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泌体在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泌体是多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携带有源自分泌细胞的功能性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能够介导细胞间通信,并在生物体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阐述了外泌体的组成和生物学发生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外泌体作为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其应用前景。


猴头菇新品种'沪猴3号'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猴头菇'沪猴3号'是以0605为亲本,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而成.菌丝半气生型,致密,生长势强,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平均生长速度为5.72 mm·d-1.子实体单生,中心形,平均长度9.4 cm、宽度8.2 cm、高度6.2 cm,白色,肉质硬,质地致密,多糖平均含量4.90%.菌刺粗、长度居中.出菇温度14~18℃,生长周期短,一潮菇生物学效率44%.


猪Delta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M基因序列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在发生腹泻疫情猪群中的感染情况,根据PDCoVM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检测引物,建立了猪Delta冠状病毒的的检测方法,其最低核酸检测限量为3.92×103 copies/μL,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好.利用该方法对2015-2017年上海周边猪场的518份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出25份PDCoV阳性样品,阳性感染率达4.8%.在所检出的阳性样本中,PDCoV与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和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PAstV)的混合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0%和48%;PDCo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混合感染率为8.0%,未检测到PDCoV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EGV)昆合感染的样本.随机选取10份PDCoV阳性样本,对扩增的M基因片段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0份样品中核苷酸同源性达95.0%-99.6%,与GenBank登录的PDCoV毒株的同源性为96.1%-100%,说明目前流行的PDCoV毒株的遗传差异不大,该研究可为了解PDCoV流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Delta冠状病毒 M基因 RT-PCR 进化分析


坐果灵对不同类型番茄坐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番茄‘申粉16’和樱桃番茄‘沪樱10号’为试材,研究5个质量浓度(5 mg·L-1、10 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坐果灵对番茄坐果率、畸形果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坐果灵可以提高番茄的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增加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其中20 mg·L-处理对‘申粉16’坐果和产量效果最好,15 mg·L-1处理对‘沪樱10号’的效果最好,且相同浓度坐果灵对‘申粉16’产量的影响大于‘沪樱10号’.高浓度坐果灵(20 mg·L-和25 mg·L-)可显著降低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指标,而低浓度处理(5 mg·L-1、10 mg·L-1、15 mg·L-1)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小,但各处理后的品质指标均低于对照,且相同浓度坐果灵对樱桃番茄‘沪樱10号’品质的影响大于普通番茄‘申粉16’.


乙醇浓度对提取灵芝三萜含量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活性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考察乙醇浓度对灵芝子实体中三萜成分提取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为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的选择和灵芝抑制前列腺相关疾病产品开发提供依据。研究采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了灵芝醇提物中目前具有代表性的9种三萜的含量;并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癌的作用。HPLC测定结果显示,当乙醇浓度为50%–80%时,9种灵芝三萜的含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乙醇浓度继续升高至95%时,提取的三萜含量反而有所降低。细胞实验结果显示,4个浓度乙醇的灵芝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抑制LNCaP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和阻滞LNCaP细胞迁移能力。因此在使用乙醇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升高有利于三萜的提取;在生产灵芝抗前列腺相关产品时,提取灵芝子实体中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时选用80%的乙醇较为适宜。
关键词: 三萜 乙醇浓度 LNCaP细胞 化学法 HPLC测定


利用节水抗旱稻协同减排温室气体和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沪旱61'(节水抗旱稻)和'秀水134'(普通水稻,作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和节水两种灌溉处理,研究节水灌溉对稻田温室气体和面源污染协同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沪旱61'和'秀水134'节水灌溉处理的CH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89%和67%;N2 O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37%和186%;'秀水134'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对增加5%,'沪旱61'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相对减少43%;'沪旱61'总径流量、TN径流损失量和TP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74%、77%和65%,而'秀水134'则分别减少71%、71%和74%.然而,节水灌溉处理会造成一定的减产风险,'沪旱61'的减产幅度(12%)低于'秀水134'(17%).在常规/节水灌溉处理下,'沪旱61'和'秀水134'的稻谷产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栽培种植'沪旱61'可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径流量及TN/TP径流损失量.
关键词: 节水灌溉 节水抗旱稻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面源污染 TN/TP径流损失


