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中部避雨栽培条件下4个甜樱桃品种的果实品质比较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4个甜樱桃品种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品质,为贵州中部避雨栽培甜樱桃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萨米脱、布鲁克斯、美早和黑珍珠4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4个品种避雨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品质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4个甜樱桃的外观色泽、果形及品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观色泽:黑珍珠L*、a*、b*、C*和h°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萨米脱L*值最高;果形:美早果柄最短最粗,萨米脱果柄最长最细,二者差异显著;布鲁克斯相比其他品种更接近扁圆形.果实品质:黑珍珠单果重最低,美早单果重最高,二者差异显著;可食率在93.74~95.02%,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黑珍珠果实硬度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布鲁克斯最高,黑珍珠最低,二者差异显著;黑珍珠糖酸比、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结论]美早果大、硬度高,布鲁克斯和萨米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黑珍珠果实糖酸比、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高,而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贵州中部避雨栽培条件下,4个甜樱桃品种中布鲁克斯的外观色泽和果实品质均最好.
关键词: 甜樱桃;避雨栽培;果实品质;贵州中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田间药剂筛选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万寿菊"色素1号"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3种种植密度对万寿菊主要病害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生物农药、1株生防菌株和5种低毒化学农药对万寿菊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万寿菊产、质量的提高及万寿菊主要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病害严重度、产量和花朵数呈正相关,与株高、茎粗、单花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呈负相关,最佳种植密度为4.89株·hm-2;10种生物农药中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微乳剂和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65.08%和64.39%,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61.47%;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对灰霉病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65.55%和64.46%,其次是土传3号悬浮剂,防效为60.62%;生防菌株GYSM-6m1对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3.34%和53.93%;5种低毒化学药剂中325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125g·L-1氟环唑悬浮剂对黑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56%和70.33%;125g·L-1氟环唑悬浮剂对灰霉病防效最好,防效为67.85%,其次是325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450g·L-1咪鲜胺水乳剂,防效分别为63.59%和63.3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2+胁迫下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微形态学观察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及种子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设置6个Ca2+处理浓度(0、1.65、2.47、3.30、4.12、4.95 g·L-1),研究不同浓度Ca2+胁迫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播种10 d后,2.47 g·L-1Ca2+胁迫下白及种子率先撑破种皮,无菌播种20 d后,3.3 g·L-1Ca2+胁迫下的种子叶片长势较优,无菌播种30 d后,2.47 g·L-1和3.3 g·L-1Ca2+胁迫下的种子幼叶长势较好;无菌播种15 d后,进行种子萌发率统计,Ca2+浓度为2.47 g·L-1时萌发率最高,其次是0、1.65 g·L-1浓度处理,Ca2+浓度超过2.47 g·L-1会抑制白及种子的萌发;无菌播种30 d后,4.95 g·L-1Ca2+胁迫下白及原球茎直径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火龙果采后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火龙果采收品质、耐贮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生产上应用MeJA提升火龙果采收品质和耐贮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红龙火龙果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质量浓度(0、50、100、200和400μmol/L)的MeJA采前8 d喷施火龙果,调查采收时产量、单果重、一级果率、商品果率和病果率,观察比较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测定对照(0μmol/L)和最佳处理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采前喷施MeJA对火龙果公顷产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能明显提升火龙果采收时的商品性,其一级果率和商品果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2.37%和104.38%(P<0.05,下同),病果率较对照降低49.47%。常温贮藏期间采前喷施100μmol/L MeJA处理较对照延迟1 d出现腐烂现象,且腐烂率始终低于对照;维持贮藏期间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显著提升贮藏期间果皮多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酶活性最大差值发生在果实开始腐烂前后,PPO、POD和CHT活性于贮藏第6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3.13%、140.38%和207.16%,PAL和GLU活性于贮藏第9 d差值最大,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3.38%和25.29%。【结论】采前喷施适宜浓度的MeJA可减少生育期火龙果的感病率,提升商品果率,维持贮藏品质,提高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延缓果实衰老和控制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长贮藏期,以100μmol/L的处理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周年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火龙果蒸腾规律,采用田间大棚试验,研究了4 a生火龙果树主茎的液流速率,并同步监测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其液流特征及其与各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火龙果单日液流以春季(3—5月)最高(平均值11.95 g/h),其次是冬季,最小是夏季,呈显著性季节变化;单日液流主要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频率最多的时段是在10:00-13:00,谷值主要出现在17:00-20:00,随后至24:00液流呈增长趋势,零点到日出前液流速率变化平缓;白天(日出-日落期间)的液流量占全天的49.60%~71.51%,夜间则降低.