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龙须菜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水浸提和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龙须菜多糖,然后分别运用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得到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在20~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苯酚硫酸法在10~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龙须菜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蒽酮硫酸法偏高于苯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结果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加样回收率为99.76%~99.97%,RSD为0.22%~0.25%,此结果较优于蒽酮硫酸法。综上,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均能测定龙须菜多糖含量,但相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更为合理准确,在龙须菜多糖含量测定时可优先考虑苯酚-硫酸法。

关键词: 龙须菜 多糖 蒽酮硫酸法 苯酚硫酸法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Ⅰ型微卫星标记的发掘及多态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三疣梭子蟹Ⅰ型微卫星标记,实验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NCBI数据库已公开的13 985条三疣梭子蟹EST序列中搜索微卫星位点.结果显示,共搜索到287个微卫星位点,其中主要为二核苷酸重复序列(173个),占总数的60.3%;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序列(79个),占总数的27.5%;四、五、六核苷酸重复位点较少;在二核苷酸重复位点中,AC/GT重复位点最为丰富,占二核苷酸重复位点总数的53.8%,AG/CT重复次之,占二核苷酸重复位点总数的37.0%,AT和GC重复较少.挑选14个Ⅰ型微卫星标记在野生三疣梭子蟹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8个位点呈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遗传杂合度(H)分别为0.57和0.63.其中6个多态性位点的PIC值大于0.5,呈现较高多态性特征.研究表明,基于三疣梭子蟹EST数据发掘Ⅰ型微卫星标记的方法切实可行.本研究发掘的Ⅰ型微卫星标记将为三疣梭子蟹遗传多样性评估、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分析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微卫星标记 多态信息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ET的池塘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了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基于.NET Framework技术作为开发环境,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一套池塘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硬件架构和软件设计。硬件架构由水质监测与管理系统、自动投饵系统和投喂决策系统组成。根据测量的水温、溶氧量和酸碱度等信息,结合鱼类生长需要形成合理的投喂量和最佳的投喂时间,实现池塘养殖数字化管理。应用试验表明,系统能够对养殖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达到精准投喂,系统平均降低饲料系数20%,提高摄食量1.5~2.0倍。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数字化 .NET 系统架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典型断面渔业资源结构的季节变化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海渔业资源结构的动态变化,实验基于2006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07年3月和5月(春季)对黄海南部三个典型断面(S1断面位于南黄海南部北部水域,S2断面位于黄海和东海交界处,S3断面位于黄海南部中部水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断面的渔业种类更替、生物量变动、多样性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156种,其中鱼类109种,底层鱼类占89.0%。各季节前10位渔业种类的渔获量均占总渔获量的60%以上,且主要渔业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以小黄鱼、黄、细纹狮子鱼、鳀和脊腹褐虾等为主。各季节S2断面的主要渔业种类组成有显著变化,而S1和S3断面的主要渔业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各种类渔获量在总渔获量中的比例变化很大;各断面渔业生物个体体质量一般都小于40 g。黄海南部海域从南向北各断面渔业种类多样性递减;各季节的渔业种类数与群落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研究表明,黄海各断面渔业资源结构从北向南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与底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密切。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物量谱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性别虹鳟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2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108尾,测定其体重(Y1)和体长(X1)、背吻距(X2、)头长(X3)、尾柄长(X4)、体高(X5)、尾柄高(X6)、体宽(X7)、背鳍基长(X8)8个形态学指标,进行雌、雄区分。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虹鳟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雌性仅有1个形态性状(尾柄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其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0.3335);雄性有3个形态性状(体长、背吻距、背鳍基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其中背吻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3545)。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雌性背吻距、头长、尾柄长、体宽、背鳍基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尾柄长对体重决定系数最大(0.1112);雄性体长、背吻距、尾柄长、背鳍基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背吻距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257);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雌性和雄性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366和R2=0.9668,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雌性=-2 855.44+71.42X2+93.42X3+240.92X4+119.34X7+101.48X8,Y雄性=-2 948.31+32.83X1+129.86X2+62.58X4+75.73X8。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虹鳟实际生产,为虹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关键词: 虹鳟 形态性状 相关系数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初步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南海北部马鲛(Scomberomorus)流刺网的渔获组成、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幼鱼比例等情况,2012年4月21日~24日在海南岛东北部渔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刺挂部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马鲛流刺网的主要渔获种类为康氏马鲛(S.commersoni)、白卜鲔(S.guttatus)和乌鲳(Formio niger),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10 969.80、5 502.49和1 937.34;优势体长(叉长)组分别为701~800 mm、501~600 mm和231~250 mm。建议尽快制定主要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长度,进行渔具选择性试验,制定并出台最小网目尺寸等相关管理措施,以促进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刺网 马鲛 渔获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陆架区的颗石藻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007年5月东海陆架区航次调查的颗石藻物种组成,给出了调查海区的颗石藻物种名录,并拍摄了出现的颗石藻物种的显微图像。本次调查共记录颗石藻物种23种,隶属于9个科、4个目,其中绝大多数为异晶颗石藻Heterococcolithophore,少数为同晶颗石藻Holococcolithophore。从出现频率来看,皮球石科Syracosphaeraceae的物种居多,特别是条结藻属Syracosphaera的物种,共出现了7种,占到总物种数的30%之多。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Lohmann)Hay&Mohler和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oceanicaKamptner在本次调查的所有采样站点中都有出现,并且记录了赫氏艾密里藻的3种变型(TypeA、TypeB/C和TypeC)。4种新纪录是皮球石科的两种异晶颗石藻:历史条结藻Syracosphaera histrica Kamptner和边孔条结藻Syracosphaera marginaporata Knappertsbusch;具覆球藻科Calyptrosphaeraceae的两种同晶颗石藻:乳突具覆石藻Calyptrolithophora papillifera(Halldal)Heimdal和粗毛盔球藻Corisphaera strigilis Gaarder,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东海陆架区外海受黑潮(Kuroshio)影响的区域,其独特的栖息地环境,有利于颗石藻的快速生长与繁殖,因而出现了较多的颗石藻物种。

