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以该区域推广面积较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6号’、‘济麦22’和‘烟农19’为材料,在试验总结出包括基本苗调控和氮肥运筹等一套适宜黄淮地区稻茬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稻茬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群体,对其系列生育、生理特性以及产量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小麦群体(产量为7 380~7 889 kg·hm-2)相比,超高产(>9 000 kg·hm-2)小麦群体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超高产小麦抽穗前茎蘖数较高产群体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群体小麦的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高产群体低,抽穗后则显著高于高产群体,两者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无明显差异;超高产小麦抽穗期、乳熟期与蜡熟期的根冠比、根系伤流量均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小麦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高产群体。因此,本文提出了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群体的产量结构与群体指标:单位面积穗数(700±20)×104·hm-2,每穗实粒数>32,千粒重>42 g,茎蘖成穗率>45%;抽穗期叶面积指数6.5~7.0;成熟期总干重>20 700 kg·hm-2,粒叶比>14 mg·cm-2;抽穗期根冠比>0.28,根系伤流量>7.1 g·m-2·h-1;收获指数>0.45。

关键词: 黄淮地区 稻茬小麦 超高产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海滩涂盐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

摘要:在查阅文献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盐生药用植物资源组成、科属构成、地理分区和用途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达到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盐生药用植物有106种,隶属于33科74属。其中菊科、禾本科为该地区优势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主要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有明显的泛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盐生药用植物 江苏省 滩涂 植物区系 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式PCR检测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对进口大豆样品中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快速检测,试验根据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REP-PCR扩增测序结果,设计了1条特异性引物Cff F11,与引物Cff FOR组合,建立了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此检测方法对多种参试菌株进行检测时,只有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呈阳性反应,而其他病菌不产生扩增反应;巢式PCR方法检测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菌悬液时,其灵敏度达到3.1×103cfu·m L-1,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 000倍。制备带菌率为0.5%的大豆样品,用巢式PCR方法 1h内就可进行检测,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在对实验室留存的100份进口大豆样品检测时,1份样品扩增到了特异性条带,测序分析结果证明此份大豆样品中携带的病菌为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本试验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并且检测准确率高等特点,可用于口岸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检测。

关键词: 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 巢式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研究

农学学报 2015

摘要:为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通过室内接种,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巨峰’、‘夏黑’、‘美人指’、‘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奥’、‘醉金香’、‘阳光玫瑰’、‘魏可’、‘红乳’、‘昭平红’、‘红芭拉蒂’、‘东方之星’叶片和成熟期果实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并测定采果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叶片抗性结果显示:‘巨峰’、‘红芭拉蒂’高抗,‘美人指’、‘阳光玫瑰’、‘魏可’、‘夏黑’抗病,‘醉金香’、‘昭平红’、‘白罗莎里奥’感病,‘红乳’和‘红罗莎里奥’极感病。果实抗性分析结果显示:‘醉金香’、‘美人指’、‘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抗病,‘巨峰’、‘红芭拉蒂’、‘白罗莎里奥’感病,‘红乳’、‘昭平红’、‘红罗莎里奥’和‘夏黑’极感病。不同品种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但与炭疽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的抗感程度,要结合葡萄品种、生理期、栽种管理模式、环境气候等各项因子综合分析。

关键词: 葡萄 抗病性 炭疽病 品种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洞庭碧螺春茶果间作园土壤矿质养分差异及其相关性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通过现场取样比较分析各茶果间作园土壤养分状况,以为洞庭碧螺春茶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焰广度法和原子吸收法对洞庭山碧螺春茶区5种茶果间作类型茶园进行了土壤养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洞庭山茶区土壤p H值偏酸性,平均为4.44;养分状况优良,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17 g·kg-1,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24.67,160.46和181.53 mg·kg-1,超过Ⅰ级茶园肥力标准,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土壤养分要求;茶果间作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土壤p H值因间作果树类型而异,多数茶果间作使土壤酸度增加;其他矿质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分布因茶果间作类型不同有差异,但不同元素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配套不同的茶果间作类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洞庭碧螺春茶园 茶果间作 土壤养分 测土配方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界因素对徐紫薯3号产量与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徐紫薯3号具有花青素含量高、萌芽性好、耐储存,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等优点。为明确外界因素对该品种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栽培措施从而提高该品种的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激素(乙烯和赤霉素)、矿质元素(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以及不同栽插期对徐紫薯3号鲜薯产量、薯块花青素含量和薯块花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早栽插(5月10日)并施用1.5 kg/hm2的赤霉素和3.0 kg/hm2的磷酸二氢钾能显著提高徐紫薯3号的鲜薯产量;推迟栽插期(6月10日)并无需激素和矿质元素处理时,可以提高徐紫薯3号收获时的花青素含量;而提早栽插(5月10日)并施用1.5 kg/hm2的乙烯则能显著提高徐紫薯3号花青素的产量。

关键词: 激素 矿质元素 紫肉甘薯 花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切型菊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酶工程实验室保藏的黑曲霉菌种作为菌源,利用黑曲霉细胞深层发酵法生产内切型菊粉酶。通过测定发酵液酶活,从20株黑曲霉菌株中筛选得到产菊粉酶活力最高的编号为E133131的一株黑曲霉菌株,酶活为0.66U/mL。对黑曲霉E133131号菌株所产内切型菊粉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60℃;最佳底物浓度为4mmol/L;米氏常数(Km)为1.434mmol/L;Ca2+对内切型菊粉酶有激活作用,当加入浓度为1.5mmol/L的Ca2+时,使酶活从0.66U/mL提高到1.09U/mL;Mn2+、Cu2+和Mg2+对内切型菊粉酶有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抑制作用最大,使酶活从0.66U/mL降低到0.095U/mL;Na+、K+、Zn2+、Fe2+、Mg2+对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影响不大;pH在4.5~8.0范围内,温度在50~60℃之间,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力较稳定。

关键词: 内切型菊粉酶 酶学性质 黑曲霉 底物浓度 米氏常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超高产潜力鉴定品种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2011年云南高产潜力鉴定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水稻在超高产条件下各主要农艺性状间关系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在超高产条件下,应适当控制全生育期,提高有效穗及穗粒数,才能达到更高产量。

关键词: 水稻 高产潜力鉴定 性状表现 偏相关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熟期辣椒果实农艺性状和维生素C含量动态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熟期辣椒果实的农艺性状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果实转色期时采摘,辣椒的商品性和食用品质最优;辣椒果实的果长、果粗、果厚等指标随果龄增加而增加,果龄42 d(转色期)时趋于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在绿熟期变化幅度略小,绿熟期后增加幅度较大,转色期至红熟期时基本达到最高。

关键词: 辣椒果实 熟期 农艺性状 维生素C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连粳7号超高产生理特征特性研究Ⅲ.丰产稳产及广适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07—2009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对连粳7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粳7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公顷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连粳7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强;连粳7号适应性广,增产点率73.7%,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连续2年均是参试品种(系)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连粳7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及山东省南部等地种植。

关键词: 水稻 连粳7号 丰产 稳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