用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显微观察初步测定了不同浓度皂角苷(2.5、5、12.5、25、50、125 mg/L)融解大菱鲆红细胞的时间及其对白细胞的裂解作用;比较了4℃与20℃条件下,不同浓度皂角苷(2.5、5、12.5、25、50 mg/L)在体外对大菱鲆血细胞的溶血活性;用不同浓度的皂角苷溶液浸浴大菱鲆,得出皂角苷对大菱鲆的半致死浓度;同时分析了不同浓度皂角苷(0、5、25、45 mg/L)浸泡大菱鲆后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变化。结果显示,显微观察实验中红细胞溶血时间与皂角苷浓度呈对数负相关(R2=0.982 5),皂角苷对大菱鲆白细胞也具有细胞裂解作用;50mg/L的皂角苷在20℃条件下5 min即可导致血细胞100%溶血,而4℃时处理相同时间仅为42.2%;皂角苷对大菱鲆的24 h半致死浓度(24h LC50)为64.85 mg/L。本研究的结果从细胞水平上初步评价了皂角苷的溶血毒性,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大菱鲆 皂角苷 溶血 乳酸脱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浸渍冻结大黄鱼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浸渍冻结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采用普通冰箱冻结大黄鱼作为对照,以蛋白质质量分数、蛋白冷冻变性程度、持水力、组织结构、弹性作为品质评价指标,对大黄鱼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贮藏前2个月,浸渍冻结的大黄鱼蛋白质变性缓慢,蛋白质损失少,冰晶更均匀,组织结构破坏小,持水力和弹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保持品质较好;2个月后品质下降逐渐加快,6个月时浸渍冻结的大黄鱼品质上已不具有明显优势;建议速冻大黄鱼冻藏时间不宜太长,以不超过2个月为宜。

关键词: 大黄鱼 浸渍冻结 冷冻变性 组织结构 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中下游鲴亚科鱼苗发生规律与年际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珠江鱼类补充群体发生规律及资源量状况,2005-2011年在珠江中下游肇庆江段设置定点采样点,通弶过定量网连续采集漂流性鱼苗样品,对珠江中下游鲴亚科(Xenocyprininae)鱼苗补充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中下游鲴亚科鱼苗稳定出现在4~10月,每年持续(183±12)d,平均出现率为40.1%。在5~8月伴随洪水过程有多个漂流高峰期,鲴类鱼苗密度与径流之间显著正相关(n=876,P<0.01)。2007年鲴类鱼苗密度显著高于2009年(P=0.012)和2011年(P=0.009),而与其他各年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鲴类鱼苗密度峰值出现时,白天平均密度高于早上和晚上,采样期间内整体3个时间段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鲴类鱼苗资源量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长洲水利枢纽可能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其通过保证鱼道正常运行和生态调度两种途径减小对珠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影响。

关键词: 珠江 鲴亚科 鱼苗 补充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水平对不同斑节对虾家系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料蛋白水平与不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家系生长和消化酶之间的关系,研究了3种蛋白水平(34%、38%、42%)的饲料对16个斑节对虾家系的生长性状以及胃和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所有斑节对虾家系的特定生长率均有所增加,F1、F2、F4、F7、F12、F13、F15等7个家系的特定生长率在34%、38%、42%3种蛋白水平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家系在3种或者其中的2种饲料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在家系和饲料蛋白质水平这两个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974);(3)所有斑节对虾家系的蛋白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但规律不明显;(4)13个斑节对虾家系的肝脏蛋白酶活性、14个家系的胃蛋白酶活性均与家系特定生长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淀粉酶活性和特定生长率的相关性远小于蛋白酶活性。

关键词: 蛋白水平 斑节对虾 家系 特定生长率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