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低盐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培育亲虾初探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在盐度2~3条件下养殖至9月龄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虾为材料,研究低盐度养殖对虾在不同盐度驯养条件下的繁殖性能,以期为利用低盐度养殖对虾培育亲虾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盐度梯度设置为1、8、15、23和30。雌虾经剪切单侧眼柄后进行促熟培育,促熟期间的雄虾养殖水温控制在(27±0.5)℃,雌虾水温控制在(28±0.5)℃。定期检查雌虾卵巢和雄虾精荚的发育情况,采用精荚人工移植技术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培育的亲虾进行组合交配,统计受精率和孵化率,组织切片观察卵巢发育,综合评价各实验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盐度梯度范围内,雌虾卵巢都可发育成熟;盐度1组雌虾成熟比例仅10%,且全部死亡;盐度8和15下发育成熟的雌虾达70%,可正常产卵,但产出的卵子受精率较低,不能孵化出无节幼体;盐度23和30下发育成熟的雌虾超过76%,可正常产卵、孵化,但孵化率较低。组织切片观察,盐度8~30范围内各组雌虾卵巢发育无明显差异。在盐度8~30范围内,凡纳滨对虾雄虾精巢都能够正常发育成熟,但盐度30和23实验组的雄虾精巢发育速度明显快于盐度15和8组;随着盐度的降低,精荚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延长;所有盐度实验组的精荚被移植后都可与卵子受精并孵化出无节幼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露中章鱼胺的分离提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吸附量、解吸率等因素,研究硅胶分离提取鱼露中章鱼胺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表明:60~100目硅胶对鱼露中章鱼胺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效果,静态饱和吸附量达3.837mg·g-1(干硅胶),30%的乙醇水溶液为最佳洗脱剂,洗脱率达90.48%;60~100目硅胶对鱼露中章鱼胺动态吸附的最佳上样量为4BV,用1.1BV洗脱液可基本洗脱完全。得到的洗出液采用HPLC分离系统进行精制,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固体。将此白色固体与标准品章鱼胺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质谱分析,可证明得到的白色粉末状固体为纯度较高的天然章鱼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方法获得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516 bp,开放阅读框1 245 bp,编码414个氨基酸,其预测分子量为45.06 kD,理论等电点为5.694,并含有两个糖基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同源性最高,达到49%。组织表达分析表明,serpin基因在脊尾白虾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胰腺和鳃组织,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不同盐度胁迫后脊尾白虾的血细胞serpin基因表达量在盐度胁迫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组织中serpin基因表达量在盐度胁迫后2 h和24 h出现明显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脊尾白虾serpin基因参与了急性盐度胁迫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克隆脊尾白虾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中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DNA全长,分析盐度胁迫后其在血细胞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期为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组织表达 盐度胁迫 应激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AMH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该基因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为1 563 bp,编码蛋白含520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TGF-β超家族的特征序列,包含1个AMH-N区域和TGF-β结构域,并在C端生物活性区含有9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滑舌鳎AMH和所有鱼类AMH聚为一簇,与鲽形目相似性最高。实时定量结果表明,AMH基因在半滑舌鳎不同组织中有差异表达,在正常雄鱼和伪雄鱼性腺中表达量最高。胚后不同时期性腺的实时定量结果表明,性腺分化之前AMH在精巢中相对表达量较低,70 dph(days post hatching)达到最高峰,而在卵巢中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预示AMH基因可能在半滑舌鳎性腺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较正常雄鱼后代而言,AMH基因在伪雄鱼后代的雄鱼和伪雄鱼性腺中的表达都有升高的趋势,而在雌鱼中无明显差异,也预示其可能参与半滑舌鳎的性反转过程。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抗缪勒氏管激素(AMH) 克隆 表达 实时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鱼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外膜蛋白A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13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鳜鱼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细菌ompA序列,通过比对保守区域(88~107 bp,988~1 007 bp)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鳜鱼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扩增ompA基因核心序列,采用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法扩增ompA基因全长及其上下游序列;应用Vector NTI 9.0对ompA序列进行拼接,应用Vector NTI 9.0、SignalP 3.0对OmpA蛋白的基本参数、信号肽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Blastn分析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ompA基因序列与其他菌种ompA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对其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ompA基因全长为2 004 bp,其中包括ORF 1 059 bp,编码352个氨基酸,5′端侧翼序列271 bp,3′端侧翼序列574 bp;Omp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7 900,等电点为4.94,OmpA蛋白序列N-末端的前20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序列;根据22种细菌的OmpA蛋白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与嗜水气单胞菌SSU株的亲源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5.5%;三维结构分析表明,OmpA蛋白N-末端功能区是由8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片构成的β-折叠桶;OmpA蛋白Asn25~Ala205片段4个环区的平均柔性显著高于其余部位的柔性。结论成功克隆了鳜鱼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ompA基因,并对OmpA蛋白的相关生物信息学进行了分析,为嗜水气单胞菌呈递外源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血液水分、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盐度适应过程及其调节规律,将7月龄幼鱼直接转入0(淡水对照)、5、10和15等4个盐度组中养殖32 d,分别在第0.5、1、2、4、8、16和32天检测幼鱼血液水分、血清渗透压和血清Na+、Cl-、K+的浓度,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淡水和盐度5组中华鲟幼鱼血液各项指标始终保持一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盐度10和15组,中华鲟幼鱼血液水分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下降程度与盐度呈正相关,16 d时各组幼鱼血液水分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鲟幼鱼转入盐度10和15条件下,其血清渗透压与Na+和Cl-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达到新的平衡;而血清K+浓度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渗透压和Na+、Cl-离子不同,呈现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华鲟幼鱼与其他广盐性鱼类一样,其盐度适应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临界期和调整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脂肪酶ADM47601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明胶等材料,进行对脂肪酶ADM47601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壳聚糖固定化脂肪酶,在最优条件为2%(W/V)壳聚糖,10%NaOH,1%乙酸,0.25%戊二醛,每克载体添加840U脂肪酶时,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87.06%。使用海藻酸钠-明胶固定化脂肪,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54.45%。使用聚乙烯醇固定化脂肪酶,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33.22%。使用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最大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17.11%。对比四种不同固定化酶方法,脂肪酶活力回收率高度高低顺序为:壳聚糖吸附交联法>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包埋法>聚乙烯醇-硼酸法>海藻酸钠包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不同地理群体的生化遗传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方法,进行了中国北方沿海的河北渤海湾、山东莱州湾、山东胶州湾和江苏海州湾4个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地理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2种同工酶共有16个基因座位,其中Ldh-1、Adh-1、Sdh-1、s-Mdh-1、Gcdh-1和Me-1共6个座位表现为多态;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有效值Ae=1.22911.3009,平均预期杂合度He=0.13300.1675,平均观察杂合度Ho=0.17970.2474,遗传距离D=0.00500.0345;聚类分析表明,渤海湾群体和莱州湾群体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胶州湾群体与海州湾群体.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种质资源状况良好,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及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体重和体厚相关的EST-SSRs标记筛选及同源基因分析
《淡水渔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00个EST-SSRs标记对普通二倍体鲫(Carassius auratus)自交F2代的181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其体重、体厚两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38个标记与所检测的经济性状相关,其中26个标记达到显著性相关(P<0.05),12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性相关(P<0.01)。在38个相关标记中,有27个标记与体重相关,25个标记与体厚相关,14个标记与体重、体厚均相关。对同一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了与两种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将与性状相关的38个标记与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找到10条相似性高且功能已知的EST-SSRs序列(E 关键词:
鲫(Carassius auratus)
EST-SSRs
体重
体厚
同源比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