伴随春季火龙果新梢的大量生长,白天的液流峰值和日液流总量为四季中最高,说明生育期起主导作用,但春季的夜间液流占比(平均31.05%)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夏季峰值出现的时间分散在上午或者下午,且液流量较低,说明高温和强光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余季节峰值则集中在中午.白天与夜间液流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7(R2=0.841,n=84).瞬时尺度下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呈正相关(P<0.01),但与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等呈负相关(P<0.01).昼夜间液流对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气温的响应相反.研究结果为火龙果水分及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火龙果大棚生产的周年水肥管理中,满足春季需求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传感器;液流;火龙果;液流速率;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2020年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农艺与品质性状的演变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近10年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为高产、稳产和抗病性强的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2020年贵州省审定的16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近10年来农艺性状、籽粒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演变过程。【结果】贵州省近10年来大豆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变幅较小,平均为2 796.89kg/hm2,超过国家和贵州省近年来大豆产量平均水平;农艺性状:百粒重呈上升趋势,株高和底荚高略为增高,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略为减少;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平均为43.0%,达国家高蛋白大豆一级标准以上的品种有5个,二级标准以上的有10个,分别占育成品种的31.3%和62.5%,脂肪含量与蛋脂总量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超过20%的品种有4个,蛋脂总量平均为62.8%。【结论】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相对稳定,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协调发展,今后贵州省大豆育种的目标仍是协同提高其品质与产量,以育成一批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大豆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以助推贵州大豆产业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C-MS/MS分析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样品15个及红茶样品13个,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探究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古茶树鲜叶和红茶中共检出10种可溶性糖,大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7.01±7.77)、(16.20±2.46) mg·g-1,中小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2.61±4.89)、(10.39±0.73) mg·g-1;大叶种鲜叶中葡萄糖、D-果糖、D-阿拉伯糖、L-鼠李糖、D-山梨醇、蔗糖的含量与中小叶种鲜叶的差异显著;与鲜叶相比,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红茶中葡萄糖和D-果糖等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显著减少.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红茶甜醇滋味的特征突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生产高亚麻酸食用油提供优质原料,更好满足人们对优质健康(保健功能)食用油的需求。【方法】对3 500余份油菜种质资源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及化学分析筛选获得埃甘5771R和白甘5602R高亚麻酸资源,利用萝卜胞质类型杂种优势,将不同遗传背景的2份高亚麻酸资源分别转育成萝卜胞质不育系5771A和恢复系5602R,分别以其为母本和父本配制高亚麻酸萝卜胞质类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结果】油研712平均产量为194.14kg/667m2;脂肪酸组成为饱和脂肪酸6.8%、油酸51.3%、亚油酸25.4%、亚麻酸16.2%、芥酸0.3%。【结论】油研712的亚麻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同时丰产性较好。
关键词: 杂交油菜 品种选育 亚麻酸 萝卜胞质 保健功能 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母培养物对关岭牛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关岭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2头体重(35.45±2.65)kg、日龄(30±7)d、健康无病的关岭牛犊牛(♂),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犊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4%、8%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67 d,其中预试期7d.结果显示,试验Ⅱ、④组犊牛的末重、平均日增重、体斜长增长、胸围增长、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犊牛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犊牛的腹泻率均降低.试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促进犊牛生长发育,降低犊牛腹泻率,增强犊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日粮中添加4%酵母培养物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关岭牛;酵母培养物;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物农药复配组合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对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联合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的复配生物农药组合,为茶树茶轮斑病生物防控和茶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5种生物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及EC50,筛选活性较高的中生菌素和四霉素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并测定其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EC50、共毒系数及联合毒力.[结果]5种生物农药在100~6.75 μg/mL浓度下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均随药剂浓度的减小而降低,且各浓度间均达极显著差异;5种生物农药对茶轮斑病病原EC50以枯草芽孢杆菌最优,为4.07 μg/mL.中生菌素和四霉素按不同比例复配的9组药剂中,以中生菌素∶四霉素=9∶1复配药剂对该病原的抑制率最高,为90.97%;EC50最低,为12.03 μg/mL;共毒系数最高,为310.51;联合毒力表现为增效.[结论]中生菌素∶四霉素为9∶1复配药剂的EC50(12.03 μg/mL)优于单一中生菌素(15.19 μg/mL)和四霉素单剂(44.24 μg/mL),活性增效明显,可参考用于茶园茶轮斑病生物防控.
关键词: 茶轮斑病病原菌;药剂复配;生物农药;EC50;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