关键词: 颗石藻 赫氏艾密里藻 物种组成 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混合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分析东黄海小黄鱼肥满度空间异质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8—2010年黄海南部近海(SYS)、东海北部外海(NECS)和东海中部近海(MECS)小黄鱼体长和体质量数据,采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解析了小黄鱼幼鱼和成鱼群体体长-体质量关系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协方差模型和线性混合模型的残差标准误基本一致,线性模型残差标准误最高.从线性混合模型对特定区域和总体区域平均体质量计算的相对比值来看,SYS和NECS幼鱼群体的平均体质量高于总体平均值,但MECS低于总体平均值;成鱼群体则为NECS平均体质量高于总体平均值,MECS和SYS低于总体平均值.分位回归估计的肥满度和异速生长指数结果显示,幼鱼群体在不同分位的估计参数呈显著变化,SYS异速生长指数均值为2.85,在0.1~0.95分位的估计值变化范围为2.63~2.96.MECS和NECS参数估计值和置信区间在各分位数呈异质性变化,低分位时,NECS估计值在3个调查区域中最低,MECS最高;高分位时,MECS和NECS均高于SYS.对低分位0.25、中分位0.5和高分位0.75分位数的异速体长体质量关系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低分位和高分位数之间体长-体质量关系极为显著(0.25∶0.75,F=6.38,df=1737,P<0.01),低分位数和中分位数之间为显著(0.25∶0.5,F=2.35,df=1737,P=0.039),中分位数和高分位数之间接近显著(0.5∶0.75,F=2.21,df=1737,P=0.051).成鱼群体SYS异速生长指数均值为3.01,在0.1~0.95分位的估计值变化范围为2.77~3.10.低分位和高分位数之间体长-体质量关系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25∶0.75,F=3.31,df=2793,P=0.01),低分位和中分位之间差异不显著(0.25∶0.5,F=0.98,df=2793,P=0.43),而高分位和中分位之间则差异极显著(0.5∶0.75,F=3.56,df=2793,P<0.01).

关键词: 东海 小黄鱼 混合效应模型 分位数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龙头鱼流刺网渔获组成初步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取南海北部龙头鱼流刺网的渔获组成、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幼鱼比例等数据,2012年9月在珠海近海渔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流刺网的优势渔获种类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杜氏叫姑鱼(Johnius dussumieri)、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和鳓(Ilisha elongata),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11 831.24、2 118.43、1 154.70和1 118.87,优势体(叉)长组分别为201~200、131~150、151~160、161~180 mm。建议尽快制定出南海区龙头鱼的最佳开捕体长,以促进龙头鱼流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流刺网 龙头鱼 渔获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FLP技术分析多鳞四指马鲅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应用AFLP技术分析了江苏东南部近海海域(QD)、广东湛江近海海域(ZJ)、上海崇明长江口附近水域(CM)和海南琼海近海海域(QH)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分化。120 ind个体样品、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246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28条,多态性比例为53.4%。群体ZJ扩增位点最多,多态性比例也最高,群体内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为CM

关键词: AFLP 多鳞四指马鲅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