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菇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异源表达条件优化及其耐胁迫功能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BARGPE1/Mn-SOD,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Stbl3菌株,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诱导剂IPTG浓度(0、0.2、0.5、1.0、1.5、2.0 mmol· L-1)、诱导培养时间(0、2、4、6、8、10 h)及MnCl2浓度(0、0.2、0.5、1.0、1.5、2.0 mmol· L-1)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优表达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分别进行耐热性、耐冷性及耐盐性分析,测定重组菌pBAR GPE1/Mn-SOD和对照菌pBAR GPE1的SOD酶活力及生长情况.结果 表明:最优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1 mmol·L-1,诱导培养时间6h,不需要添加MnCl2;在最优条件下,与对照菌相比,发现重组菌的SOD酶活力显著提高,生长情况较好,提高了转化菌株的耐热性、耐冷性和耐盐性.


基于络合反应纳米自聚集的荧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双传感模式检测锌离子
《分析化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纳米光学探针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光学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双模式纳米光学探针,利用羟基苯甲酸衍生物(NAMH)的酚羟基和席夫碱对Zn2+具有优良亲和力的特性,构建了NAMH修饰银纳米颗粒(AgNPs@NAMH)探针,AgNPs@NAMH与Zn2+之间发生特异的络合作用,诱导荧光信号猝灭,可用于复杂样本中Zn2+的荧光检测,检出限为0.32 nmol/L.此外,络合反应引发AgNPs发生自聚集,可实现对Zn2+的超灵敏SERS检测,检出限为0.68 pmol/L.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等优点,为环境污染物的即时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11种稻田除草剂对丁香蓼的室内生物活性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11种稻田常用除草剂对丁香蓼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丁香蓼芽前使用10%吡嘧磺隆WP、40%苄嘧·丙草胺WP,0~2叶期使用19%氟酮磺草胺SC、120 g/L噁草酮EC,2~4叶期使用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3%氯氟吡啶酯EC、25 g/L五氟磺草胺OD、100 g/L双草醚SC和4~6叶期使用460 g/L 2甲·灭草松AS,对丁香蓼的ED90分别为4.18、10.30,1.61、241.60,7.31、9.74、11.83、28.96和117.73 g/hm2,ED90均低于供试药剂的田间常用推荐剂量,证明丁香蓼对上述药剂敏感,可作为生产上防除丁香蓼的候选药剂.
关键词: 除草剂 丁香蓼 90','','Xbfp409KhY1jBlSpRPPJ8B1NWVL0hlsGjaH5Gyx8wmx5eSMgsEL3RA==') >ED90 稻田


茄子新品种'绿天使'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皮茄子一代杂种‘绿天使’,植株长势健旺,无限生长型,9~10叶着生第1花,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形,果形直,平均纵径30 cm,横径6.2 cm,单果质量310 g。果皮绿色,光泽度强,绿萼片无刺或少刺。果实商品性佳,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耐寒性强,可作长周期栽培,适宜全国大部分绿茄栽培区种植。


一种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新方法
《食用菌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原生质体制备新方法,通过研究接种块数量和酶解时间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中国美味蘑菇(A.sinodeliciosus)原生质体.结果 表明:在铺有玻璃纸的PDA平板(直径90mm)上分别接种7个香菇、金针菇菌丝块(直径4 mm),培养3d后将带有菌丝体的玻璃纸转移到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直接在菌丝上滴加3 mL1.5%(W∶V)溶壁酶溶液,酶解60 min,单个平板制备的原生质体数量为106~107个.使用该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糙皮侧耳、双孢蘑菇和中国美味蘑菇原生质体.该方法与常用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制备时间短、操作简单和不易污染的优点.


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检测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样品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以甲醇:水(V:V=95:5)为流动相,采用XSelect?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TUV Detector(λ=265 n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定量限(LOQ)为0.3 mg/kg.添加水平在0.3 mg/kg、0.6 mg/kg和3 mg/kg时,两种不同的饲料基质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RSD均在3.00%以下.该方法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是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高效液相 饲料 饲料添加剂


栽培梯棱羊肚菌对上海设施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力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设施蔬菜大棚中羊肚菌(Morchella)-蔬菜轮作的可行性,测定在羊肚菌生长过程中的菌丝生长期(M-1)、子实体生长期(M-2)和采收结束期(M-3)表层和浅层土壤pH、养分含量和酶活力.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同时期表层土壤的pH均上升,浅层土壤中pH在M-1和M-2时期无显著变化,在M-3时期pH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同时期均提高了土壤表层和浅层的有机质含量,在M-1时期表层和浅层土壤分别增加了25.30%和51.33%;栽培羊肚菌对土壤速效氮和全磷含量影响较大,其中除浅层土壤的M-3时期外,实验组速效氮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全磷含量在不同时期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羊肚菌生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在M-1时期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温室新废岩棉、营养液对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废弃岩棉和废弃营养液的有效利用是困扰现代温室发展的重要问题.以青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在新、废岩棉和新、废营养液栽培中的生长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产量和重要品质参数.结果表明:不管是新、废营养液,废弃岩棉处理的青菜生长量和光合作用明显好于新岩棉处理,废岩棉新营养液和废岩棉废营养液处理的青菜产量显著高于新岩棉新营养液和新岩棉废营养液处理(分别提高13.5%和20.2%;14.4%和21.2%),这可能和废岩棉中含有较多的营养元素有关;同时各处理品质差异不明显,其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废岩棉和废营养液处理并没有显著降低青菜的品质,同时也没有使青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发生剧烈变化.该试验结果能为现代温室废弃岩棉和排液的循环利用提供有效的方法.


崇明老白酒产地溯源判别
《食品与机械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上海崇明米酒为研究对象,分析米酒中氢氧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值(δ2 H和δ18 O值)、矿物元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崇明老白酒产地判别模型并进行特征变量筛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米酒的δ2 H和δ18 O值、矿物元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但只有δ2 H和δ18 O值、Ca和Mn含量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可实现崇明老白酒的产地判别,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最优模型对崇明老白酒的判别正确率达100%;基于建模变量的重要性,确定了δ2 H、Sr、Arg、Mn、Cu、Zn、Ca和δ18 O 8个变量为崇明老白酒产地判别的特征变量,可以应用于米酒的产地溯源.
关键词: 崇明老白酒 稳定同位素 产地特征 PCA PLS-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