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驼背鲈脑垂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PPD有3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PI只有1种内分泌细胞,即促黑激素(MSH)分泌细胞。此外,腺垂体还有1种非分泌细胞星状细胞(SC)。驼背鲈腺垂体中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为:前外侧部分布有2种细胞,即嗜酸性的PRL分泌细胞和嗜碱性的ACTH分泌细胞;中外侧部有GH、GTH、TSH 3种分泌细胞;MSH分泌细胞分布在中间部。驼背鲈脑垂体中只有1种GTH分泌细胞,只是呈多种形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鱼类脑垂体的结构,为驼背鲈的繁育和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驼背鲈 脑垂体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优化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绿色木霉和米曲霉为发酵菌,以产品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龙须菜膳食纤维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龙须菜膳食纤维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5(g/mL)、发酵温度28℃、pH6.0、发酵时间7d、接种体积比1:1。结论:发酵法制备龙须菜膳食纤维可行,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膳食纤维的得率为71.36%,膨胀力为14.5mL/g,持水力为6.23g/g。

关键词: 龙须菜 发酵 米曲霉 绿色木霉 膳食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沙群岛主要岛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格局

生物多样性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作者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7座主要岛礁(北礁、华光礁、金银岛、东岛、浪花礁、玉琢礁和永兴岛)采用底层刺网进行了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7个岛礁鱼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格局进行了分析。调查海域共记录鱼类146种,隶属10目31科;各主要岛礁的鱼类以典型的热带种类为主,如鹦嘴鱼科、蝴蝶鱼科、笛鲷科等珊瑚礁鱼类;白边锯鳞鳂(Myripristis murdjan)、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灰若梅鲷(Paracaesio sordidus)、双带梅鲷(Caesio diagramma)、单板盾尾鱼(Axinurus thynnoides)和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为主要优势种;全海域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1.91–3.33之间,平均为2.81,明显高于纬度较高的东海和黄渤海海域;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两个群落,即永乐群岛群落(群落I)和宣德群岛群落(群落II)。ANOSIM和RELATE检验表明,两个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显著(R=0.685,P=0.029<0.05),且群落格局较为稳定(R=0.958,P=0.003<0.01)。

关键词: 鱼类 物种多样性 群落格局 底层刺网 珊瑚礁 西沙群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弧菌膜芯片检测条件的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带正电的尼龙膜作为片基,利用手动芯片点样仪将鳗弧菌6个毒力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点样于膜基底上,然后进行紫外交联,制备膜芯片。制备好的膜芯片与6个毒力基因的带有地高辛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杂交,通过观察杂交信号来判断是否含有该基因。通过对膜芯片点样浓度、杂交时间及洗膜步骤进行优化,确定所设计膜芯片最适杂交时间为30min、点样探针最适浓度50μmol/L、洗膜过程只需要3步,时间缩短了45min。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尼龙膜 鳗弧菌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半滑舌鳎家系生长及性别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建立半滑舌鳎家系为研究材料,在受精后46 d,将家系在17.5、19.5、21.5、23.5、25.5和27.5℃6个温度梯度下培育65 d;分别在受精后64、80、103、118、129、198 d测量各温度梯度下半滑舌鳎鱼苗体长和体重,利用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分析半滑舌鳎家系鱼苗的生长规律及培育温度与体长和体重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以上温度范围内鱼苗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98 d以后,25.5℃下鱼苗生长最快(P<0.05),21.5~23.5℃次之(P<0.05),27.5℃生长下降(P<0.05),17.5~19.5℃生长最慢(P<0.05)。在17.5~27.5℃,温度与半滑舌鳎家系生长体长、体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553和0.809,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体重与温度关系式分别为L=2.460 7t0.9979(R2=0.362 8)和W=9.0×10-5t2.976(R2=0.789 5)。在198 d解剖统计各温度梯度下雌雄比例,同时固定30尾鱼苗性腺,利用光学切片法辨别并统计雌雄性别比例,对获得的性别比例进行方差分析,计算温度与性别比例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17.5~25.5℃下雌性率为27.04%~35.60%(P>0.05),雄性率为60.19%~71.53%(P<0.05),27.5℃雌性率为53.42%(P<0.05),雄性率为43.49%(P<0.05),温度与雌性率呈正相关(0.349),与雄性率呈负相关(-0.234)。27.5℃有利于提高半滑舌鳎家系鱼苗雌性的比例。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生长 温度 性别决定 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败血症鲢肝与肾cDNA文库构建及MHC classⅠ的克隆与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loneMiner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了患败血症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肝和肾的cDNA文库。经检验,文库的滴度为1.34×107 cfu/mL,总库容为2.68×107 cfu,阳性克隆率为97.5%,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2 kb。对80个随机挑选的克隆进行两端测序,结果显示有74个测序成功。经在GenBank上BLAST比对,其中57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属于45个不同基因,另外17个没有明显的同源序列。在已知功能的57个克隆中,含有全长编码区序列的克隆共有49个,全长cDNA比率为61.25%。采用PCR法对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一个含MHC class I完整编码区的序列,该序列具有典型的脊椎动物MHC class Ⅰ的序列特征。本研究完成鲢肝和肾较高质量的cDNA文库的构建,旨在为今后开展鲢功能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cDNA文库 MH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催化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酰丝氨酸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作为非水介质,以磷脂酶D催化鱿鱼卵磷脂与L-丝氨酸的酰基转移反应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磷脂酰丝氨酸(PS),探讨了亚临界R134a体系条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采用四氮唑蓝还原法(MTT法),研究所制备的EPA/DHA磷脂酰丝氨酸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和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磷脂酶D在亚临界R134a中显示出高活性,在6 MPa、40℃、加水2.4 mL、反应240 min的条件下,酰基转换反应制备EPA/DHA磷脂酰丝氨酸的转化率为84.77%;制备的EPA/DHA磷脂酰丝氨酸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200μg/mL PS作用于Hela细胞72 h,可使其存活率下降30%;200μg/m LPS作用于Caco-2细胞72 h,可使其存活率下降40%。

