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觉器官的形态、分布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水产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蕾在捕食行为中的作用及其功能形态学关系,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行为学实验方法对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蕾的形态、分布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半滑舌鳎口咽腔味蕾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位于上颌前部吻勾内表面及舌上表面前、中区,吻勾内表面味蕾为Ⅰ型味蕾,舌上表面味蕾主要由Ⅱ型味蕾组成;行为学实验发现:半滑舌鳎吻勾内表面和舌表面的味蕾对食物味道和软硬度均非常敏感,仅吞食具有一定味道和软硬度的适口性食物。扫描电镜和行为学实验的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口腔内的Ⅰ型和Ⅱ型味蕾都具有机械感觉和化学感觉的功能。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口腔味蕾形态及分布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意义。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味觉器官 形态 分布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关键词: 翘嘴鳜 斑鳜 杂交鳜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背角无齿蚌中多氯联苯的残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建立淡水"贝类观察"体系的初步尝试,本研究以2003—2005年间采自太湖5个地点:无锡五里湖和三山岛,浙江湖州,常州雪堰,宜兴大浦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为对象,测定了其体内37种多氯联苯(PCBs)化合物的浓度。结果显示,大部分样本能够明显检出PCB残留,检出率为95%。总多氯联苯(ΣPCB)含量在0.68-58.09ng·g-1湿重之间。各样点间蚌的总PCB含量无明显差异。PCB11、1和5在大多数样本中为优势组分,太湖周围的工业污染可能是其主要来源;同时,其累积类型异于所报道的太湖水域的夜鹭卵、沉积物和其他样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中背角无齿蚌的PCBs残留量低于国内外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多氯联苯 太湖 残留 生物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似刺鳊鮈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常规方法对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Bleeker)进行了含肉率、可食率、肌肉弹性、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并系统评价了鱼肉品质,旨在评价似刺鳊鮈的营养价值,为似刺鳊鮈的营养生理、养殖和加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似刺鳊鮈雄鱼的含肉率为(72.76±0.89)%,雌鱼为(68.99±0.76)%;雄鱼可食率为(78.36±0.93)%,雌鱼为(83.75±1.01)%;肌肉弹性值为(547.86±21.48)g;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8.10±0.17)%,粗脂肪含量为(2.32±0.13)%,水分(78.10±0.87)%,灰分(1.07±0.12)%;肌肉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4.91±0.31)%,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含量占鲜样的(6.07±0.07)%,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8.67%,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46,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为2.21,4种鲜味氨基酸占鲜样的5.73%;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2.94%,1.26%;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钙镁含量较高;鱼肉品质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似刺鳊鮈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且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鱼类。

关键词: 似刺鳊鮈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卫星资料反演月平均近海面气温和湿度

海洋与湖沼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弥补广阔海面上气象参数的观测数据的不足,利用专用成像传感器SSM/I和红外辐射计AVHRR资料进行近海面气温和湿度的反演,首先分析与近海面气温和湿度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气象因子及其相关性,并采用神经网络建立近海面气温和湿度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反演月平均近海面气温和湿度,并与TAO和NDBC提供的浮标及观测站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近海面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87℃和3.73%。低纬度反演的结果精度较高,达到0.53℃(气温)和2.03%(相对湿度);较大的误差(气温1.06℃、相对湿度3.85%)主要发生在近岸和高纬度区,因为近岸的地形比较复杂,并且很容易受陆地气候的影响;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比较剧烈,同时目前能得到的高纬度地区的实测资料比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反演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海面气温 湿度 SSM/I AVHR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系虹鳟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营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测定5个品系虹鳟(丹麦虹鳟、道氏虹鳟、挪威虹鳟、芬兰虹鳟、美国虹鳟)的肌肉营养组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现时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结果5个品系虹鳟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6.08%~20.98%;粗脂肪含量为2.06%~3.96%;灰分含量为1.42%~1.62%;18种氨基酸总量为63.29%~71.03%,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6.27%~29.45%,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为23.72%~26.31%;主要脂肪酸有21类29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总量的76.86%~81.18%,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两者之和的含量为4.58%~13.19%。结论这5个品系虹鳟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丰富,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优质鱼类。

关键词: 虹鳟 肌肉 营养组成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人工基质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膜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弹性生物填料为人工基质,研究了以土著微生物及外源微生物为菌源构建的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及对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8~32℃时,以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在水体中形成固定微生物膜的时间一般在30d左右,而外源添加以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成膜时间则在20~30d之间,略有提前。弹性生物填料可将池塘水体中103数量级的细菌提高到菌膜上大于106的数量级,提高了千倍以上。添加外源微生物可比池塘土著微生物提高近10倍的菌体附着量。从弹性生物填料的长度来分析,水面下50cm处主要富集了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以好氧微生物为主的菌群,菌群数量为105数量级;水面下100cm处主要富集了以反硝化细菌等兼性和厌氧微生物为主的群落,菌群数量同样为105数量级。从弹性生物填料的分布面积来看,15%试验组的水质修复效果略优于10%试验组,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从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效果来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使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100%以上,对水质TN、TP、氨氮、亚硝酸盐、COD等的去除率达11.27%~90.00%,处理效果明显(P<0.05)。特别是池塘叶绿素含量可下降36.90%~57.25%,对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利用人工基质构建池塘固定化微生物菌膜系统是一种实现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人工基质 固定化微生物 池塘 养殖 水体 生物修复 原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桑沟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含量分布特征表现为从西南向的湾底向东北向的湾外逐渐减少的趋势;Cd在湾中部含量最低,并向四周呈辐射状增高的趋势;As表现为从湾外向湾内递增的趋势;6种重金属中,以Cd的污染程度最大,平均污染系数为0.81,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Pb、Cu、As、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As>Hg>Pb>Cu>Zn,对桑沟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Cd。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和养殖大鲵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生物多样性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并且为我国特有,现在该物种野生种群急剧下降,而人工养殖种群逐渐增多。为了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本底调查,本文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28尾野生大鲵和16尾人工养殖的大鲵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0对引物中有7对检测到多态位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8和4-6,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1和0.75,说明本实验中研究的大鲵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通过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比较发现,人工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的等位基因丢失现象,并且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以上结果将为大鲵的人工繁育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Andrias davidianus 微卫星标记 等位基因 多态信息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银鲳幼鱼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

营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银鲳(Pampus argenteus)俗称车片鱼、白鲳、鲳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是我国四大海水经济鱼类之一。由于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国内已开展了人工繁殖的研究[1],但其营养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

关键词: 银鲳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