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近红外无损检测甜柿果实质地和品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甜柿的果实质地的数学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果肉硬度、凝聚性、咀嚼性作为评价指标,在全光谱范围内(400~2500nm),分别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建立定标模型,使用最优模型对50个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果肉硬度的RMSEP为0.824,R P2为0.844,RPD为2.40;凝聚性的RMSEP为0.05,R P2为0.862,RPD为2.56;咀嚼性的RMSEP为0.443,R P2为0.837,RPD为2.37。本研究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技术甜柿果实质地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菌糠木霉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栽培平菇的棉籽壳为原料,研究了新型的土壤添加剂菌糠与生防木霉的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3.58%,显著优于木霉的其它接种方式。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根际木霉的数量,表明菌糠发酵物可以促进木霉在根际的定殖。通过酶活测定发现添加菌糠木霉发酵物的土壤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分别在病原菌诱导后的第6天和第9天达到高峰,对病原真菌细胞壁的分解作用最强。
华北地区春玉米-冬绿肥轮作对碳、氮蓄积和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农田纳入冬绿肥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抑制土壤风蚀。本文主要以一年一茬春玉米为例,将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与二月兰(诸葛菜,Oryehophragmus violaeeus)作为冬绿肥,研究春玉米-冬绿肥轮作模式下的碳氮蓄积量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变化。2年试验结果表明,冬绿肥区碳蓄积量是冬闲区的2.4~3.6倍;氮蓄积量约为冬闲区的4.0~4.7倍;二月兰区碳蓄积量比毛苕子区高32.7%~39.2%,毛苕子区氮蓄积量比二月兰区高约5.7%,差异显著(碳蓄积量是指在该轮作系统下植物体的碳素累积量,氮蓄积量是指在该轮作系统下植物体的氮素累积量)。春玉米种植制度短期纳入冬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及对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土壤总碳量无显著影响。冬绿肥区有机碳含量比冬闲区提高4.5%~5.7%,且二月兰区>毛苕子区,差异显著;冬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数量变化最为明显。冬绿肥区细菌数量是冬闲区的2.0~3.7倍,毛苕子区>二月兰区。说明农田短期纳入冬绿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pH对羔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pH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F1代羔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硬度、保水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凝胶形成过程中作用力的变化,初步揭示pH对羔羊肉热诱导凝胶形成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不同pH下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硬度、保水性为指标,确定典型pH(5.0、6.0、7.5),并分析该典型pH下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过程中的化学作用力、热稳定性变化,以及凝胶微细结构的差异。【结果】3个典型pH下羔羊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表现出不同的凝胶特性:pH 5.0时,凝胶的保水性最差、微观结构杂乱无序;pH 6.0时,凝胶硬度最低;pH 7.5时,凝胶的保水性、硬度最大且具有致密有序的微观结构。形成凝胶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但pH对离子键、氢键具有较大影响,不同pH下凝胶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结论】pH可通过影响体系的化学作用力,改变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不同保水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特性的凝胶。
土壤及畜禽粪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化与初步应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优化了土壤和有机肥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方法经优化后,土壤和有机肥中的抗生素的提取效率达到52%~95%,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本研究还利用优化方法在天津进行了有机肥和菜地中3种抗生素残留的初步调查。集约化养殖场的猪、鸡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状况为:金霉素(CTC)检出率达到78%,最高残留值达到563.8 mg/kg(干基);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检出率也高达56%,最高值分别达到34.8 mg/kg和22.7 mg/kg。在天津销售的几种商品有机肥中同样检测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残留水平与猪粪和鸡粪相当。菜田土壤样品中∑TCs的总检出率为64%,3种抗生素中土霉素检出率最低为18%,最高值达到105.6μg/kg(风干基);四环素检出率为36%,最高值达到196.7μg/kg;金霉素检出率为32%,最高值达到477.8μg/kg。在所调查土壤中,温室和大棚土壤TCs的残留水平高于露地土壤。占调查样品27.3%的菜田土壤中TCs总量超过欧盟规定的生态安全触发线(100μg/kg),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土壤 畜禽粪便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村区域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结构与发展探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部分农村以园区和示范区的形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丰富了农村区域理论的实践。该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学和的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用于研究中国城乡关系的实际,考察我国农村区域的示范效应,并以城市经济圈和农村区域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构建和论证城乡区域对接的理论模型,分析在农村区域的影响作用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对接机制。该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探索和实践提供理论分析,并提供一个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思路。
北京油鸡的肌肉组织学特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北京油鸡的肌肉组织特性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试验以北京油鸡为主,并选用AA肉鸡和来航鸡作为参考。收集了胸大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束直径、总纤维数目、总纤维束数目、肌内膜厚度等性状数据,并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发现,油鸡的纤维直径为31.42μm,与来航鸡差异不显著(P>0.05),与肉鸡的纤维直径(45.03μm)差异显著(P<0.05);北京油鸡的肌纤维总数为7.00×105根,显著多于来航鸡(6.26×105根,P<0.05),并显著小于肉鸡(8.34×105根,P<0.05)。对3个品种的肉品质进行了测定,收集了剪切力、韧性、肉纤维指数和绵软度性状数据,并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北京油鸡的韧性为25 452g·s-1居中,来航鸡的韧性(27 397g·s-1)最大,肉鸡的韧性(22 705g·s-1)最小;纤维指数分析显示,北京油鸡的纤维指数为5.62,与肉鸡5.14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与来航鸡8.10有显著差异(P<0.05)。纤维性状与肉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韧性与纤维直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7;肉纤维指数与纤维直径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4。结果表明,北京油鸡的肌纤维结构特性是影响其肉品质的关键因素。


天津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立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可追溯体系作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天津市蔬菜质量安全的现状,在分析可追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天津市蔬菜可追溯系统框架,设计了加密的追溯码.通过在11个区县和4家超市的应用,带动了蔬菜安全生产及可追溯基地建设,保障了蔬菜质量安全.