关键词: 磷脂酰丝氨酸 酶催化 制备 抗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秋季东海中部和南部海域澳洲鲐渔汛和渔场的年际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3–2008年夏秋季大型机轮围网在东海南部和中部外海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的集群开始时间、渔汛持续时间、渔场和渔获产量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渔汛开始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以及渔场和渔获产量的年际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夏秋季东海中南部澳洲鲐的平均渔汛开始时间平均为7月12日,即7月中旬开始;渔汛持续时间近2个月,一般在9月上中旬结束,个别年份可延迟到9月下旬;渔获产量的高峰期主要在7月下旬和8月份。渔场范围以2005、2006和2008年较大,而其余3年相对较小;中心渔场集中程度以2003、2004和2008年较高。年产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最高产年份(2005年)的渔获量是最低产年份(2007年)的近5倍;而在高产渔区的产量方面,年间差异则更加突出。夏季澳洲鲐渔汛开始的时间和水温的上升速度有关,升温速度快的年份渔汛开始的时间也较早;渔汛持续时间和海水的高温持续时间基本一致。中心渔场的年间变动除了和等温线的年间变动有关外,也可能与黑潮在东海的流向有密切的关系。年产量的剧烈波动除了与澳洲鲐本身的资源量有关外,也与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捕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夏秋季 澳洲鲐 渔汛 渔场 东海中部和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三倍体鱼苗的人工诱导与鉴定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半滑舌鳎雌雄个体生长差异过大、雌性性腺发育成熟后腹部凸起影响舌鳎生长和商品鱼质量等问题,开展了人工诱导半滑舌鳎三倍体的研究。采用静水压处理抑制半滑舌鳎受精卵第二极体排出进行染色体加倍,筛选出有效的静水压处理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孵化水温23℃左右时,授精后5 min,采用36 MPa的静水压压力,休克处理4 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100%。采用该诱导条件,大批量获得了半滑舌鳎三倍体鱼苗。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三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表明三倍体鱼苗细胞DNA含量为二倍体对照鱼苗的1.5倍。通过染色体分析表明,三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63条,而二倍体鱼苗的染色体数为42条。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三倍体 静水压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碳水化合物水平日粮对异育银鲫生长、生理、免疫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异育银鲫对日粮中高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选用168尾异育银鲫,分成2组,一组为正常对照组,投喂35%碳水化合物(35%CHO)水平日粮;另一组为高糖试验组,投喂50%碳水化合物(50%CHO)水平日粮每组设3个重复。在控温的循环水系统中饲养10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指标、肌肉成分、肝糖元、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高糖组(50%CHO)显著(P<0.05)降低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但是对饵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鱼体肌肉成分等没有显著(P>0.05)影响;两组异育银鲫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高糖组(50%CHO)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还对两组异育银鲫肝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高糖饲料引起了异育银鲫肝细胞中糖原和脂肪的沉积,并对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产生一定损伤。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异育银鲫可以耐受50%饲料糖含量,但是长期摄食50%碳水化合物日粮对其生长不利,并会引起一定程度肝脏功能和结构的损伤。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生长 血液指标 免疫 透射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