三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及其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
《农药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的残留动态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基质(覆土和培养料)中拌料施药的方式,开展了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UPLC-MS/MS分析,检测了3种农药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栽培基质中的残留动态.结果 表明:建立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经验证,在二嗪磷分别以0.0003、0.003、0.1 mg/kg为添加水平,毒死蜱和辛硫磷分别以0.0006、0.006、0.1 mg/kg为添加水平下,3种有机磷农药在双孢蘑菇、覆土和培养料3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2%~13%.检出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1 mg/kg、毒死蜱和辛硫磷均为0.0002 mg/kg,定量限分别为:二嗪磷0.0003 mg/kg、毒死蜱0.0006 mg/kg和辛硫磷0.0006 mg/kg.在2和10 mg/kg两个施药水平下,二嗪磷、毒死蜱和辛硫磷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10.6、13.6 d和5.6、11.4、12.3 d;在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9、41.7、27.2 d和41.7、48.1、36.8 d,且在培养料中的消解快于在覆土中的.在施药剂量不超过10 mg/kg的条件下,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毒死蜱残留量最高,为0.014 mg/kg,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其余均低于现行日本、欧盟和美国规定的MRL值.
关键词: 有机磷类农药 二嗪磷 毒死蜱 辛硫磷 双孢蘑菇 残留 消解动态 栽培基质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稻纵卷叶螟为害程度遥感监测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虫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人工巡查法调查虫害的方法效率较低,难以实现大范围农田虫害监测,因此,快速、客观的虫害监测手段是规模化种植农业的必要需求.以稻纵卷叶螟虫害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遥感技术获取不同虫害程度水稻的多光谱影像,结合地面卷叶率调查,分析不同虫害程度水稻的冠层光谱特征,建立稻纵卷叶螟危害下水稻卷叶率的遥感估算模型,用于虫害严重程度的快速诊断.结果表明: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的水稻卷叶率与冠层在绿(560 nm)、红边(717 nm)和近红外(840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显著负相关,与红(668 nm)波段光谱反射率显著正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显著负相关.以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为自变量、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的卷叶率估算模型精度最高,验证R2为0.675,RMSE为0.753.通过使用PLSR模型得到的卷叶率分布图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以为稻纵卷叶螟虫害快速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可以为虫害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开花期红掌耐寒性评判方法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开花期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耐寒性判定方法,为不同耐寒性红掌品种的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个开花期红掌品种为试材,在上海地区冬季大棚自然低温环境下进行种植,观察叶柄、叶片、花柄、苞片的冷害症状,统计各器官冷害指数,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进行耐寒性研究;根据聚类结果分别在不同耐寒性组中选择1~3个品种再次进行低温试验,并测定低温处理前后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各指标变化率与耐寒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供试红掌品种各器官冷害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0个品种的耐寒性综合得分,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分为3组,高耐寒组品种包括'阿拉巴马'、'艾美拉'、'粉阿拉巴马'、'黑皇后'、'红宝贝'、'马都拉'、'潘多拉'、'紫罗兰'、'红丰收'、'红成功'、'红赢家'、'白塞拉'、'紫雷鸟'和'特伦萨',中耐寒组品种包括'皇家布加迪'、'轰动'、'红阿里克斯'和'白雪阿莱西亚',低耐寒组品种有'粉冠军'和'粉爱',其中'阿拉巴马'、'潘多拉'、'特伦萨'、'皇家布加迪'、'轰动'和'粉冠军'6个品种的耐寒性得到了再次验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掌在低温处理前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的变化率与耐寒性显著正相关,相对电导率变化率与耐寒性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与耐寒性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自然低温下器官冷害指数的观测可以作为判定开花期红掌耐寒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相对电导率可以作为较为可靠的生理指标应用于红掌耐寒性的分析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选择行为分析-基于512份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问卷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科技服务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上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状况的调研数据,对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普遍比较迫切,农业技术是否增产、是否节约劳动力、是否可靠以及技术采用的成本成为影响其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资金缺乏、担心新技术的风险以及技术复杂不好掌握是制约经营主体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技术的适用性和易掌握性较为看重,技术采用后配套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也是经营主体采用新技术时比较关心的内容.农技推广人员是经营主体了解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方式,农技人员的现场指导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农业科技信息获取渠道.另外经营主体也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市场销售信息、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政策传达等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从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形式、加强农产品销售及相关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的扶持力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运行机制以及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