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不同肥料配比对蝴蝶兰花芽分化与发育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蝴蝶兰小花型品种满天红和大花型品系2048花芽分化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高磷肥料如催花肥(含N 20%、P2O5 40%、K2O 20%、CaO 5%)能显著促进蝴蝶兰的花芽分化,提高开花质量。

关键词: 蝴蝶兰 花芽 肥料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诱变选育万隆霉素高产菌株

核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万隆霉素高产菌株,以菌株C2507为出发菌株连续2次进行空间诱变,正突变率分别为21.33%和16.5%,筛选得到高产突变株W3-356,万隆霉素产量提高1.83倍,连续传代试验表明其产素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突变株W3-356的生长速度加快,在6种营养培养基上,其形态特征有一定改变,在摇瓶发酵过程中,突变株W3-356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率高于出发菌株,发酵周期缩短了12h。

关键词: 万隆霉素产生菌 空间诱变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正甜68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甜68是以自选粤科06-3为母本、UST为父本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甜玉米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高产,每667m2鲜苞产量1 100 kg左右;优质,可溶性糖含量24.38%~29.21%,果皮薄,适口性好;抗病性强,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长势旺;整齐度高;适应性强。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正甜68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茶树群体品种品质成分差异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6个有代表性的广东地方群体茶树品种的品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组分等进行了测定,比较各群体品种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含量(46.62%)和儿茶素含量(21.722%)最高,东源上莞茶、清远笔架茶、惠阳小叶茶、兴宁官田茶、高州白心茶等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这些群体品种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重要茶树品种资源,同时也可以用作培育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茶树群体品种 品质成分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09

摘要: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浓度的增加,稻米淀粉峰值粘度下降;随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增加,黏滞谱特征值的最终粘度、热浆粘度和消减值显著降低,而蔗糖对热浆粘度基本没有影响;葡萄糖、果糖使崩解值显著增加,而麦芽糖使崩解值先下降后上升,蔗糖使崩解值显著下降;4种糖都使糊化温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 稻米淀粉 黏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泌乳母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精氨酸对泌乳母猪的营养作用正被人们重新认识并不断深化,额外添加精氨酸对提高泌乳期母猪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当前泌乳母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关键词: 泌乳母猪 精氨酸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式腊肠风味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分别对5种不同品牌广式腊肠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嗅觉检测技术对其中的风味活性物质进行感官嗅闻评价.经过这三种技术的联用,从32种挥发性成分中鉴别出了13种风味活性化合物,包括3种醛,8种酯,1种酮和1种杂环化合物,它们对广式腊肠特征风味有重要贡献.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嗅觉检测法 广式腊肠 风味活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肉品质量安全的营养调控技术

饲料工业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居民对肉食品的消费整体上已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需求。2006年中国猪肉产量为5197.2万吨,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64.5%,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1%。近年来,随着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内外连续发生英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PRRSV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Nsp2、ORF3、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动物检疫 2009

摘要:为了探究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分析所分离毒株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用RT-PCR方法对广东11个地区66个养殖场的189份病料进行了PRRSV的检测,结果表明,样本的PRRSV总阳性率为48.7%(92/189),其中变异株占63.0%(58/92);阳性病例样本经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9株PRRSV。对分离到的9个毒株进行ORF3、ORF5基因和Nsp2主要变异区基因的扩增、克隆、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其中2株Nsp2基因没有缺失,7株病毒的Nsp2基因发生了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相同的缺失,即第481位有一个氨基酸缺失,第532-560位有连续29个氨基酸缺失。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毒株GDYF、GDZC、GDEP、GDSD、GDSH2、GDTH1、GDTH2与国内的HB-1(sh)/2002毒株及其它高致病性PRRSV同源性较高;GDX071108和GDSH1则与VR2332、RespPRRSVMLV、CH-1a的同源性较高,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60.3%-100.0%。系统进化分析发现,GDX071108与PA8和RespPRRSVMLV的亲缘关系很近,与VR2332亲缘关系较近;而GDYF、GDZC、GDEP、GDSD、GDSH2、GDTH1、GDTH2则与JXA1、GD、HUB1、HUB2、HN2、HUN1、HNyz、HEB1、HUN4都在HB-1(sh)/2002的同一分支上。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鉴定 遗传变异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蝽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荔枝蝽防治技术,包括预测预报技术、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应用情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叙述。释放平腹小蜂和喷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当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防治的措施。生物农药研发、化学药剂应用技术研究和抗性品种鉴定利用是今后荔枝蝽防治技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荔枝蝽 防治 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